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mogami no.3104的二股接上聽了二天,覺得很合適,就惡搞了一下,把聽了十年RUN夠久了的no.3104四股給分屍了,變成二組no.3103(沒隔離在低價系統應該沒關係吧?) - 中低頻紮實凝聚了許多,但高音與人聲延伸不多。
把Acapela Audio RCA 當同軸,跟品嘉USB線相比,解析動態稍減,但聽來更舒服,重要的是高音與人聲的延伸好上許多,有了接近FURUTEC fs-301原本的細膩,但中低音的BASS與吉他仍然扎實有彈性 :)
所以目前喇叭線就先用被分屍後的DIY no.3103,然後想搭配高音與人聲的延伸好,細膩帶有甜味的同軸線...
目前爬文看了三條同軸線
> EARLY BIRD 扁平式數位線 - 新品 $1600
價格在我的預算內,平價好線,不過走向跟我的需求好像不怎麼合~
> Oyaide FTVS-510 / Shark SL0528GB - 二手品 $3000以下
這二條看網友的描述應該蠻適合我的需求~不錯的同軸線會用蠻久,就提高一些預算...
不知大家使用後的感覺如何?
ps. 另一組分屍後的DIY no.3103跟失望的fs-301,一起拿去給S-520當bi-wire用,意外地效果還不差 ... 原本no.3104聲音雖厚,但比較暗淡,fs-301推高音比較明亮延伸較好~

iPhone Xs | AirPods Max | HomePod x2 + mini x2
P wrote:
網兄您好~~看到您PO的 chario STAR SAT小喇叭+谷津U1 心得
小弟也很感興趣,目前我也是桌面系統 U1+JohnBlue JB3,在租屋處的約4坪的小臥房
近來一直有想升級喇叭的念頭,有下面幾種選擇~
1.Divini table3
2.chario STAR SAT
3.Dynaudio dm2/6
4.JohnBlue Inspection1.5
1的話"官方宣稱"是谷津幫忙設計分音器的書架小叭,很適合u1放至桌面系統
價錢也算親民9500~中低音單體有5.25",應該可以符合預期的表現
2的話就看到您的心得~也問過其它擁有u1的另位網兄,他是覺得chario的聲音較昏黃~
音染是有一定程度的,但相對的也可以說是具有一定的音響性吧
對於它小巧的體積實在很讓人心動啊:p
3的話是著名的dynaudio 也是上位那位網兄建議,不過他擁有的是再高一小階的 Dynaudio Audience42
一樣是小坪數內使用,但他有用喇叭架就是了,實售應該在2萬多~
4的話據同位網兄表示是和JB3相同走向,但畢竟是二音路設計,所以會比原本的全音域3"二端延伸來的好多,台北有試聽點~只是離小弟家頗遠的就是~
以上的話都會安排時間試聽一下吧~只是2的話有銷售的店家應該不會有u1,可能要自已帶擴大機是麻煩了點。
以體積和價位來看1和2會優先考慮安排試聽就是了^^
不知您對1和3有沒有試聽過呢?
小弟的訴求是適合放在桌面的近場聆聽小叭,因為我的桌面滿大的,但二旁並無空間放喇叭架,加上租屋處可能會再搬,器材能精簡是愈少愈好,再來是喇叭離後牆距離滿近的,整體擺位上不算好處理就是了~
你好~
看了你的需求,我想應該有二點要考慮看看
1. 音色的走向 -
STAR SAT應該不能說昏黃(這形容我比較偏向是英式喇叭的感覺),但音染比較多是對的,整體感覺比較誇張,感情渲染比較多,所以也不會像英式喇叭的那種昏黃溫暖感。整體速度也不會說很慢,只能說稍慢,所以聽起流行音樂也覺得蠻熱鬧的,但它最擅長還是弦樂,人聲的渲染也頗多,所以聽起來不會像昏黃的感覺,但也不能說像現代喇叭的那種清爽感,基本上是一聽就覺得好聽的稍誇張表現,但耐聽度就看個人感覺,我是覺得稍微戲劇化的表現~
我買U1時是聽Dynaudio dm2/10… Dynaudio是我喜歡的現代音色,所以我主要的喇叭(現在暫時用S-520,但也是現代音色的喇叭)以後會想升級為Dynaudio音色的喇叭。基本上是現代冷靜的感覺,中頻夠厚但不鬆,凝聚力頗好,高音也不刺耳,大概播任何類型的音樂聽起來都蠻平均的… 當然,DM系列跟它其它高價的喇叭系列相比,那種細膩透明還談不上,而dm2/6我想應該跟2/10差不多,只是低音量較少而已。
Divini table3我則沒聽過…
基本上STAR SAT跟dm2/6走向應該差蠻多的,所以先確認自己喜愛的音色再決定。
因為我有二對喇叭,所以STAR SAT作為第二對,我可以接受另一種風格的音色,這樣可以享受二種風格 :)
2. 擺設問題 -
其實我的狀況是,我是先考慮擺設問題才來選擇喇叭…
A> Divini table3跟dm2/6尺寸都跟S-520差不多,我把S-520放在桌上後,發現中低頻共震很明顯,S-520已經算是低音較少,然後音箱製作算頗優秀、共震較小的喇叭,所以如果你用Divini table3跟dm2/6都要花錢處理書桌共震問題,不處理的話聲音多好的喇叭都會走樣頗嚴重,不過這種尺寸的中低音量感,最後還是得上腳架。你原本聽JB3應該比較沒有碰過這樣的問題,所以最好試聽喇叭時能帶著U1,然後請店家放在書桌上放上角錐(或可以先去買工業橡膠帶去)聽聽...
B> 反射孔問題,Divini table3跟dm2/6的反射孔都在後面,所以你在書桌上的擺位也是要講究,因為跟牆的距離會影響很大,最好擺設的是封閉式音箱(但難推,聲音很多人也未必喜歡),再來是像S-520那種反射孔在前面的喇叭,牆後距離就影響稍小。STAR SAT反射孔在下方,又有專為反射孔設計的底座,我試了幾個擺設,差距都不大,所以只要不要緊靠墻或四周都封住的話,前後左右各留點空間就可以了~
因為我是以S-520更小的喇叭來找,所以沒幾對好選… 如果你有接受 Divini table3跟dm2/6的尺寸的話,其實可選的喇叭就很多了,但這尺寸應該中低音量還是比較多,勢必一定要上喇叭架。
如果你不準備上喇叭架的話,建議STAR SAT或AE Compact 1(但反射孔在後面)這種尺寸的喇叭…. 擺放喇叭的空間大大影響喇叭的品質,大部分的人喇叭買回去跟視聽差距很大,大多是買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實際上擺放的空間問題~
PS. AE Compact 1放桌上應該還是得買桌上型的喇叭架(網路看到約二千出頭),STAR SAT我直接在底座放工業橡膠(六顆約百元出頭),就可減少共震到我可還可接受的程度,這些問題也要放在你的開銷考量上~
iPhone Xs | AirPods Max | HomePod x2 + mini x2
wu85748 wrote:
Oyaide FTV...(恕刪)
挖~我看網路的使用心得,以為Oyaide FTVS-510是能帶甜味修飾的銀線... 可能是微微甜味吧?
話說最近六日經常把U1接到S-520大力的聽英式搖滾跟後搖滾,餵S-520好東西的記憶有點遠,仔細重聽U1推S-520之後,覺得濳力還是很好,尤其聽搖滾比STAR SAT過癮...

