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少見的組合: 用NAD M33 綜擴搭配 B&W 802 D3

1000K wrote:
805D3需要用到那麼大的推力嗎!!


這是有趣的問題, 很難用一言兩語回答.

我個人在大部分聽的是華格納歌劇,布魯克納, 馬勒的大編制的交響曲, 自然是多多益善, 而且即使是805D3, 也似乎還沒把它推到極限過. 我最近幾台後級Emotiva, Parasound, McIntosh都是300瓦以上, 也覺得很習慣了, 覺得已經變成標準配備. 而且我在美國不怕吵到鄰居(離很遠), 怕的是傷到自己的耳朵!

如果你看MC352的那兩個藍色儀表, 我有注意到我推到最強的時候約是35瓦, 那時候我在5公尺用iPhone App量約106dB,已經是很可怕的震撼聲了. 但你再繼續看35瓦跟350瓦差多少? 指針下面顯示它們只有相差10dB, 那表示我最多大概可以推到116dB, 但我從來沒推到那個程度, 也不敢.



我也曾經再把我已經成為在播放背景音樂的Marantz PM11S3拿來推,這台綜擴也是重量級,但最高出力是100瓦, 頓時覺得聲音聽起來很單薄, 感覺推不太動. 當我真正把音量鈕開很大, 在同樣的樂段也可以達到106dB的音量,但那時候聽起來的感覺則是廝聲竭力, 很吵, 而不像是MC352很從容,很雄壯的106dB.

我相信樓主應該也永遠用不到MC462的450瓦, 但是只要潛力夠大, 推起來就越從容,越不費力.
Volf

[讚][拇指向上][100分]

2021-12-16 21:50
kao_photo

805D3已經推到極限了,要再更好只有換叭一途了。

2021-12-17 2:47
Monte920 wrote:
這是有趣的問題, 很...(恕刪)

M大你好:

向你請教一個問題,以你個人經驗,大瓦數的後級與小瓦數的後級推同一對喇叭,但都只聽 60~70 dB 的音量,這樣實際聽感有差嗎?比較大瓦數的後級可以聽到更多的細節嗎?

以上懇請經驗分享,感謝!
Volf wrote:
大瓦數的後級與小瓦數的後級推同一對喇叭,但都只聽 60~70 dB 的音量,這樣實際聽感有差嗎?比較大瓦數的後級可以聽到更多的細節嗎?


每個擴大機都有不同的音質, 通常大瓦數的後級用料會比較好. 因此即使在小音量時音質也有可能較好, 所以聽感當然是有差.

至於細節, 剛剛樓上提到我買的二手MC352是十幾年前的老機, 音色屬於老麥的音色而非新麥的音色. 如果只比較解析度與細節, 我剛買來時比起我原本的Parasound A21+或Emotiva後級, 老麥聲音很暖, 有點糊糊的感覺, 乍聽之下有點失望, 因為細節不如其他兩台. 但是聽久了之後那種暖聲非常的舒服, 小提琴聲感覺更自然, 層次感也很棒, 雖然解析度稍遜於新款機Parasound A21+ (也是很棒的後級).


所以你如果要細節, 要買新麥或其他新款的後級.
Volf

感謝M大寶貴經驗分享![讚][拇指向上][100分]

2021-12-16 23:31
Volf wrote:
大瓦數的後級與小瓦數的後級推同一對喇叭,但都只聽 60~70 dB 的音量,這樣實際聽感有差嗎?比較大瓦數的後級可以聽到更多的細節嗎?


我這裡分享一下大瓦數後級 vs 大瓦數綜擴的差異 (兩者等級都很高,至少訂價很高),我認為在中小型空間中(台北家庭的客廳,音量也很少超過90db...主觀認定,沒有測量音量),兩者的差異反而像是調音

大瓦數後級推出很不一樣的立體感,會有音場比較大,聲音包圍感比較好的感覺 (臨場感好)
大瓦數綜擴相比之下,音場沒那麼宏大,但聲音定位和速度反應,感覺會比較快一些 (音響性高)

就工程上,我認為這是擴大機在殘響處理上的差異 (聲音的Reverb和Chorus會影響大腦對空間感的認知)
所以我認為口味的差異比推力影響更大

如果空間更大(超過5M距離聆聽),大瓦數後級應該會有不一樣的表現與優勢
當然,推力需求、喇叭、空間,這三者有連動關係,單獨區分的比較都比較片面,就參考參考
Volf

感謝分享![讚][拇指向上][100分]

2021-12-17 12:09
Volf wrote:
大瓦數的後級與小瓦數的後級推同一對喇叭,但都只聽 60~70 dB 的音量,這樣實際聽感有差嗎?比較大瓦數的後級可以聽到更多的細節嗎?


