• 8

兩聲道喇叭+擴大機+線材+穩壓器搭配建議

1000K wrote:
我想你太過強調自身的感受了,這裡給你一個另類的講法


主觀不是錯,主觀覺得每個人都跟自己一樣是,又不是複製人世界。
夢迴何處 wrote:
叫新手誤打誤撞...(恕刪)


認同到一個點,不需要理鍵盤戰士,打500至1000字完全冇內涵,倒不如直接到店家試聽才實際,試聽又不需要付費。好與壞,正與邪,需要「人」親身去感受,而並非依靠一篇文章或網上資料。

樓主記住試聽,試不是一定要買,不要覺得音響可怕,就如到電訊公司試電話感覺是一樣的。
還有不要信在網站上測試的任何聲音,因為發出來的音頻訊號,只是你本身裝置的聲音並非真實。
1000K wrote:
我想你太過強調自身的(恕刪)


我只覺得我在陳述事實而已
況且各行各業並不是每一個環節平均素質都很高,有很多是普遍性水準很低。

反正我不認為許多罄竹難書的組合是可以用主觀感受就能解決一切,那完全是害人。
說不定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那樣做的問題出在哪裡,我也不怪他們,除非他們跑去做銷售員那才真正是在作惡。

會喜歡Accuton單體的他們也必須知道這會有什麼缺點,一旦有些用該公司單體的銷售員就應該告知該喇叭的低頻很可能是個缺點;一旦用非Accuton單體處理低頻,應也得看銜接性與質感決定後級,甚至也得對阻抗匹配有一定的概念,有些用管機處理較好的也就應該用管機處理;不可以的就不應該使用。

同時,yg與Magico的缺點也是明朗的,這也都是店家應該告知消費者,或者協助消費者解決缺陷或遮瑕,這我完全不認為是純粹主觀感受,好比yg有部分店家主張用Pathos處理,或者用管機處理,這同樣是罄竹難書。

如果覺得這些事情沒有那麼嚴重的,我認為都應該去親自試試看,相信自己的耳朵,但也沒那麼容易嘗試,也得有的試,確定的是沒人會覺得Magico低頻質感不好;沒人會覺得SF的小提琴不好;沒人覺得Tannoy的中頻不好...

我至今仍相信部分的聲音特質係有公評存在,我完全不認為這是我主觀,連我的門外漢家人都可以分別Transparent線材的特色與缺陷,也知道Nordost並不是溫暖和諧。

紙振膜本來就有它的好處了,它也可以把音響性做得非常好,只是吃技術,但做好就不太會有嚴重的音色渲染問題,或很強烈且難以協調的個性,技術上的難題也很高,但有人已突破了,好比金屬喇叭總是很難十分透明,這是一大難題,目前尚未有人突破,倒是可以看到很多人宣稱金屬喇叭清澈透明,一切盡在不言中。

反正我也不覺得看網路上的人寫文章能知道什麼,也不只這領域而已,我的工作上也沒有透過他人的建議取得突破性的基礎,不過有些基礎是共通的,根基不該被動搖,絕非主觀一詞可打發一切,否則為何部分喇叭的優點是存在高度共識的?

為何喇叭與器材的缺陷總是不被揭發?為何那麼多人願意使用Tannoy欣賞大型交響樂?這真的是他們喜歡嗎?還是他們受到不當的引導?更甚者,他們是否被引導到一個風險中,一旦他們聽了真正適合大型交響樂的喇叭,會不會後悔買了Tannoy?

我總是覺得有些事情是事實,除非是許多人有商業上的迴避相關問題,否則這不完全是主觀一詞可以打發一切的。
難道Avalon真係可以搭配300B管機的喇叭嗎?這真係主觀可以原諒的嗎?
連Kharma都放棄使用Accuton低頻單體,而且還公開說明過理由,為何部分陶瓷喇叭的低頻可以被說得天花亂墜?

