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糾正錯誤觀念: 監聽喇叭也是一般喇叭, 只是音色偏向真實音

bond_007 wrote:
在01已經看過好幾個...(恕刪)
隨人喊的啦,監聽喇叭那有甚真實聲音,都是騙人的,不然你找十種監聽喇叭來放在一起,我敢保證是十種聲音,可是真實聲音只有一種耶。
old_hsiao wrote:
找十種監聽喇叭來放在一起,我敢保證是十種聲音,可是真實聲音只有一種耶

就連真實的聲音也不只一種,例如10個人在同一個空間中的不同位置,聲音聽起來也會有或多或少的差異。

大家所做的努力,就像瞎子摸象一樣,儘可能地去重現大象的樣子,每個喇叭呈現的都是同一隻大象,不過是不同角度的大象,所以會長得不太一樣。

ju5888 wrote:
是的!因此一般用家如...(恕刪)


各家喇叭因人的成長環境、文化背景...不同,生產出來的聲音當然不同,以英、美、德、日四國產品為例,其主要調性不正是我們對他們既有印象(當然也有極少數例外)?不只喇叭,汽車…不也一樣(扯遠了),在此基調下才再來區分一般或鑑聽設計走向,絕對不是”家用””鑑聽”如此二分法.

當我們瞭解鑑聽喇叭特性後,使用者應考慮是否需(必)要(如:靠牆與否差異比一般喇叭小,PS.絕對不是”沒有”),再舉個人另一選用主動式鑑聽喇叭理由,是不用再去搭配後級(使用過四個廠牌的單聲道後級),除了可以抵抗心中的小惡魔外,這兩個又大又重,光搬進三樓音響室就是一大工程,塞進櫃子怕高溫,拉出來又佔地方, 相較現在空間清爽多了,再其次,如此設計是後級到喇叭最短(佳)的距離,而且以四倍以上的價差保有90%以上聲音…,以上種種,絕非「廠商的口號隨之起舞、劃地自限」(家用喇叭廣告打得兇,才是吧!)云云.

常說:家用VS鑑聽喇叭就是擬真VS傳真之別,一個是設計者想做出來的聲音另一個是想控制的聲音(以攝影構圖來比喻,一個是加法一個是減法),都可以很美只是起心動念不同罷了,當然成效多少又是另一個話題,至於「真」就別太執著了,除各有些許認知上差異外,最大因素在於人類至今所悉所能仍未臻完善,說成白話,想達到「真」還有一段長路要走啦!

想要什麼喇叭,將自己條件(空間,預算,喜歡的聲音…)臚列出來就會比較清楚了,只有適合不適合,沒有誰好誰壞.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