個人偏見

在相同音量條件僅以功率「大、小」這樣二元對立式來區別可能比較困難。這世上器材形形色色,很難一概而論。

舉個人經驗,曾使用過的推叭神器Krell KSA、神獸這些,推力無堅不摧,動態強大,解析度細節卻不是強項(但也不差),但搭配難推的屏風喇叭卻著實好聲。 再舉一例,沒入手過的德國M牌巨大後級,甚至是很吃細節,前級開小聲時,音樂訊號裡的小電平細節輸入後根本先被其內部數量龐大的電子零件吃光光,導致細節不豐富聲音就乾乾的,VR音量必須轉大一點才正常,不線性很難小聲聆聽。

這裡存在一個「力大聲粗」的先天問題,也許不是絕對,但大功率機種如果不是用高電壓功率元件,大部分還是多對功率元件並聯增加電流輸出,就算很會配對要不粗也不是容易事。大師Nelson pass以前什麼超對稱,近年越弄越小搞MOSFET單端A類⋯

FIRST WATT

以前看網友說高階器材=細節豐富,似乎無法這樣一股腦⋯⋯
Volf

了解了!重點還是要親自試聽選自己所愛!感謝分享![讚][拇指向上][100分]

2021-12-17 16:22
luxor_w wrote:
以前看網友說高階器材=細節豐富,似乎無法這樣一股腦⋯⋯


年輕時候我也這樣想,到了現在,如果有人這樣想,我會反問說:
哪一套正常的15萬台幣(以上)組合會缺細節的
(亂搭的不算)

細節和解析的需求當然沒有止盡,但要說哪個正常一點的組合缺細節,那通常是搭配有問題而非產品真的不行

反之困難的是:
1. 不同音色的分離度,是否打到你要的點?
2. 音場的大小,是否打到你要的點?
3. 音色是否符合你想像中的那個點?
4. 高中低音的均衡度,是否打到你要的點?

以上這些東西都沒有標準答案,因為你聆聽現場都會得到不一樣感受了,更不是"更多就是更好"
這就是為何音響產品掛很多設計師名號,如果更多就是更好,那何必要大師
Volf

[讚][拇指向上][100分]

2021-12-20 11:24
luxor_w wrote:
個人偏見在相同音量條(恕刪)


同意先進說法

功率晶體 不外乎 東芝 伸肯 仙童

沒有獨步功法。 想兩人三腳

要不跌倒 除了默契外(配對),就是放慢腳步(能耗比 反應)

一昧的瘋狂堆疊mos有何困難?但那是老粗

的作法

另外器材良窳也請對照同量級售價競品分析。不是拿別家下駟突顯自家碰風上駟。
Monte920 wrote:
如果你看MC352的那兩個藍色儀表, 我有注意到我推到最強的時候約是35瓦, 那時候我在5公尺用iPhone App量約106dB,已經是很可怕的震撼聲了. 但你再繼續看35瓦跟350瓦差多少? 指針下面顯示它們只有相差10dB, 那表示我最多大概可以推到116dB, 但我從來沒推到那個程度, 也不敢

iphone的app沒辦法正確的測量到90幾db以上的音量喔。

我的喇叭是802d3,  距離3公尺,在擴大機出力30W時,用專用的分貝計量測出來大約只有90幾db。
挖洗不良中年 wrote:
iphone的app(恕刪)


任何的儀器都有誤差, 這不是重點. 不同的聆聽環境也會影響音量.

我的重點是從35瓦增加到350瓦的出力, 其實就只有10dB的差別 (清楚標示在擴大機的指針儀表上). 為了加大那個10dB, 你的擴大機出力必須大升級. 所以即使是350瓦的機器其實也還好.
每3dB,功率是一倍

10dB為2的3.33次方=10.079倍功率

以前發文

所以如果一個喇叭在35W時能發出90dB音量,要發出100dB音量,理論要350W的功率。
(35W 90dB的喇叭效率很低不到80吧,350W也應該超過其承受功率,在此僅為舉例)
Volf

[讚][拇指向上][100分]

2021-12-20 23:07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