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關於次世代音效的迷思

uglycat wrote:
我上網找一下 Arb...(恕刪)


零負回授是一種設計方式
Ayre和Simaudio的機器都很強調這種理念
產品表現也都有很好的口碑
但零負回授並不是好聲的保證
也有很多HiEnd廠商利用負回授做出令人讚嘆的機器
就像D類擴大和交換電源不見得衰聲
管機不一定有好聲一樣

還有就是瓦數跟效率是個參考
但不見得多大瓦數只能推多少效率以上
我的ATC 12, 效率85dB上下
遇過150W都推不好
也遇過35W就表現優秀的擴大機
(但那台150W的機器推B&W 803又明顯比35W機好太多)
反正一切耳聽為憑

再加上您不聽大編制的話
相同的預算選擇較小瓦數的機器
比較有機會找到質感好的聲音
J@ck wrote:
我建議先把現有的器材...(恕刪)


感謝您的建議。我的確沒用過,嗯,應該說根本不知道有這種東西。

不過我的擴大機有個 speaker set/level 的功能,可以發出並調整各個聲道的聲音大小。初始設定是0dB, 但可以 +/- 1dB方式來調整。在預設狀態下,我發現中央聲道聲音偏小,環繞聲道聲偏大,所以有稍微調整一下,讓各個聲道音量聽起來接近 (環繞有刻意稍微小一點點)。

不知道這與你提的用音壓計是否有類似的功能? 當然我用耳朵聆聽比較不準。不過呢,我也發現自己的右耳聽力比左耳略差。

駐波的話,就遠超過我的程度。只好等有機會遇到先進再請教了。
BHMzero wrote:
零負回授是一種設計方...(恕刪)


感謝你進一步的解說。的確應該耳聽為憑。我們因為沒有多少試聽與比較經驗,所以只好先參考各種說詞。這也是不得已的。

您的35W是不是純A類的擴大機?不知在哪裡看過,純A類的的小瓦數,就足以匹敵一般擴大機的大瓦數。

對了,我還聽過 Accuphase 的擴大機。雖然好聽,但我比較不喜歡那種好像有點料加太多的感覺。
再拉回原主題的討論追加一下。

聽音樂(或音效)這件事,除了播放端的音響劇院系統之外,接收端的人體聽覺系統應該也很重要。

我因為沒讀過比較詳細的聽覺生理學資料,但就我理解視覺來類比的話,也許可略窺一二。

聽覺也好,視覺也好,都是人類的感覺。它是將人體感覺系統感受到外界的訊息,經由神經傳送到大腦,大腦再由其類似電腦演算法的方式,將訊息轉換成我們直接可感受的元素。譬如色彩,音色都是 (光只是不同波長的波,沒有顏色,顏色只是人的感覺)。當然,也有直接對應原來訊息物理現象的東西,例如光量,音量。

由於人類先天系統的限制,會讓人的感覺與實際外界的物理現象,出現並非相當的對應關係。舉個簡單的例子,回聲。在山谷裡我們大叫一聲,隔幾秒後我們會清楚聽到回聲。再大一點的教室或會議室裡也可聽得到但比較不明顯,但在小空間裡我們聽不到。但若以物理現象來看,在越小的空間裡,回聲會來得更快,次數更多也更明顯。如果完全聽得到,我們應該會聽到轟隆隆響不完聲響。但為什麼不是如此? 因為我們大腦裡的運作程式,偵測到這種連續的回聲,就自動過濾掉後面的回聲,讓我們完全聽不到。

所以人的聽覺系統,不僅有能聽得到的頻率範圍限制,對不同頻率聲音,音色變化的敏感度不同,人與人之間也不相同。再加上後天對聲音,音樂的學習經驗不同。所以對於不同音響器材與媒體,好聽與否的感受也不同。不是每個人有有辦法分辨好與不好的聲音。就算分得出來,對於好一些的聲音值得付出多少代價去購買,每個人的評價也不相同。

我想自己第一篇文收到許多不同的看法,原因在這裡。有人對音效比較敏感,聽不到汽車聲從右後衝往左前,會覺得這套系統音效差。有人對音質音色比較敏感,覺得餐桌旁拉的小提琴聲音不對就覺得音響差。所以對音效敏感者,會想辦法先滿足著重音效的劇院系統。對音質音色敏感者,則會傾向先滿足這方面。這應該是沒有對錯之分。只要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去追求就是。就像好吃牛肉麵者,不會覺得別人喜歡義大利麵想法有問題一樣。

近日陪家人去試助聽器,於是兩人一起做了聽力測試。因為我自己也覺得左右耳好像聽力不太一樣。

檢測結果是,我的左右耳不能視為聽力不同。因為能分辨不同頻率聲音的最低音量,兩耳差不多。聽力師說,如果差到15分貝以上,才能算有顯著差異。我約莫只有五分貝的差異,且不是一耳的聽力恆低於另一耳。而家人的情形也是。

不過,在對不同頻率聲音的分辨力,就不太一樣了。我大約都在正常範圍。但家人有聽力損傷,中頻段約比正常人大聲20-30分貝才聽得到,高頻段>3000Hz, 聽力就一直衰減到甚至80分貝以上的音量才聽得到。

聽力師說,這樣的情形,在一般安靜背景稍大聲說話時,患者聽得到,但背景稍吵時就會聽不清楚,而且由於高頻部份聽損嚴重,高頻聲聽不到。甚至會影響道子音的辨別。因為一些子音如 si, shi的發聲,約是 6000Hz 的聲波。聽不到 6000Hz 的聲音,意味著無法分辨這兩個音。如 f,t,也需要對 4000 Hz 的音聽得出來才行。

此外,我自己想。這還只是對最低音量的聽力測試。若再對不同音量進行感受測試,想必差別更大。也就是說,兩個聽力測試結果相同的人,譬如 1000Hz 都能聽到 20分貝的最小聲音者,不代表他們聽到 40分貝的聲音,都覺得一樣大聲。

這也難怪同樣的音響播放相同的音樂,每個人的感受不一樣。這種差別,說不定比視覺差異還大。所以,音響只由聲學來研究,忽略聽覺,似乎有不足之處。

uglycat wrote:
近日陪家人去試助聽器...(恕刪)


沒錯~所以大家都說音響是玄學~~~

除了數據以外~其實都有卡到主觀意識與喜好不同~

什麼叫作好聲音???~答案往往見仁見智~因人而異~

正確的聲音不見得好聽~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聲音~才是最重要的~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