除非,有人表明他們喜愛的是半身不遂的聲音;或者有人喜歡單薄的低頻質感;晦澀放不開的中高頻,明明Rockport把暗色發揮到讓人知道暗不代表混沌不明,卻還是令暗色遭到嚴重誤解。

音響圈本就充滿著不當利誘與騙局了。
clatwk wrote:
小弟對於音響的認識甚淺,目前正在籌備約莫3年後的新窩,希望屆時擁有專門聽音樂的設備於客廳(坪數約11.5坪),預算的部分在60W上下,

自己的腳卡勤咧...

聲音無形的, 完全是靠不了用文字"形"容傳達的, 所以一定要靠自己親耳鑑定!

又不是在買三五千的東西, 網上可以隨便標, 啊賭錯, 就賭錯了, 就算了... 反正才幾千..

所以你家附近 音響店 所有 有試聽室的, 你全都去試聽一圈後... 再說...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9%9F%B3%E9%9F%BF%E9%A0%90%E7%B4%84%E8%A9%A6%E8%81%BD

有音響展就趕快去..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9%9F%B3%E9%9F%BF%E5%B1%95+2021
Bhirombhakdi wrote:
我只覺得我在陳述事實(恕刪)
聽音樂乎?聽音響乎?想要好好聽音樂,只要自己沒發燒,要如何選擇器材是很主觀的.好與不好,好與更好,每人的感受不會一致.個人都是玩二手或維修器材,從沒聽過一整套20萬級以上的音響,目前使用的幾套就算是新品時,了不起就十來萬.當然也知先天無法改變的缺點,但音樂一放還不是沉醉於中.讚嘆怎會有人嗓音這麼美,琴音的空氣感真好.......當然器材是要有些講究,但真有花大錢就能在聽感無缺點?除非是業配,幾個人去聽,一定都能列出各自不同,自己不喜歡之點.多花一些在聽音樂上比較實際.
CS_TANG wrote:
聽音樂乎?聽音響乎?(恕刪)


有任何人會希望花費了大把銀子結果取得半身不遂
質感差的聲音嗎?
為何有人會想花費大把銀子購買優質的音響器材,難道一切不是為了讓自己喜愛的音樂聽起來更好?

再怎麼說質感好必定建立在一些基礎上,一些阻抗可以飆到非常高或非常低的
本就會因為這些前提條件導致後級的選擇受限了。
阻抗非常高且效率不高的喇叭,也不應該使用低功率的晶體機。
如果我可以遇到一個人使用中低效率且低阻抗的喇叭搭配300B後級
我是否可以合理解釋這個人喜歡的聲音是半身不遂,質感低下?
半身不遂的聲音需要花費大把銀子取得嗎?

有一些事情完全是很基本,比線材的爭議小太多的物理原則
只要跟這些物理原則相牴觸,得到的結果一定非常差,這些原則的影響程度
好比我們根本就不應該拿柴油車去加汽油。

同樣是Wilson audio,有人喜歡A擴大器;有人喜歡B擴大器,只要這些擴大器
具有足夠的電流可以應付,我就能尊重他們的看法。
但如果有人告訴我Avalon要用300B管機最好,不好意思,我完全不會尊重
這我完全不認為是青菜蘿蔔各有所好可以解釋的。
尊重二字不可以這樣使用!

