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Accuphase E270/Mcintosh MA5300/Hegel H90(H190) + Dynaudio X36 ?

PY8888 wrote:
Airplay > Hegel H190 > X36 和 Airplay > DENON 4311 > X36 相比,聽感上主要差異為何呢?


差異大到不知怎麼形容會比較適合....

因為excite系列已經停產
不作被動式了
因此我建議找家音響店聽看看xeo 30好了....
XEO就差不多是EXCITE由被動改為主動式的

由於樓主挑的擴大機實售也將近或超過10萬台幣
所以可用XEO30為基準,至少至少搭配後的X36聲音要好過XEO 30

XEO 30應該可以算是DYNAUDIO原廠認為
DYNAUDIO 應該發出怎麼樣的聲音....
參考看看...就不會還有DYNAUDIO沒下盤,聲音瘦的刻版印象.....
PY8888 wrote:
以下是網路找到對Dynaudio音色和驅動需求的描述,不知有經驗的人是否認同?

之前貼的Google中文翻譯版不太正確, 簡體原文如下:
Dynaudio丹拿音箱有其独特的韵味,但难推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让众多丹拿拥趸对它总是又爱又恨。很多烧友为Dynaudio音箱选择功放可谓伤透了脑筋:像胆机这样小电流的放大器自然是搞不定丹拿低音单元因“内磁式”设计所造就的大音圈的,听听“味道”还行,想要汹涌的能量只能是奢望。而小功率的晶体管机如果 "阻尼系数" 不够,也很难榨出丹拿的低频量感,这样就会造成能量分布的不均衡:低频能量不够就显得高频能量偏多,使声音听起来偏亮、单薄,这是玩丹拿的烧友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那么换上大功率的晶体管机就能解决问题吗?那也不一定。因为大功率晶体管机固然有助于逼出丹拿音箱的低频,但如果光有蛮力还是不行的,丹拿音箱的透明度高,而大功率石机声音要做得细腻、柔顺又不容易,这样丹拿音箱就很容易将放大器的瑕疵暴露出来,在听感上容易出现声音粗糙、干硬、冷漠等问题。可以说玩丹拿玩到“头破血流”的人不在少数,有的烧友甚至连推好了的丹拿究竟是怎样的恐怕也不知道。丹拿Contour 1.3SE灵敏度为86dB,在丹拿家族中也是偏向难推的一款。Contour 1.3SE以空气感好、声音纹理清晰而著称,但也有烧友说它的高频稍带冷感。在几次聆听Contour 1.3SE的印象中,我感觉这款箱的透明度好,声音细致生动,不过低频确实偏少,声音属于“骨感美人”的类型。用普通的功放去推Contour 1.3SE,它好像是一个功率吞噬者,怎么喂都不饱,反映在听感上就是声音单薄冷艳、缺乏激情、力度偏弱。如果硬要用蛮力大后级去摧谷它,低频量感会增加一点,但其特有的透明、生动感会受到削弱,在声音中会加入某些粗糙、生硬的不和谐成分
PY8888 wrote:
之前貼的Google(恕刪)

其實就每個人的聽感描述,我會認為都是對的
因為那就是聽者自己的感覺,獨一無二的

可以如果有牽涉的理論,那我就會有意見...
比如文章說DYNAUDIO難推的理由...

基本上只有不是低頻反射式設計的DYNAUDIO很難推...
如CONSEQUENCE 一代二代..CONFIDENCE 5.....
算是超難推...
其他如絕大部分的CONTOUR,就算是反電動式大一點,能難推到哪裡去...

再來,最近20年裏新出的DYNAUDIO,已經夠和善近人了.
特別是最近的擴大機也越做越好
但AV機是真的不行.....
李明益 wrote:
基本上只有不是低頻反射式設計的DYNAUDIO很難推...
如CONSEQUENCE 一代二代..CONFIDENCE 5.....
算是超難推...
其他如絕大部分的CONTOUR,就算是反電動式大一點,能難推到哪裡去...

再來,最近20年裏新出的DYNAUDIO,已經夠和善近人了.
特別是最近的擴大機也越做越好


這是真話,也是有實際經歷的用(專)家才會知道的.

相對經歷過早期CONTOUR,現在的系列早就親近許多.
只是很多編輯開頭都要提一下(有些我很懷疑到底有玩過早期的DY嗎?),然後看文章的吸收進去,然後二手傳播出去,就一直有這樣的印象.
再聊DYNAUDIO

我是音響銷售者,銷售的牌子也多,但我最喜歡的真的也就是DYNAUDIO
理由有幾個
1.對前端反應靈敏.
也就喇叭對任何改變都可以做出反應,換擴大機,換線材....
只要有改變,喇叭基本上都反應的出來
但這也是缺點
使用者總覺得還是能讓喇叭更好更優秀,似乎還有可發揮的地方(說難推有的就是說這點)
因此很常會更換器材....
我一個客人,買CONTOUR,本來搭配一台差不多價格的擴大機
一年來...現在在喇叭前端的器材(擴大機,線材)已經過百萬不止了.....
如樓主的X36搭HEGEL H190,我覺得是匹配(北歐之聲)
但要是配上H390肯定更好......看...是缺點吧
有人會想,擴大機花那麼多,那換喇叭吧!!!

