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玩音響聽音樂的成本中最大的浪費就是換器材,一般換器材就是升級或買錯,所以買錯器材等於最大的浪費。樓上一大哥的意思是爲自己建立一個美聲的參考或標準,這概念個人完全認同,自己有參考標準比較能避免買錯。又樓上另一大哥提到audio club,個人也認為對初哥甚有參考價值。個人的經驗是,先選好喇叭,在配好擴大機、訊源後,電源有無處理對聲音的影響很大。墊材的防滑是基本功能,避震跟隔離電磁干擾才是墊材最重要的任務。
upsir wrote:簡單實驗一下去找有音量表頭的擴大機,撥一下動態大的音樂,如TELARC 1812若指針瞬間都會打到0db或最大瓦數或超過0db那表示那擴大機是不夠你用的...(恕刪) ups大的說法很有意思,晚上我就測試了一下1812。我的擴大機是A類100W@8歐姆 mono mono, 表頭設定hold最大功率, 喇叭是802D3, 8歐姆 89db 的落地叭。測試結果有點出乎意料,音量雖然開很大,但實聽還沒到覺得吵的程度。大砲打下去,擴大機功率直接跳到了196W,大約在-3db左右,很緊繃了,1812的砲聲確實很兇殘。我平常聽音樂不大聲,大概都在1W以下,偶爾超過10W,不過要再大聲一些些,瓦數就三級跳了。喜歡聽爆棚的燒友,擴大機真的要找功率大一些的。
挖洗不良中年 wrote:ups大的說法很有意(恕刪) 感謝分享,果然聽大動態的需要多準備一些功率餘裕我自己聽的也不大聲,用的是AB類陽春機,效率85db的喇叭,平時-38~-45db,晚上-50~-55db,一般頂多1~2%的功率輸出(大約吧?畢竟指針沒LED顯示靈敏),曾經開到我受不了的音量也才能超過10%功率
挖洗不良中年 wrote:ups大的說法很有意(恕刪) ....感謝中年兄,還好這樣證明我沒說錯..cc...ps要這樣試的網兄建議要重頭開始聽(耐心聽十幾分鐘而已),調你正常聽的音量,然後音量不動聽到完,要砲聲時(約11分鐘)就去看電平表以目前家用喇吧的靈敏度來說要破百瓦以上是輕輕鬆鬆就上百,靈敏度低的好震撼感的上300w的也不在少數......所以小功率只能以切割失真來表現,長時間久了單體要掛就容易了!...........哈哈日後會興起大功率家用後級做電平表的,反正面板沒舍配飾也蠻單調的做個亮亮的電平表,增加美感,像中年兄accuphase的後級有電平表,晚上燈全關只看亮著的電平表在喝個茶半躺在椅子上聽著音樂,這樣心情多舒暢啊!........
轉換一下 : 說個音響到音樂唱片的關聯性樓上有二位提及用1812序曲測試, 先說 : 老柴當年作曲採用的法國及俄國國歌是在1882年, 俄國統一採用《天佑沙皇》國歌是1833年。而馬賽曲1870年才被法國 定為國歌。後人稱這與1812年的時空差距是 : 藝術肆意自由(artistic license)。1812序曲, Telarc 公司共發行過4個版本( 第一版是黑膠LP ), 在1978年就釆用PCM數碼錄音技術錄音, 沒錯44年前就有PCM技術了...而到1998 他與SONY合作, 將大量古典及爵士' 搖滾以DSD技術重製, 但最终還是得利用SONY的技術將DSD编碼轉回CD使用的PCM格式...所以現在有一句銘言 : '' 無損也好, 有損也罷, 最終還是回到PCM...''以下簡敘1812序曲, Telarc版本聽感 :第一版LP版, 音色細緻,層次豐富, 大炮效果錄音的段落,動態十足,質感極佳。第二版CD唱片, 只有三十多分鐘, 錄音動態很大, 開始時的音量很小,而在結尾處的11聲炮聲中,其中的10聲達到了0dB,一聲達到了+6dB的錄音電平...對重播器材的考驗算是很嚴峻的 ...( 這張我買過三次, 以為唱片起頭錄的不好, 其實是自己機子不夠格...哈... )Telarc 第三 版CD , 2001年發行, 合唱加大炮效果的錄音版本, 採用數碼直接比特流方式錄製(簡稱DSD技術)。2001年 推出 第4版SACD, 採用複合方式製作,第一層與DSD版相同,能與普通CD播放機完全兼容。另外一層是SACD層,在使用SACD播放機進行播放時,音揚十分寬大,清晰度非常地好。但由於音場過於寬大, 聽音時的親切感少了 , 整個交響樂隊離你遠了, 整體的音色也顯得單薄了 ...這是一些批評的聲音, 個人只聽過前三版, 所以呢? 算作參考吧...總結許多音頻專業發表的意見 : LP版的歌唱性與藝術表現力是4個版本中最好的。其次是SACD版。普通CD版和DSD版, 各有千秋。
抱歉 Telarc 1812序曲, 第4版SACD是2010, 筆誤當然, 1812序曲, 除telarc 是kunzel演奏的版本外, 還有JARVI的, 卡拉揚的BPO版, MERCURY的, EMI....版本, 各有勝場, 常聽, 絕對療愈...有一張, 把貝多芬描寫威靈頓英法戰役的合放進去, 那個砲聲' 子彈聲' 死亡和寧靜...到勝利的號角聲, 感覺無情卻又優雅, 跟1812俄法戰爭的殘酷' 失序, 到人民的無奈接受, 又是另一種從聽覺延伸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