也許音響界的許多事情難用物理去完好解釋,好比諧波問題可能是世界一大難題
但還是有很多基礎是完全建立在物理上的,不可牴觸的,牴觸必定產生差勁結果。
如果銷售員可以為了銷售而讓無知的客人牴觸了部分原則,或者銷售員並不知道部份原則
這並不能因為無知就免除銷售員的責任,這等同於害人!
我完全認為要了解我上面列的罄竹難書組合為何會是糟糕的並不是件困難的事情
只要掌握部分非常基本的原則就可以曉得了,如果有任何人玩音響玩到今天還不知道部份原則
我倒懷疑那些人一輩子是聽什麼聲音維生的?真有玩過音響嗎?
Bhirombhakdi wrote:
有任何人會希望花費了(恕刪)
認識一些朋友同事包括親戚,家裡的廚房非常豪華,有中島,有吧檯....各類的廚房用具應有盡有,但詳問起來廚房只是燒開水,和煮泡麵的地方,家裡則是一字型較簡單但材質還不錯的流理台,廚房用具具備,但幾乎是餐餐自己料理,也許不盡然好吃,但就是合家人胃口.當然這樣子類比有些不倫不類.個人音響皆來自二手品和維修品,在所謂玩家眼中是沒資格說是玩音響,新品也不是沒能力買,只是買新品在我的感覺就不像是"玩"音響了,少了一部分的樂趣.當然自己肯花大把銀子找尋發燒物也很好啊,每家器材,喇叭各有其特色,但未必可以滿足每個人的聽感,但只要器材還算可以,多花一些精神在音樂軟體上比較實際.
CS_TANG wrote:
認識一些朋友同事包括(恕刪)


我不認為玩二手品或維修品就不叫玩音響
但如果有人讓我知道會鼓吹罄竹難書的組合,我完全認為這不是玩音響。
大概是騙子或無知的人群才會做這種事情。

本來音響世界就不是價格跟品質完全成正比了,聽許多類型音樂
我完全不認為超越十萬美元的大型喇叭能夠贏過小小的BBC Monitors.
倘若一個音響玩家懂得自己打造管機,哪怕一輩子只買BBC Monitors
我想他一輩子非但不用花費非常多金錢就可以享受到真正優質的聲音。

而且我的玩法常會被認為好笑,但許多人玩到最後都會知道為何我要這樣搞了。
我是一個二音路以下的喇叭死忠支持者,因為我不認為做好三音路以上的喇叭是容易的。
尤其四音路至五音路的喇叭,我完全不認為有人可以自稱已解決困難。
一個優良的工程師或具有良好耳力的工程師,幾乎都能將二音路的喇叭做到盡善盡美。
實際上我也不認為有多少人是真心熱愛聽大型交響樂
明明中小型古典樂總是更加有趣的,許多大型交響樂是政治下的產物,很無聊。
比如近百年有幾位非常棒的蘇聯音樂家,他們寫的多數糟糕交響樂都是被政治脅迫的
我到目前為止沒看過有人欣賞這樣的音樂,反倒變成專制搞砸藝術的象徵。
回溯到西歐與波蘭的文藝復興時期,一樣有類似的問題。
然而這些很棒的蘇聯音樂家真正出色的作品大多都是中小型的古典樂
大概很多人也不曉得這件事情,他們只覺得聽交響樂很高尚而已。

都不知道他們很可能是被嘲笑的,而且我也不認為他們真心喜歡聽這樣的音樂。

中小型的古典樂、流行、各類音樂只要二音路就可以做得非常好了。
二音路頂多在中頻上有一些設計的難題,但完全是可以克服的,而且不到太困難。
因此我堅信真正好聽的喇叭鐵定大多是二音路莫屬,事實是時間過了那麼久了
BBC Monitors的二音路喇叭至今音樂性仍屹立不搖,可怕的是音響性完全足夠欣賞音樂。
我會花非常多的心力處理二音路喇叭,我認為有一種說法完全是可笑的
就是喇叭跟equipments的價格匹配,這完全不重要,到底這年代有哪個公司設計出的喇叭
完成度有比BBC Monitors更加經得起時代考驗了?
這方面BBC Monitors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確定的是出色的前後級非常多,但總是要價不斐,或許有人認為Mark Levinson可惜了
但一樣出色的仍然很多,不擔心Mark Levinson的產品不夠好了
然而出色的喇叭的確非常少,貴的卻一大堆,且許多設計完全不切實際
我至今仍懷疑那些自稱可以完美處理好四音路喇叭的缺點的任何人都是騙子,沒有改變這個想法過。
真正能夠取得最高音樂性的方式仍為找尋設計非常優良的二音路喇叭與三音路喇叭
三音路喇叭仍可以克服缺點,即使怎麼厲害也無法比二音路好,但仍夠好了。
再來用最優質,聲底自己最喜歡且阻抗也匹配的了的器材處理,這是唯一方式。

