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1.5


robertlala wrote:
如果您是用車來類比...(恕刪)


等等,您的邏輯怪怪的⋯⋯

請問德製馬力跟日製馬力差異在何處?

一匹馬力是否是 735~736 瓦特?功率放大也分很多方式跟協波失真,信躁比,線材,元件特性..etc。

我們 1.5瓦 的管機 都可以跟 200~300 瓦的晶體做比較,150~160 匹馬力的四缸喜美不能跟 330~340 匹的 六缸 E46 M3 比較?!

那我們如果不相信科學數據(電學,材料科學,物理學,電子跟資訊科學..etc ,那都有他的數據跟依據..) 的話(盲目造神!..),量測的本質不是就沒有意義了?

我們當然可以說一切「耳聽為憑」,但是如果沒有「啟蒙運動」與「工業革命」的優先條件之下,如果不知道「電磁效應」又如何去創造「揚聲器」的藝術價值呢?那不是空談嗎?

音響本來就是可以拿高價汽車舉例..,不為什麼,因為它們兩者之間的基本功率單位可以互相轉換。只是目的跟作用不同罷了⋯⋯
寧與同好爭高下,勿與傻瓜論長短...

robertlala wrote:
我就聽過龍困淺灘的全平衡的Apologue Anniversary, 一對喇叭上千萬沒有被好好的對待也沒用...(恕刪)


搭配很重要,同樣道理1.5瓦的搭配也是吧!
多謝樓主的分享,
這算是另一種聆賞音樂的途徑,
如果有去高雄,會想去Colin那聽聽,感受一下.

fyl0206 wrote:
您說的有一定的道理是沒錯!但是東西的本質有差距就是有差距⋯⋯
我們可能說 Case 1: 一套調教良好的五六十萬系統重播表現勝過五六百萬一套但是調校不良的系統?
然後再說 Case 2 : 一套調校良好的五六萬系統重播表現勝過五六十萬一套但是調校不良的系統?
所以 Case 3 :一套調校良好的五六萬系統重播表現勝過五六百萬一套但是調校不良的系統?
您覺得這樣有道理否?但是我可能覺得 case 1 跟 case 2 可能成立,但是 case 3 這種假設是絕對站不住腳的。更何況還有許多的客觀因素跟不確定性(For EX:調校良好的五六百萬系統呢?..),我們怎麼能奢求一台 1.6L 大改增壓的喜美還是改裝的日本仿賽摩托車,拿來跟平治的八缸引擎還是法拉利做比較?根本東西的定位跟客層通通不一樣!這不是說笑話嗎?⋯⋯
我當然相信 Colin 的東西有他的族群跟信徒..,但是您如果說要造神就有人不以為然了。
他再怎麼厲害,1.5瓦的小管機就是1.5瓦的小管機那是不能跟大功率的 A 類晶體機去比較出力,速度跟低頻量感...
他沒辦法去串改設計大霹靂物理定律的上帝之上帝,這道理人人懂。


在對的地方用上隊的東西 Case3 還是可能成立的
對音響系統的調教固然重要,但是空間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在一個2、3坪的小空間來說一套調校良好的五六萬系統可以表現不錯
但是一套五六百萬的系統要表現得好,小弟覺得事有難度的,就算可以弄好我也覺得大材小用浪費這套系統...
ysan wrote:
在對的地方用上隊的..一套五六百萬的系統要表現得好,小弟覺得事有難度的.(恕刪)


两、三坪用上五六百萬的系統,當然有問題啦!但用得上五六百萬的有可能只有两、三坪的地方嗎!?
两、三坪用十來二十萬的器材足矣。

話說回來,引起大家討論的不就是"搭配"嘛。


ysan wrote:
在對的地方用上隊的...(恕刪)


這就是客觀條件的不確定性了,但是您不要去指望花得起上百萬買音響的人會住在蝸居...

