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新舊好聽否」的問題關鍵點在「晶片」,由於大量使用"現成"晶片,使得大廠都少有自行開發線路﹙連類比線路都很少聽到吹擂了﹚,等於聲音都被晶片綁架,看看以前是如何堆砌出品牌足以自豪的聲音!
另一個怪現象,大概七、八年前,欲瞭解DAC概況,針對不同解碼晶片買過AKM4499、ESS9038pro、PCM1794、TDA1541﹙都戲稱隨腳踢到的都是頂規晶片機,而且價格不貴﹚機,發現多年後的現在,機器反而都使用比較古老、低階的晶片,晶片發展好像也就停止腳步,沒有更新更高規的產品出來,真的非常好奇原因,如此聲音又怎麼會好呢?
以上情形,可能只是湊巧,再經由表面膚淺的觀察,而造成的誤解,僅提供個人看法,真正實情則不敢妄下定論。
森林 wrote:
其實 兩個 東西 都...(恕刪)
完全同意
兩者都是處理數位訊號 差別在於對雜訊的對應
USB 作為連接通道 最大的問題來自供電系統的雜訊 網上對CAS 系統的討論有上千篇 集中在供電系統的優化
問題已經很明確 因此針對USB 優化的產品也很多 不能一概而論USB就是爛 同樣的 CDP 也有雜訊的問題
面對這麼多的產品 如何分辨?
1 可以自己聽 但貴的很貴 便宜的一大堆
2 上網看看別人的經驗
3 上網看看量測的數據 好在雜訊是可以量測的 有些人公開比較市售商品的雜訊 這對口袋淺 又沒有什麼機會試聽的普羅大眾是非常好的參考
網上有許多透明的資訊 可以確保我們有更低的機會買到蛇油
你會發現 被眾人唾棄到底的MP3 一點也不遜於CD音質 他只是幫PC中的電供背了黑鍋罷了
ioushiou wrote:
問題已經很明確 因此針對USB 優化的產品也很多 不能一概而論USB就是爛

是指這方面嗎?出處:http://www.hifi.com.tw/商品一覽/其他diy小工具/macro-q

這台英國一體機有提到針對USB輸入處理(台灣代理商隻字未提),這技術在機體運用上很難嗎?目前是沒找到能標榜不用優化USB的USB DAC。
nikon_user wrote:
是指這方面嗎?出處:http...(恕刪)
是指這方面嗎?出處:http://www.hifi.com.tw/商品一覽/其他diy小工具/macro-q
是, 這可能是其中一種方法, 目前USB的問題已經廣為人知, 訊號進機器後都跟時脈分別處理, 當然供電一定被
獨立. jitter free 應該是不可能, 但人耳聽不到, 是可能的. 處理的方式有很多種. 像這樣plug-in的市面不少, 但效
果如何, 沒有量測數據, 很難相信.
這台英國一體機有提到針對USB處理(台灣代理商隻字未提),這技術在機體運用上很難嗎?目前是沒找到能標榜不用優化USB的USB DAC。
我建議你上ASR找看看, 比較保險. 目前很多機器都標榜有處理, 但沒被量測, 我們消費者根本無法辨認.
如果找不到, 恩風險非常大. 我是覺得如果有處理, 大方秀一下數據並不困難. 那些沒寫的, 非常有問題.
你可以試試樹梅派的DAC, 他們也吃USB的訊號. 但還是一句話, 上ASR先看看數據.
ASR上頭也一堆中國製的便宜頂尖機器. 還能解MQA. 相當厲害.
您這句 "不用優化USB的USB DAC" 我有點看不太明白.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