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喝茶一樣,不懂喝起來都一樣。
如何喝出不同、聽出不同,就是研這個字或者貶低一點就是玩。
交響樂是所有樂曲裡音節音階音色最需求辨別度,愛玩的人都喜歡複雜的東西,不然怎麼玩。
玩音響大多都愛玩,當然不排除很多真的是懂音樂,真正聽得懂的人。
你也別不相信,玩久了自然就懂了。
愛玩,沒別的原因。
那為什麼台灣燒友獨尊交響樂(很多燒友也不太聽交響樂的),因為圈子習慣使然,這樣才有聊天的話題。
也不全然是這樣,愛玩音響的自然什麼都聽,交響樂是音樂之一,你聽到別人聽你不習慣的,你才注意燒友有在聽交響樂吧! 那聽其他的你沒留意而已。
很多人喜歡設定有錢人是假掰的,其實他們也不過是做多了一些你沒做的事而已,他們做一些老百姓會做的,你沒留意而已。
很少是圈外人認為假掰使然。
純愛聽音樂不會搞這麼複雜。
nick.chris wrote:
去他家聽Pink Floyd的The Wall,超高爆棚的音壓,非常過癮
感謝分享
這個我也超想體驗一下的,不過是期待一場 live in Taipei
The Wall 從兩張卡帶的專輯開始聽 (非原聲生專輯,Live in Berlin )
後來CD 降價普及後
有買了Pulse的Live 版本 (也不是純The Wall)
以前MTV 台有看過某場的live 版本,確實非常震撼
然後再陸續收錄各種版本、影帶、DVD等
重點重點,在不同機器上聽、車上音響、耳擴....等等,確實有不同體驗,尤其器材越來越好時,耳朵越聽細節越多
交響、管絃樂是一種,不過真的要找好的錄音專輯來聽.
而各種錄音室作品其實也非常用各種系統去聽,那些很多加註在專輯的各種驚喜很多
如Alan Parson Project、Boston、Pink Floyd
The Wall 真的是經典之中的經典
另推薦David Gilmour / Live In Gdansk 這張在波蘭的live 專輯
有一首25 mins 的精彩演奏
並非都愛聽古典樂或只聽古典音樂的,至少我身邊的
發燒友是只要好聽的音樂都聽的,不過只要開機的話,
聽古典音樂的機會確實多過其他類型音樂,原因其實
很單純,音樂聽愈久,愈投入,要求會愈高,古典音樂
之所以會成為經典理由很簡單,就是好聽,不好聽的古典
音樂早就淘汰沒人演奏了,要去哪聽?這些留下來的經典
大多藝術化程度很高,用發燒音響聽起來特別有感,所以
發燒友大多愛聽古典樂(非全部)是很自然的事,很多
音響迷(幾乎全部)都會聽流行音樂,只要錄音好,口耳
相傳,買到斷貨都發生過,不會有發燒友不聽流行音樂或
認為古典音樂比較高尚這種事,會給人這種感覺應該是
朋友來聽的時候,想讓音響發出比較好的效果,大多選擇
古典音樂所導致。
至於音響能hi-fi到甚麼程度,跟現場有何差別,myav討論
過很多次了,有機會去那邊爬文就知道了,至少我是常在
國家音樂廳遇到發燒友的.
salo0801 wrote:
在網路上看到,擁有百萬級以上音響設備的人都是聽交響樂(樂器)居多,而不是聽一般流行歌(人聲),所討論的歌曲都是某某交響曲..等。
我認識的發燒友中,軟體成千上萬的不少,但純聽古典音樂的還真是沒有...
我有兩千多張CD,古典大概40%,爵士樂大概占30%,其它是國語西洋世界或民俗音樂..
我覺得你應該把標題改一下,
改成"為什麼擁有百萬級以上音響設備的人多半都會聽交響樂(樂器)"...
老實說,
當你擁有一套好的(不一定是百萬)音響設備的時候(拿來當裝潢或炫富的不算)..
你就會有一種想去聽聽其它音樂的慾望...
古典音樂裡的大小提琴鋼琴是非常動聽而且容易親近的...
聽了巴哈就會想聽貝多芬,莫札特,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
聽了獨奏就會想去聽聽室內樂,多重奏..
慢慢的你就會去想知道卡拉揚到底有什麼魅力...
那是種好奇心,並不是炫耀...
製作用心的流行音樂也很好,用百萬音響聽的人也很多,
我也會用我的系統聽伍佰,陳綺貞跟陳昇...
.
.
不要全然相信網路看到或聽到的,那不一定正確,
網路上胡說八道打嘴砲做夢的話滿天飛...
還是自己多去看看,聽聽,體驗看看吧....
我的常常更新部落格:http://myrmidomphotomusic.blogspot.com/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