*目前比較喜歡 uDAC2 -> Acapela -> U1 -> no.3103+FS-301 bi-wire + S520這樣調整後,不直接使用U1的DAC的組合
今天下午沒事忍不住去聽了 Usher BE-718 + R1.5 與 Dynaudio DM 2/8 + 谷津 XP-200,很想聽聽X12 or X16,不知哪裡有得聽Dynaudio X12 + 谷津的組合?
新的敗家計劃或許要提前,先敗XP-200來推S-520(這對S-520被借出去喂過好多台不錯的擴大機), 每次搬來搬去重新做香蕉叉頗花時間... A-307r煩人的問題就是竟然只能裸線 :(
然後慢慢找 Dynaudio or ATC or Spendor之類的喇叭,前級+DAC則要慢慢研究...
ps. 買線材我總是拖拖拉拉、游移不定 :(
iPhone Xs | AirPods Max | HomePod x2 + mini x2
小老弟的老弟 wrote:
感謝板主的分享~小弟...(恕刪)
書桌上來上這一套真的很享受 ~
有時都會被音樂吸引住而忘了工作啊

chario STAR SAT越RUN真的是越好聽了,
現在聽弦樂為主的室內樂比例增加好多!
今晚抽空去聽了Dynaudio的Focus 110... 果然是我最愛的音色,但價格有夠貴 :(
然後再去聽一次Be-718,其實真的是蠻不錯的喇叭~
之後走進品嘉去聽聽 HA-2跟U2 的差距,借用了Grado PS-500來試聽...
終於能理解為何許多人一聽就不會考慮U2(除了價格因素之外),
借用網友的說法,真是太恐怖的一臺機器,
U1我聽了一陣子,U2應該是差不多的東西,覺得很不錯了,
但一聽HA-2之後,真的是完全不同等級的東西,
就跟老闆說的一樣,不用比了

不過我沒聽過其他同價位的東西,
不好說跟其他廠牌相比如何,
但那個聲音的密度跟細緻真的是很強烈的刻在我腦海裡啊~
不過實在太貴了,漫漫長路,再來多聽其他的DAC/前級一體機吧!
SO... 離開時帶了二個黑盒子... 不過不是HA-2,
是我先為明年新的音響系統的熱身東西 XP-200,
雖然沒先買喇叭就買擴大機蠻冒險,
但不太喜歡傳統那種很大台的後級擴大機設計...
先暫時接uDAC 2來推S-520(真是太優待這對3900的喇叭了),
希望明年來組
Focus 110 + HA-2 + XP-200(希望一組XP-200就能搞得定)
ps. 先用 uDAC 2 + XP-200 來推 chario STAR SAT,果然應證 shivertsai 說的,STAR SAT實力還可以再提升啊!!!接了XP-200一開聲,中低頻的控制力馬上就表現出來了,整體變得緊實... 不過主要是要移到電視櫃去用的,主力還是U1吧 :) 擴大機果然不能只看瓦數(60W vs 50W)...

iPhone Xs | AirPods Max | HomePod x2 + mini x2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