2.品質穩定
少有失敗作品...(當然也會有,不過真得少,也是我個人感覺,不提哪一個)
特別是目前為止,不論價位,都是原產地生產.(當然以後可能不一定)
舉現在入門系列EMIT為例...
EMIT 30 2音路3單體落地喇叭....建議售價7萬5
也是在丹麥生產,這很多廠牌喇叭作不到了吧
或許有人會說EMIT算AV喇叭(EXCITE也有被這樣說)
其實這是價格因素....不然如果用到CONTOUR那一套劇院要多少錢!!!!
否則EMIT 30只要搭上夠水準的擴大機還是很厲害的.(現在擴大機貴,很貴)
我認為至少搭個HEGEL H90....就非常有競爭力...可以比賽了
如果真的只搭AV擴...那還真會覺得很一般....(不是差,只是覺得一般)
從X36的靈敏度89db、最低阻抗3.5歐姆和低音反射式設計,實看不出不好驅動的理由,唯一可能的是其内磁式設計產生較強反電動勢導致擴大機較難牢牢抓住低音單體,如之前計算,正常聆聽音量下一般晶體機的功率、電流、slew rate都應足夠應付,問題可能如文章中所提的 "阻尼係數" 太低(=輸出阻抗太大=負載效應太大=穩壓率不夠好),若是這樣Hegel的高阻尼特性應適合

比對我目前用環擴推X36和在音響展上聽過的X14實力,我相信文章中所講的,如果沒推好Dynaudio則 "声音单薄冷艳、缺乏激情、力度偏弱"

的確應先聽聽Dynaudio Excite的正常“原音”看喜不喜歡再決定要幫它搭怎樣聲底的擴大機,若依購買X36前與B&W 703 A/B test結果和之後在音想展上聽過X14的實力,猜我會喜歡X36原音的可能性還蠻高的

據說Hegel被許多Hi End喇叭廠選作參考擴大機(=理想、中性、無加味),而Dynaudio最先發現Hegel擴大機最適合他們家喇叭且一直用Hegel做為參考擴大機 ... 若果真如此,我應先試聽Hegel推Dynaudio(=聽原音)看喜不喜歡再說,但賣Hegel的店家不多,我在台北還沒問到有同時展示Hegel和Dynaudio的店家XD
李明益 wrote:
2.品質穩定


我覺得這也是Dynaudio的特性
只是我不會用品質穩定來詮釋,我會用"調性穩定"來定義

近幾年的Dynaudio產品,講難聽一點叫做高階產品C/P不明顯,講好聽一點就是連入門款都有Dynaudio的特色
Dynaudio搭配好的擴大機,高中低階款都很不錯 (差異很微妙,讓你會覺得買低階就好)
但搭配不好,Dynaudio就感覺是很普通的喇叭,不會難聽,但就真的沒有High-End的感覺

在音響產業中,同時有做高中低階產品的廠商又具備這樣特色的廠商真的不多
很多廠商要嘛重視高階,低階不值得買(靠品牌騙錢);
要嘛重視中低階,高階產品完全像是拿別家的來貼牌 (調性完全不同)
1000K wrote:
我會用"調性穩定"來定義


很讚的說法!學起來!
看懂1000k的形容詞,很貼切!

1000K wrote:
同時有做高中低階產品的廠商又具備這樣特色的廠商真的不多

dynaudio / b&w / focal 這三大廠都是

可能和廠家本身財力和規模有關係
PY8888 wrote:
據說Hegel被許多Hi End喇叭廠選作參考擴大機(=理想、中性、無加味),而Dynaudio最先發現Hegel擴大機最適合他們家喇叭且一直用Hegel做為參考擴大機 ... 若果真如此,我應先試聽Hegel推Dynaudio(=聽原音)看喜不喜歡再說,但賣Hegel的店家不多,我在台北還沒問到有同時展示Hegel和Dynaudio的店家XD

找家有賣HEGEL的店家先試聽看看
不論推什麼喇叭,先看看功能性能否滿足你,再聽聲音是否合意...
然後談價錢,可以的話,再談談看可否送到你家裏實際配一下.
沒問題就買單.
我想...在疫情期間...應該商家都願意這樣做的!
李明益 wrote:
送到你家裏實際配一下.沒問題就買單.我想...在疫情期間...應該商家都願意這樣做的!

真的嗎? 那麼李老闆也願意嗎? 我在台北市XD

開開玩笑~

我剛好8/7、8/8載家人下台中玩,到時再看有無機會脫隊溜到李老闆店裡試聽一下,請問店面上班時間? 店裡有何設備可搭配試聽? 如: H90? H190? X36或類似的Dynaudio喇叭? Accuphase? Mcintoch? Denon 4311同級的環擴? 聽看看環擴和Hegel比是否真的差了幾條街之遠?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