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環繞擴大機聽雙聲道音樂的迷思

bond_007 wrote:
音質好不好, 對金耳...(恕刪)

這篇比喻的真好! 給你個讚! 現在電子渲染很濃,早就混淆自然的聲音。 就像一道菜加了一大堆調味料而說美味,吃了家人煮才說難吃,可是卻是最健康!

查一下20-30年的美國音響型錄,常常看到超線型字眼,還原原音確實已經很難讓外行人感到驚嘆! 
請問,金耳朵的定義?
請問,誰有金耳朵?
理性與感性 科學與藝術 https://thxisf.pixnet.net/blog
音響發出來的聲音正不正確,有很多討論的方式

但音響發出的聲音好不好聽,確是很主觀的感覺

例如,撥放MUTTER這首流浪者之歌



只要用很簡單的Rogers、Spender或是Harbeth等喇叭,搭配NAIM、NAD或是Audiolab等雙聲道擴大機,很容易就可以聽到很濃郁的擦弦聲、與小提琴的箱音,還有後方龐大的樂團的伴奏(CD撥放可以、Youtube就糊在一塊了)

但這首曲子,要用環繞擴大機搭配一般常見的AV喇叭播放出來,別說濃郁的中頻,連高頻都很容易發出尖銳、刮耳的聲音出來。

一樣是播雙聲道唱片,如果播放的是周杰倫的告白氣球



使用環繞擴大機搭配AV喇叭,有些人或許會覺得這樣的配置會更符合口味,AUDIOLAB + SPENDER還不見得人人說好

如果是聽一般音樂,我會喜歡簡單的老英格蘭喇叭+老英格蘭擴大機,這樣的配置可以聽一整天都不會膩

如果是看電影,還是會想要組一套多聲道系統,但多聲道系統是真的太刺激了,只能短暫追求刺激,無法長時間聆聽


跟某樓以為Audyssey是加油添醋的DSP音效差不多厲害。

愛因斯坦認為大膽臆測和想像力可以引領大家向前邁進,不知道他有沒有預料到臆測和想像也能用來阻止自己和他人進步。

找出罪魁禍首比妄下結論有意義,「由人製造出來的問題,不應讓環擴承擔一切的責任」。

環擴配一般常見的AV喇叭會尖銳刮耳這是由人製造出來的問題,不應讓環擴承擔責任。這樣搭配會尖銳刮耳,就發揮創造力不要繼續這樣配不就成了。倒是想知道配過哪些一般常見的AV喇叭才得到這樣的結論,「一般常見的AV」喇叭也是貶抑辭吧,指那些你不喜歡覺得不怎麼樣的喇叭?(我只會分容易和不容易出好聲、適合和不適合我的狀況與需求以及目標、我喜歡和不喜歡的喇叭)




bond_007 wrote:
音質好不好, 對金...(恕刪)


gogoid wrote:
這篇比喻的真好! ...(恕刪)



供參

1.一般聽力正常的常人,經由「純」聽覺的感知,於「個人」聲音的「喜好」,多可「自我裁擇」。

2.在商業市場的操作下...等因,產品「售價」與「聲音優劣」,並無絕對必然之「正」關係,更無「線性方程」上的關係存在。

3.鑒上,「以聲論價」並不存在,在商業銷售中,樂器、音響在市場上更無以聲論價的商業銷售實務模式存在。

4.一些文章供參,或可使看倌們增廣知野,降低所知上偏隅。(有興趣者請自沿尋)

Preferences among old and new violins


Stradivarius Violins Aren’t Better Than New Ones: Round Two


Listener evaluations of new and Old Italian violins


老琴、名琴、好琴








































































理性與感性 科學與藝術 https://thxisf.pixnet.net/blog
thxman.tw wrote:
「以聲論價」並不存在,在商業銷售中,樂器、音響在市場上更無以聲論價的商業銷售實務模式存在。

可是廠商會一直洗腦消費者,說我們這樣的聲音就是好聲,所以值得那麼高的價格,長久下來,就有人會把某些品牌的聲音特質"定義"為好聲,然後把發不出同樣聲音特質的器材定位成"沒那麼好",進而劃分出一套(與價格成正相關的)等級。

我不反對個人依自己的偏好去為聲音與器材劃分等級,但若要把這種"個人化"的標準當成普遍的標準要所有人接受,就流於武斷了。

若有兩位金耳朵對同一套器材做出不同的評價,請問要以誰的評價為準?
我覺得600塊的鋼琴最好聽耶!!
還有說不定製作這影片的人在愚弄大家也說不定!!誰知道影片中的鋼琴聲是出自畫面中的鋼琴呢?!

好啦!!我承認我是木耳!!不過也因為是木耳省了不少錢呀!!哈哈
bond_007 wrote:
音質好不好, 對金耳...(恕刪)
icchenk wrote:
我覺得600塊的鋼...(恕刪)

這影片我以前有看過,這位youtuber應該不至於愚弄人,不過其比較方式太不嚴謹,所以這影片只能看好玩。

首先,真要比的話,應該要所有鋼琴都在同一空間的同一位置,在不同空間比,到底是在比空間還是比鋼琴?此外收音方式也有問題,麥克風至少要架在腳架上,而不是放在鋼琴上,不然鋼琴本身的震動會影響收音。

單就這支影片收錄的聲音,加上我用299元耳機聽的感覺,個人最偏好47000元鋼琴的聲音,但這不代表它是最好的,只能說那是我個人最喜歡的,而且說不定我換個耳機或喇叭聽,第一名又不一樣了。(然後600元的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覺,好像有點走音?)
所以說「親臨現場聆聽與看」才是王道!!影片收音再如此多聲道,絕對比不上現場聆聽的真實!!照片中的世界奇景遠遠比不上現場用自己眼睛看的模樣!!看來這世界很多事物的迷思等著大家看透呀!!哈哈
ldw406 wrote:
這影片我以前有看過,...(恕刪)
icchenk wrote:
「親臨現場聆聽與看」才是王道!!影片收音再如此多聲道,絕對比不上現場聆聽的真實!!

現場肯定是真實的,但若不是坐在現場的皇帝位,而且該現場的空間聲學效果不好,聽到的可能也會是悶糊混濁的"真實聲音",反而不如在家聽音響。真不真實與好不好聽,不必然劃上等號。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