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弱弱的問一下,能聽出劉漢盛超越巔峰200擊CD上下集好處在哪裡的燒友請舉手

音響的目的在於聽音樂

可以在一套系統中聽出演唱者或是演奏者的感覺,那就是一套好的音響

我在各種不同場合中也有幸聽過幾百萬甚至幾千萬的音響,那種感覺是真的很爽,很興奮,但

但內心裏頭,真正感動到我的,印象中只有聆聽ROGERS 5/9跟另外一次,聆聽德國AUDIO PHYSIC。這兩次的聆聽經驗,都有那種想哭的感覺,感覺很奇妙
wllee9918 wrote:
噢,沒問題啦,小弟本身就是古典音樂愛好者, 大學時就已經聽過無數的作品了

只是現在有了這個可以透明,高動態,具體呈現大型管絃樂團演奏在面前的系統,可以享受比現場還棒的音樂,不是人生一大樂事?


享受比現場還棒的音樂???你是認真的嗎?錄音重播會比現場棒?

沒有器材重播會比現場演奏好拉啦,會的話,錄音重播再錄重播的聲音…輪迴下去豈不超越巔峰的峰峰峰。
chiangww wrote:


享受比現場還棒的...(恕刪)

我覺得音響比現場好聽沒那麽難,以古典樂來說,除非位子非常好,以國家音樂廳來說,可能就那10-20個位子,其他邊角後面的位子,不一定會比音響好多少,當然現場的氣勢規模是音響比不上就是了。
如果是用麥克風喇叭的,像小巨蛋演唱會那種,在家除了氣氛沒那摩嗨,沒那麽大聲以外,好一點的音響的音質要比小巨蛋好應該不難,小巨蛋的音響我認爲不太及格。



Antus wrote:
好一點的音響的音質要比小巨蛋好應該不難,小巨蛋的音響我認爲不太及格。


PA音響的強項就是大聲、有力,但要跟家用高級音響比質感很難
chiangww wrote:
享受比現場還棒的音樂???你是認真的嗎?錄音重播會比現場棒?
沒有器材重播會比現場演奏好拉啦,會的話,錄音重播再錄重播的聲音輪迴下去豈不超越巔峰的峰峰峰。

有一次聽蔡琴的演唱會, 我坐的位置是前排稍偏右.
雖然不是最佳的中央靠前的中前排, 但我想有在玩音響的, 都不會覺得現場的音質好.
挖洗不良中年 wrote:
有一次聽蔡琴的演唱會...(恕刪)


我指的是樂器、交響曲的現場,不是用麥克風的現場。用麥克風,那就是用了另一套器材跟喇叭了,不好是一定的。

chiangww wrote:
享受比現場還棒的音樂???你是認真的嗎?錄音重播會比現場棒?

沒有器材重播會比現場演奏好拉啦,會的話,錄音重播再錄重播的聲音輪迴下去豈不超越巔峰的峰峰峰。...(恕刪)


1. 他的意思應該是指個人的聽感 並不是講理論與實際的差別 而我個人確實覺得音樂廳有些座位 如果真的是已經沒得選了 我會建議不如就不要去了 特別是二樓三樓頂上有遮蔽的後排 音效是最差的 選這區不如坐四樓

2.音響聽的必然都是錄音 和現場差別在於聲音有沒有壓縮 所以玩音響的人真的不要閉門造車 自以為是象牙塔 井底蛙 以管窺天 坐井觀天 去音樂廳聽聽看不就都知道了 到底聲音不壓縮是什麼感覺 不要像耳機板一些耳機玩家 還是業配大哥 拿這些普通尋常流行歌曲器材鑑定 再來跟人家談什麼音場 定位 層次感的...很明顯就是連唬爛都沒技巧的 音響界最討人厭的 最容易讓人瞧不起就是這些人

挖洗不良中年 wrote:
有一次聽蔡琴的演唱會, 我坐的位置是前排稍偏右.
雖然不是最佳的中央靠前的中前排, 但我想有在玩音響的, 都不會覺得現場的音質好. ...(恕刪)



你這樣講就是搞錯了 現場音樂會是沒有麥克風擴大機喇叭的 流行歌手演唱會才會這樣做 所以坐哪邊聲音都是喇叭傳過來的 位置差別只是在於看不看得清楚舞台歌手而已

聲音的話 大喇叭這樣傳基本上應該都聽得很清楚 而一般都是年輕人愛看偶像歌手才會去演唱會買好位置看得清楚 到了一定年紀還是建議朝古典音樂會方向 聽一些正統聲樂演唱不用麥克風的現場音樂會 你就知道什麼叫歌唱實力 什麼叫歌聲 不要聽網路媒體胡亂吹捧 什麼亞洲歌神 金曲天后的 說真的我聽古典歌劇這麼多年 這麼多部歌劇作品 從來也沒聽過這些知名流行大歌手的名字出現在歌劇院舞台 證明這些都是商業手法操作 騙一些不懂欣賞音樂的人而已 要遇到那種懂鑑賞古典音樂 特別又喜歡專攻那種一般古典樂迷程度認為最難極難的作品的人 可就沒那麼好騙了

pariah.T wrote:
你這樣講就是搞錯了...


音樂無國度, 現場演唱會錄音好的也不少, 在下從17歲玩音響到現在29年了, 什麼音樂都聽, 器材從LP.匣式.卡式.DAT.DCC.MD等,這些時下很多人都沒接觸過的, 在下都沒缺席, 時下的流行歌, 或許將來也會成為經典老歌, 所以不需要去強調古典音樂如何? 你玩耳機, 沒有玩喇叭, 基本上這有很大的落差, 無論哪方面都一樣, 喇叭聲音出來的包圍感及撼動感, 是耳機永遠做不到的, 同樣這篇的主題, 你的設備條件和別人不同, 你又如何去體會別人所有的感受, 就不要太狹隘去批評了
聲音的傳導是透過空氣介質 傳不同頻率,

以原始的人聲跟樂器來說,就是透過發聲
震動產生頻率 傳達聲音,這是原始聲音

原始真實聲音 透過錄音方式紀錄,
最初以類比方式進行,限於技術設備
類比會劣於原始真實聲音也是事實。
所以,不管類比方式的錄音 或者數位
方式錄音,不大於原始聲音品質 不言可喻。

比較人發聲與透過麥克風可以清楚分辨
(去唱卡拉OK 可以試看看 有些差別)
原理是 物理震動 變為電平訊號 之後還原
在此過程中損耗,及無法收音還原有極限

為了改善錄音效果,所以會產生多軌錄音
利用多顆麥克風收音,補足欲錄音的效果
而製作音樂錄音,應屬於音樂再製
即 將原材料牛肉,分別切割後,重新組合
嘗試還原現場的意圖,相信會諮詢原作意見

用家手上是再製品
至於,用家使用何工具還原 是另一問題。
用家使用的工具,除了還原之外,另一個
意圖是 營造個人喜好氛圍,修飾音樂。
在拍照寫真之外,美術繪畫也是創作藝術。
藝術創作的表現方式,沒有限制只有一種

現場聆聽 在理論上 最為直接,但實務上
有聆聽位置,以及聆聽者素質 環境干擾
許多問題,一律認為現場或錄音重播較好
其實忽略了 各種細節條件。
也因此 在上世紀的古典錄音中,被稱為
銘盤者,除了演奏者 實際表現之外 錄音
效果等 各種因素皆為上佳,會受到重視。
我個人認知如此。
演奏會的出席,意義不止在於消費音樂,
更在於行動支持音樂,以及參與 社交。
有錯麻煩請糾正。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