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接力開箱】REGA RP1 英國國旗特別版 黑膠唱盤與Nat King Cole


挖洗不良中年 wrote:
記得在小時候時, ...(恕刪)


臺灣早期沒有版權概念,若沒在玩音響的
黑膠大多是盜版的,那種壓片音質非常的差

以前我姐買黑膠都買美版,同一張甚至有臺灣飛碟版
台版正版音質就明顯比美版的差一大截,更不用說那些拿啥來源刻片的盜版

所以也不用太可惜啦

steffen wrote:
臺灣早期沒有版權概...(恕刪)


沒錯
早期在屏東
只能到附近的唱片行買
那時候沒有什麼進口唱片
只有跟著姐姐們聽學生之音
或一些台灣盜版的西洋歌手專輯
沒有進口版的比較
就覺得台壓版的夠聽了

其實覺得可惜是很多台灣歌手的專輯吧
那時候台灣歌手百花齊放
很多青春偶像歌手
還有後來滾石飛碟出版了許多國語專輯
張張都是經典中的經典

之後CD的問世當然將音質保存度提升不少
可是小時候那種買到新黑膠
小心剪開塑膠封套
撲鼻而來的一種印刷及黑膠特有的味道
還有小心翼翼拿出歌詞
看著封套彩色精美(在當時可算是精美等級)印刷
然後將唱片從內襯袋小心拿出放上唱盤
將唱針手動放上唱片喇叭傳來波的一聲
那種感動到現在都還記憶猶新
(當然現在買的黑膠還是一樣)
這並不是CD能取代的

zuzu wrote:
沒錯早期在屏東只能...(恕刪)

zuzu wrote:
小心剪開塑膠封套
撲鼻而來的一種印刷及黑膠特有的味道
還有小心翼翼拿出歌詞
看著封套彩色精美(在當時可算是精美等級)印刷
然後將唱片從內襯袋小心拿出放上唱盤
將唱針手動放上唱片喇叭傳來波的一聲
那種感動到現在都還記憶猶新
(當然現在買的黑膠還是一樣)
這並不是CD能取代的


ZUZU大,

一不小心您這樣就洩漏了您的年代了,想必萬沙浪、甄珍、小鄧都是跟您同一個年代的囉~

那好像是我讀幼稚園聽"長輩"在聽的歌,啊!我也是好懷念那時下課都有一瓶養樂多可以喝,配可口奶滋!

要不要推薦幾張"有撲鼻而來含有一種印刷及黑膠特有的味道以及彩色精美封套跟歌詞的唱片"(開個玩笑您別介意)

但說真的,您說的場景還真的讓我很有感,很懷念!真的是現在的CD無法比擬的!

Eric Lin0928 wrote:
ZUZU大,一不小...(恕刪)


哈哈
小弟沒那麼早
小時候是印象是江鈴沈雁劉文正崔苔菁
國高中就是潘越雲陳淑樺黃鶯鶯蘇芮張艾嘉等
小南 4841 wrote:
喜歡西洋流行音樂的人
麥可傑克森「顫慄」這張黑膠唱片幾乎人手一張
麥可傑克森「顫慄」頭版未拆封黑膠(封面有麥可傑克森簽名)
目前拍賣行情: 4萬美金一張
所有人都喊貴 專業藝術品投資人士卻喊便宜便宜!


我看過麥可傑克森真人簽名

以前來過台灣在玩具反斗城簽過名可惜簽在牆上

用藝術來談黑膠根本是想把價錢炒的更高理由

不過華語黑膠價格最好應該是在90年代前後十年唱片


小南 4841 wrote:
我看過麥可傑克森真...
用藝術來談黑膠根本是想把價錢炒的更高理由

不過華語黑膠價格最好應該是在90年代前後十年唱片(恕刪)


如果大戶有心要炒作黑膠 那理由太多了...

下面這則新聞是海外的報導:

江蕙封咪 絕版黑膠出現搶購潮

連台語黑膠海外人士也想要來搶

輸人不輸陣...
小弟今年初在拍賣市場
也逢低吸進江蕙早期一張黑膠「惜別的海岸」
惜別的海岸這首歌是江蕙的成名曲

黑膠唱片的人聲演唱以感情充沛著稱
小弟聽完這張黑膠再去聽CD版
一首歌沒聽完 就想把這張CD從此封存...



小弟去年看到一則新聞報導:

南部一家民間黑膠典藏館公開呼籲
善心人士大恩大德 請捐贈江蕙的黑膠唱片
他們還缺14張江蕙的黑膠唱片...

江蕙的這些台語黑膠唱片到底去哪裡了?

Analog.P wrote:
如果大戶有心要炒作...(恕刪)


現在就在炒作了,音響炒作、黑膠也炒作,好吧,消費者自己想辦法買。是沒差啦,不要買當紅的就好。

Loompster wrote:
現在就在炒作了,音...(恕刪)


說真的,其實黑膠炒不炒作,對我們現在這些中產階級、未來下流老人來說其實差別不大,畢竟不可能未來可以賣一張黑膠,吃一個月或一季的好利潤,充其量我們只是在增添我們的生活品質與情趣而已。

但我知道,這兩三年來,國內的音響銷售與經銷商都過得很辛苦,因為像我們這樣的消費階級,正在快速的流失,早年各大品牌的代理商跟經銷商都會有所謂的銷售旅遊獎勵,現在代理商想辦都辦不起來,因為經銷商都很難達標,究其原因在消費者流失,不是商品賣太貴(因為本來就很貴!),而是大家口袋變薄了,加上年輕人薪水沒增加,但外在的消費吸引卻變多了,分散消費的情形下,很多年輕人根本不在乎音質、效果,只要能聽、有得聽、隨時可聽就好,所以也就有很多音響店因此結束營業,至於哪些店家,就不便在此直言了。

所以,我很贊同Loompster大的觀點,只要不買當紅的黑膠,就不怕被炒作坑到,但當紅的有些歌,我也很想用黑膠聽啊!
數位流才是主流,

軟體完全免費,

完全符合低薪青年的需求。

Eric Lin0928 wrote:
說真的,其實黑膠炒...(恕刪)


說得好
有時候覺得台灣商人只有短視
而消費者也是玩死自己的元兇之一

每每看日本的音樂文化
就不知不覺羨慕
早期他們就有單曲黑膠
後來單曲CD/MD
不管經歷了什麼的儲存格式
他們的音樂文化依然歷久彌新
現在還可以看到Tower Records
每週還可以在電視上看到Music Station節目
看到Oricon排行榜介紹
去年許多歌唱節目邀請許多八十年代一些偶像歌手
製做了很多特別節目
讓人回味無窮

反觀台灣歌手只能靠開演唱會來撐場存活
又或只能到對岸尋求另一片天了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