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RIP-CDFALC、ALAC、WAV那個格式好?還是有更好?

yrc wrote:
挑一些聽起來不太對的重新 rip(恕刪)


大大有試過用 dbpoweramp rip CD嗎? 個人認為比 EAC 好
dbpoweramp 遇到沒有 accurate rip 資料庫的 CD 會啟動 secure mode, 重複讀取來確保資料的正確性
yrc wrote:
樓主可能方向不太對,(恕刪)


「無損格式之間的轉換可輕易做到」…「轉一轉突然變成有損」

以電腦為工具,各種格式無法自由轉換.只能CDA→無損格式→CDA→無損格式,檔案忽大忽小,又看不到內容,光想”讀取正確率”就讓人蠻擔心的
------------------------------------------------------
理論上數位是沒有”失真”問題(起碼當初廣告是這麼說的),但各無損格式檔以相同設備播放,聲音確實不大一樣,至於”為何”說實在的也不是很瞭解,大多數都覺得WAV可以,那就準備動工囉~
如果有長期轉CD的需求,花點錢買dbpoweramp吧。
如前面分享,有accurate rip,自動抓曲目資訊和封面,
加上軟體預設的資料夾和檔案命名方式也合理。
我是用accurate rip搭配mp3tag作額外的tag編輯,相當好用。
我是轉存為aiff,aiff基本上就是wav加tag資訊,這樣存10年有了,用過的軟體和機器支援aiff播放都沒問題。需要其他格式,dbpoweramp附的轉換工具也快速又好用。
轉成wav,類似jriver mediacenter 的播放軟體可以存放tag訊息,但要是用音響串流機,或用軟體轉為其他格式,這些tag資訊是無法一併使用的。
以上是個人粗淺心得。
panasony wrote:
如果有長期轉CD的需...(恕刪)

我用EAC rip成wav檔,雖然EAC可以抓tag資訊,但無法傳給其他播放軟體。 我是用foobar2000重新tagging,這樣就完整了,只是多一道手續,比較麻煩。

dbpoweramp rip wav檔似乎也是要跑其他app來tagging, 還是不夠理想。

直接用foobar2000 rip cd兼tagging雖然方便,但rip速度慢, rip出來的檔案,感覺沒有EAC的好。
lingo1388 wrote:
「無損格式之間的轉換(恕刪)


以我個人粗淺的經驗,
cd ripper 軟體,還是影響CD ripper 出來的wav 無損檔,再播放時會不會聽到雜音。

有些cd ripper 軟體操作設定值一堆,如不會設,就沒好聲音。
WINDOWS media paler 最簡單,但受電腦多工操作時,常有雜音出現。

自前年,下載SONY 的 Music Center for PC
發現,這軟體設計的很簡易,品質也不錯。而且,它可以使用CDDB(Gracenote CD DataBase,一種歌曲資訊資料服務)透過網際網路自動取得歌曲資訊(例如專輯、演出者和歌曲名稱等中繼資訊)


再搭配PIONEER BD PureRead 3+ 的特殊功能。說真的,品質還不錯。
最少我這木耳,只要重播時,聽起來和CD 差不多,不要有爆音、雜音,也就夠了。

要不,就要花大錢,買專屬設備,

Cocktail Audio X14
BLUESOUND VAULT 2i
等這類似的機器。雖可以全自動,但價位不低。

便宜一些,買台無風扇的I5小桌機,
再買ROON ,配上你的PIONEER 藍光機它也有CD RIPPER 功能
也能線上取得歌曲資訊。更可當MUSIC NAS

或者無風扇小桌機,自已灌免費的daphile。也有類似的功能。
差只差在,這種軟體,只能 RIPPER 成FLAC格式。
用 EAC rip CD. rip 的過程是先產出 WAV 檔,軟體將之轉成 FLAC 檔,再刪除 WAV 檔。但你也可以選擇不刪除 WAV 檔,這樣就同時得到兩種格式的檔案。反正硬碟很便宜,我就兩個都保存,也不用計較到底留哪種格式檔案"最好"。不過兩種檔案都 rip 在同一個資料匣裡,得自己搬移一種格式的檔案到另一個資料匣裡,否則播放時會看到每一曲都有兩首,有點討厭。因此這麼做也有點麻煩/成本。不過,兩種檔都留,其一就當作另一個的異格式備份吧! (當然兩者我都也再做備份)