否則不會看到那麼多人繞了一大圈還是選擇BBC Monitors,這種人非常多。
Bhirombhakdi wrote:
質感好必定建立在一些基礎上,一些阻抗可以飆到非常高或非常低的
本就會因為這些前提條件導致後級的選擇受限了。
阻抗非常高且效率不高的喇叭,也不應該使用低功率的晶體機。
如果我可以遇到一個人使用中低效率且低阻抗的喇叭搭配300B後級
我是否可以合理解釋這個人喜歡的聲音是半身不遂,質感低下?
半身不遂的聲音需要花費大把銀子取得嗎?



十分同意你上面這觀點. 其實如果你常爬文就會知道現在很多鍵盤戰士根本一知半解的寫了很多似是而非的道理 出來, 對於一些連基概念都沒有的玩家很多時候就這樣中了暗箭,一路走來他都覺得自己是對的...

講到搭配300B後級有幾人會跑去買一對西敏寺回來呢!? 口袋不夠深的又有幾人懂得去找Klipsch Heresy呢? 玩音響不是口袋深就可以, 很多時候搭配得宜, 十萬元以下的二手音響或者叫做古董音響也有十分出色的表現

再講到音響店的店員給你推薦的意見, 可以講大部分都基於他們要賣什麼貨. 他們的利益點在哪裏才給你那些所謂的專業意見! 你又那麼幸運有可能遇到真正為你量身定做的專業意見呢!? 在今天的商業社會真的少之又少... 記得幾年前b&w的代理推那個組合還大賣廣告! 這組合尤其是那擴大機根本不夠力推動那隻喇叭的. 這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所謂之專業推介了, 很多人都會想代理一定是最了解自己的產品, 一定不會害你的! 但實際上在他們眼裏只有一個$_$, 消費者的利益根本不是在他們考慮之列

Fabio_Lin wrote:
01上,只會看外表的外行,不是太懂卻愛裝內行的,還有店家...很多


sam_san wrote: . 玩音響不是口袋深就可以, 很多時候搭配得宜, 十萬元以下的二手音響或者叫做古董音響也有十分出色的表現..(恕刪)


說得好,贊同。想到我的管機就是在eBay撿到的oldest & goodness (不知道是不是這樣說?)

但要達到「搭配得宜」的過程,要做好多功課(看音響前輩的部落格),還得繳好多「學費」。不過,沒經過 try error 的過程,哪會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聲音?只能用「跌跌撞撞」來形容。

小弟常常沒事就在逛eBey,想說說不定有意外的收穫。目前是在尋覓
Bell 3DT的芳蹤(就算看到了,大概也只能純欣賞)

最後我覺得知足也很重要,有時候要提醒自己「器材是手段,音樂才是目的」,要昇華自己對音樂的鑑賞力或者純粹陶醉在音樂的世界裡就好,不必汲汲營營的追器材。

舉例來說,我常常九點多要開車去接孩子,一個人在車上的密閉空間和車子的音響跟著彭廣林欣賞古典音樂,還有他有磁性的聲音和幽默的解說,有時是版本比較。就算只聽三十分鐘,心靈也會覺得很滿足,勝過自己聽半天的音樂。

最近沒黑膠可聽又重新聽起CD來。
用簡單的CD隨身聽(SL-CT810)來播(這台是跟一個俄羅斯人買的),哈哈。



以下這張是一台EICO AF-4 class-A, single-end , vintage amplifier 內部照片,雖然我看不懂什麼電阻、電容、變壓器的好壞。但看它的焊點,電線的粗度等等,看起來就是兩個字—「紮實」,可以用很久的感覺。**這台輸出僅「4W」!「夜間聆聽」應該不錯👍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