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_0301 wrote:
宅爸對線材日趨中立...(恕刪)
鄙人對線材的作用沒法全然相信,也沒法完全不信。您的觀點對鄙人來說十分有參考價值,感謝分享。
另外,對於器材的評測文章,鄙人平時也就看看圖片,再看看文末結論。至於評測者聽了什麼曲,聲音如何如何優美… 一概不看。
所以說線材會改變音色,理論上是講得通的。
只是音色的改變能不能聽得出來?
變好變壞能不能判斷得出來?
貴的器材是不是一定音色變好?
有沒有必要花大錢去改變音色?
基於這幾個問號,個人是盡量不去踫這個問題,因為實在花錢,花時間,花耳力。
但有人為了追求更高品質的享受,願意花錢花時間去試,我覺得也合理,畢竟每個人的財力,追求興趣的投入各不同。
想提一點個人的小心得,
不同音響系統對於線材的敏感度是有差別的。
一個前級輸出只有 100mv 後級放大 50db 的系統,跟一個前級輸出2v, 後級放大30db的系統,器材敏感度是有很大差異的。
我記得 fyl0206 大大提過,他喜好前級輸出小,後級功率很大的系統 ,這種系統,前級的 S/N ratio 小,對於線材,電源要求都比較高的,所以看到 fyl0206 談線材的必要性,我想也許是有些道理的。
個人常用前級輸出近滿檔至 1v-2v, 後級放大率小的系統,所以也許我聽不出線材帶來的改變,也是合理的。哈哈~
Noric Asp wrote:
鄙人的理解是,首先...(恕刪)
屏蔽太多一樣不好,因為從來源端的雜訊它沒辦法排出去(說難聽一點沒聽過金屬隔離網上超過三層的,兩層的還有聽過..,從 LP turntable 到 phonostage 這一段,就已經是很少見的做法了...有些功率級的電源線根本沒有人加隔離網的也大有人在...)。
什麼是來源端的雜訊? For EX:隔壁鄰居家的洗衣機訊號,電冰箱的訊號,手機 4G 的射頻,WI-FI..etc 。誇張一點的隔壁里的雜訊說不定也能收到..,接地做多好都一樣!獨立電錶或許可解電源地線沒辦法完全洩掉的突波干擾...
就算是雷射頭還是電腦端的數位訊源,它的類比電路 DA 解碼晶片不僅從二極管拾取 「0 」或 「1」的 audio data,也有是從市電經過 AC 電源座..,接收到其他的雜訊訊號,那它也有受到大氣中射頻的干擾(這三方面 receiving signals..)。
評斷高價線要理智,如果它的做法有符合一定的規範,又有講得過去的 know how..,效果勝過一般價位線材如何呢?
寧與同好爭高下,勿與傻瓜論長短...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