我同時聽 CD(P), ripped music 與串流。三者聽感有些區別,但我都覺得OK 也都在聽。實際上聆聽時,如果是想找沒聽過的音樂,或是想當背景音樂無腦聽,會用資料庫大的串流播放聽。但若要聽特定 CD 樂曲,我發現還是用 CDP 播放比較方便快速: 拿CD, 器材開機,按鍵播放大概就是 10-15秒之內的事。用數位音樂播放器聆聽,除了器材開機,我得手機打開 WiFi 連線,打開操作的 App,進入幾層的選單去找我要聽的 CD,花的時間較長,感覺有點煩。當然如果是想回顧自己有的好幾張 CD, 聽數位流可能方便一點,但也必須你的音樂分類管理做得好,否則偶爾會有找不到CD的情形發生。尤其是你若用像 Soundgenic 這種自動 rip 的播放設備,連封面都不一樣,又用演奏者排序分類的話。當然,如果人在外頭想用網路連回家中伺服器聽自己的CD音樂,基本上還是得選 rip 下來的 CD 音樂檔才行。

我自己是聽古典為主,通常是選作曲家-曲目-演奏者聽,而不是像流行樂選歌手-歌曲來聽,所以數位音樂檔的結構也是作曲家-曲目-版本。所以用 EAC rip CD時,常會遇到一張 CD 錄了不只一位作曲家的音樂。這時會產生這張 CD 的檔案,到底要存放在哪個作曲家的路徑的問題。最初我是選擇放在主要作曲家下。但CD經常有一張CD錄兩首協奏曲,譬如柴可夫斯基與孟德爾頌的小提琴協奏曲,這時真的很讓人猶豫。後來我改成將一張CD按音樂家的作品各自擷取保存,好處是樂曲好找。缺點當然就是你很難找出一張CD的所有樂曲來聽。解決辦法當然也有,就是再 rip 一張完整 CD 的數位檔案來保存,尤其若是獨奏家的專輯,經常都選自不同作曲家的作品錄音時,也只好這麼處理了。

因為聆聽習慣的關係,自己雖然花了很多時間 rip,最終卻是聽 CD 略多一些。不過,器材也買了,CD 也 rip 了,總之了卻心頭的一件大事,人生也算減少一件遺憾。哈哈!
uglycat wrote:
用 EAC rip CD...(恕刪)


跟在看自己的故事一模一樣,哈哈~~~
感謝!

十幾年前曾經rip過幾十張CD(好像是WIN7 WAV檔),檔名絕大部分是"曲目1","曲目2"...,所以放棄了,
事隔十年左右(大概,沒仔細算)想說應該進步很多了吧!事實是,是有一點進步,但...還是讓人有點失望,看來...再想想
lingo1388 wrote:
跟在看自己的故事一模(恕刪)


請問你十幾年前到現在CD壞了幾張? 如果壞了好幾張,請趕快rip, 如果沒壞, 需不需要那麼辛苦那就自己再想想吧!

我大概從1983年(37年前)到現在買的CD上千多張,除了有一張舒伯特交響曲因為DG公司早期放了一片海綿進去,海綿黏化而破壞了CD以外,到目前沒有任何一片CD損壞的.

我從來不擔心去rip我自己的CD,因為它們基本上會活得比我還久. 我rip的CD都是圖書館借來的,用的都是EAC,我覺得音質保存最好,也能把CD資訊搜集進來. 至於rip好之後反正就是一片CD一個folder,也沒有傷腦筋去編列目錄的問題.
不多,就莫札特大協奏曲和獨角獸皮爾金


痛的是都是盒裝

還有一張"紀曉君 聖民歌"經向滾石抱怨,要我寄去檢查,結果換回張全新的,半個世紀來第一次對"台灣製"產品及公司感到窩心!!!

Monte920 wrote:
請問你十幾年前到現在CD...(恕刪)
Monte920 wrote:


請問你十幾年前到...(恕刪)

我曾有喜歡的cd, 在cd player的托盤上沒放很好, 托盤又很淺,結果托盤收回時cd沒很順利的留在托盤上, cd就被輕微咬傷了。 這張cd還是可以正常播放,但表面有一些刮傷。  

有的cd的包裝是硬紙套 , 例如大全套合輯, 對岸歌手, 甚至蔡琴機遇一張一千多的shm xrcd,  這種cd多拿出來幾次, 表面就可能有輕微刮痕。  這種包裝的cd除了趕快rip起來, 常聽的還要換裝到空白cd保護盒。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