就算是高收入族群(For EX:醫師,律師,會計師..etc,人家先住小套房也不會傻到一開始就整個家當砸下去?!頂多是貴一點的小系統玩玩騎驢找馬...)

而事實上我在 4~5 坪的一間婦科醫生午休的小空間曾經聽過大功率去推動大單體喇叭,兩隻喇叭間隔不到 50 cm,你說它的表現好不好?!..,好!好得不得了(你用小功率的管機反而速度太慢低頻糊個不得了⋯⋯)

會去說小坪數不建議大功率級的人很多都是「沒玩過小坪數用大功率級」「人云亦云的刻板印象,想當然爾」!有時候不得不對這些「所謂的老玩家」說你沒那種經驗別死充胖子說你懂!

你低頻會駐波是擴大機的電流宰制力不足,單體推動跟停止的速度不夠快一定是駐波駐得更厲害!單體適合大單體但是衝程不能拉長,這樣輕鬆感才會出得來。

會有小空間小系統這觀念恐怕是配到大功率推動小單體喇叭,又或者小功率配到大單體喇叭。但是就是不容易配到理想的大功率級推動大單體喇叭,或許預算跟家人佔了絕大部份的問題吧!...

我要是在小空間用到大功率推動大單體喇叭,隨隨便便很小音壓的背景音樂聆聽。很小的 gain 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層次跟細節,不必像小功率級 + 小單體喇叭調很大的音量 gain 去跟別人拚粗力,吵到別人睡不著覺!

寧與同好爭高下,勿與傻瓜論長短...
fyl0206 wrote:
你低頻會駐波是擴大機的電流宰制力不足,單體推動跟停止的速度不夠快一定是駐波駐得更厲害!單體適合大單體但是衝程不能拉長,這樣輕鬆感才會出得來。


駐波的問題我奮鬥了10多年,等化器(可調等化的CDP)古河低週波我都用過了
這也是我只用書架喇叭的原因(還是無法避免),我這空間唯一沒有駐波問題是
AMDONITOR(單體小)及MBL121E(低音單體在側面),
HARBETH M30、SONUS FABER EA2、ZINGALI OVERTURE2、ELAC330.2、DY C1通通有駐波

您說的狀況可能是駐波解決方法之一,但我的駐波原因是空間比例問題
您的論點很久前MYYAV也有網友說過,但我一樣喇叭,換大功率AMP駐波一點都沒有減少

我上一對DYNAUDIO C1,本來用AYRE AX7(60W)推,還不錯聽,駐波問題很輕微
在可控制的範圍,不過大家一定覺得60W推C1絕對發揮不好

於是我換了AYRE K5+V5 150W前後級,說實在的高音音質細節幾乎沒差
但低頻量感及動態好了一大截,很不幸的駐波也多到完全無法控制(以前反射孔
塞東西還可以控制,現在完全不行了),小功率能放不能收低頻暫態差,大功率控制力好但
低頻量感(駐波)都一起變多了,大家都有換大功率AMP後低頻變多的經驗吧

不得已只好把C1請出門,換了MBL121E,低頻量感動態不輸C1,但駐波卻完全沒有了
反射孔啥都不用塞

我想主因是我空間深度及高度剛好是正方形,喇叭擺長邊,低音兩側的MBL 121E
剛好讓低音單體有足夠呼吸的空間


steffen wrote:
駐波的問題我奮鬥了10...(恕刪)


這樣子放,難怪奮鬥了10!!
基本没做好 room acoustics Control
這跟amp没多大關係。

給你參考

sam_san wrote:
這樣子放,難怪奮鬥了...(恕刪)



客廳擺一堆擴散版,我寧可花大錢換器材換到沒有駐波

有專屬音響室才能喇叭擺位、調音道具等隨意擺啊
在台北換器材比換空間便宜多了
steffen wrote:
客廳擺一堆擴散版,...(恕刪)


你現時的擺位立体感不會太好,假天花跟玻璃都會有震波產生。
上淘寶找擴散板,用集運送貨,價錢不高
擴散版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