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歌不好,也不是品味問題。
有一陣子把辛曉琪的CD拿來聽了幾次 (辛曉琪算唱功紮實的吧),怎麼聽都不對勁
混音和編曲把歌手本身的實力和魅力全蓋了過去
後來買了幾片國語CD,很難滿意。
至於古典樂,我自己少聽交響樂,因為要把交響樂表現的夠好,音響硬體和調校要有相當程度,不然不錯聽的也可能會被搞得很吵雜
還有就是需專心工作的時間長,所以曲目都選簡單的室內樂,曲調優美,樂器特色也很容易表現出來,但又不會讓我分心。
我的音響稱不上發燒,我聽的古典樂也絕不以交響樂為主,但硬體部分一路過來也做了不少擴充升級,只為了聽到更能入耳的聲音。
但不可否認很多試音響(鬥機)的會拿交響樂來試,但我不相信他在家或工作時也會一直放交響樂。
單單只聽交響樂 古典 真的很少很少
大多聽的音樂都很廣泛
如果有套百萬的音響 只用來聽古典 交響 豈不浪費
百萬音響也可以聽流行音樂
前幾年 音響論壇有推出 論壇夢迴華語百選的文章
裡面流行音樂佔比非常高 伍佰 周杰倫 MATZKA 羅大佑 鳳飛飛
如果有人說他的百萬音響只聽交響和古典
那音響道路上他會少很多樂趣
阿吉仔 陳雷 袁小迪 郭金發 許冠傑 許冠英 外行人會認為他們屬於發燒級的演唱者嗎?
但都有推發燒錄音的專輯
音樂類型 專輯曲目本身不代表所謂發燒 還是不發燒
是專輯的錄音品質來決定
玩音響 不單單是聽音響 更要聽音樂 才不枉費有一套好器材
而發燒友很多都有自己的迎賓曲(或是測試曲)
只是交響樂較比較難表現的好
所以很多人會把測試曲當作基準來播放 並非都是只聽這種類型的音樂
我有有遇過 用一套650萬的音響的客人 用來聽重金屬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