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

請問各位串流撥放器換網路線或交換器音感有變嗎

不好意思!再問一下 測 iso cat6 接法為何?
sotm switch 實售價方便私訊告知?


sifon wrote:
聽起來更加有真實
router -> 原網路線 -> sotm cat6 &會附一條短網路線 -> mac mini

10500

24000

buick15078 wrote:
不好意思!再問一下 (恕刪)
魯迅說: 若是從奴隸生活中尋出美來,讚嘆、陶醉,就是萬劫不復的奴才了。
感溫!

sifon wrote:
router -> ...(恕刪)
魯迅說: 若是從奴隸生活中尋出美來,讚嘆、陶醉,就是萬劫不復的奴才了。
爬完樓發現,音響用網路設備真厲害,討論度這麼高
小弟想請教,不知道關於音質、聽感,定義在OSI哪一層?
Middle Bear wrote:
小弟想請教,不知道關於音質、聽感,定義在OSI哪一層?

以前有個廣告說“聽了再買”
什麼叫OSI有幾個人搞懂?
這樓一堆不管有沒邏輯的理論,小弟我看了都花了。音樂是聽來的,管他在那一層,有差沒差,高興就好。

試試著聽,說不定本來掃羅之後變保羅。
Middle Bear wrote:
,不知道關於音質、聽感,定義在OSI哪一層?


應該是實體層第一層,因爲是在處理硬體雜訊🤩
有人說實踐是驗證的方法.

先上圖, 我的完整 Bose 山寨. (重低音 Get)

(正前方地上那個黑黑的箱子就是了)

網友提到使用 Roon, 反正有 14 天試用. 我當晚就試了(因為我的 MacBook Pro 與 NAS 都沒有達到最低硬體要求, 所以我把 Roon Core 裝在我的 Mac mini 上, 在 MacBook Pro 裝了 Roon Bridge)

我知道 iTunes 內部調整音量的方式對於細節處理不佳. (依靠內部算法而不是靠 DAC 的音量控制), 但是在 iPad 上的這個遙控器 app 實在很方便, 尤其是他那巨大的音量控制滑條.



之前我說我的音響不好聽(相對於我的耳機系統), 不過我錯怪我的 BM5 了. 我原以為就算 iTunes 的音量控制對音質有影響, 但我離了喇吧有 2 米的距離, 這個細節我應該聽不到了, 但我錯了. 用了 Roon 之後我原以為只有在耳機上能聽到細節, 我居然也能在喇吧上聽到. 著實讓我吃驚.



另外網友提到的資料流的問題, 我的系統以簡單為主, 所以從頭到尾都是無損的. 用 Roon 之後不管檔案放在本機或是 NAS 我都聽不到差別. (不過我只測試一晚, 因為隔天重低音就到了, 所以之後的聽感沒有可比性. 測試當晚, 不知我是否不會設定, Roon 似乎能辨識同一首歌而只顯示其中一首, 我當晚測試時需要將歌曲從檔案系統刪除然後讓他重新掃描檔案系統, 所以測試的次數不多.)

但問題在於我的 Mac mini 放在另一個房間, 我常常聽到一半, 訊號就斷了. 幾次下來著實讓我感覺很厭煩, 所以購入了一台微型 PC. (lenovo M90n) 原先計劃是我可以退休我的 MacBook Pro, 用新買的 PC 當作 RoonServer, 把歌直接放到 PC 內. 這樣也沒有串流的問題, 歌也不用在 Mac mini 與 MacBook Pro 同步. 以後要聽歌直接用新的 PC 用 USB 接到我的 DAC. 一切似乎很美好.

但就在我將 ubuntu + RoonServer 裝完順便搬了我大部分的音樂後, 我發覺好像理想與現實有所差距.



首先還是音量控制的問題, Roon 在 Linux 上用的是 ALSA 而在 MAC 上是 CoreAudio. 兩者的音量基準不一樣. 在 Linux 上 20 的音量約等於 Mac 上 45 的音量. 這其實不是什麼大問題, 但我不解的是在相同音量, ALSA 聽起來比較冰冷(細節多), 而 CoreAudio 聽起來比較耐聽(不同樂器分離較好 <- 因為習慣了?) 因為兩著音量不同, 我雖然盡量用音量計讓兩著的音量相同, 但我無法解釋聽感的不同.


(用 iPad 在我的座位量一般收聽音量)

在網路上有比較文章
Audio Latency Measurements of Desktop Operating Systems (老文章, 不過至少說明了他們不是同一個東西)

目前看來我的舊 MacBook Pro 還要繼續作為 RoonBridge 工作. 那台 Lenovo 只能當作有 SSD 的 NAS. 這樣 ubuntu 其實是多此一舉, 我可以直接將 RoonServer 裝在 Lenovo 自帶的 Windows 上就好...

這很好的驗證的大家常說的理想很豐滿, 現實很骨感.

==== 我是分隔線 ====
Linn 是讓我感覺很糾結的一個品牌. 以 Linn Recording 來說, 在 DSD 流行前, 他是我下載高音質唯一的地方. 我還記得當年他耶誕節每天都有免費一首歌可以下載. 不過自從我有些買的歌不能再次下載後, 我就不用了. 另外就是我理想中的 Linn System. 他非常符合我要拿來聽而不是拿來玩的音響. 我在的地方一直都沒有經銷商, 一直到開始關注這個討論串才發現, 我這邊也有經銷商了. 看來有機會可以去試聽一下.

==== 我是另一個分隔線 ====
我也用 Windows 筆電作為 RoonBridge. 以聽感來說他的層次最好. 基本上取 Linux 與 Mac 兩者所長, 不過他的音量調節無效. 所以基本上放棄.



==== 我是又一個分隔線 ====
有網友提到為什麼還要用 ALAC, 理由是我還有許多蘋果裝置, 如 iPod nano. 外出時很方便. 在外面的時候不講究, 用 iTunes 可以在同步時轉成 AAC. 既不浪費攜帶裝置上的空間, 在家時也有無損的原檔可以使用. 就算改成 Roon 我想我買 CD 還是會轉成 ALAC, 這樣一來 Roon 與 iTunes 都能讀取同一檔案.

==== 我是再一個分隔線 ====
爬文的過程中, 我還看到了 USB 光電隔離小盒子 (或是線材), 理論上來說可以達到光電隔離, 但隔離過程中信號轉換會產生的基時誤差. 但如果 USB DAC 能支援非同步傳輸, 又好像可以接受. 我也考慮買一台樹莓作為 Roon Bridge. 但是這樣一來越買越多與我原先希望簡單聽音樂的要求背道而馳. 以我目前的設置, 從 DAC 以下都沒有變動, DAC 之前都不該產生影響. 但聽起來就是不一樣. 或許我應該換掉我的 DAC 然後買一台能直接串流, 或是內部可以直接存音樂的機器...

另外這是 USB 隔離器的勸退文. https://www.audiosciencereview.com/forum/index.php?threads/intona-usb-3-0-isolator-review.11700/

==== 繼續我的測試 ====
看起來我繞不過 Lenovo USB 訊源問題, 翻出我的老 USB 轉 Toslink 小盒子, 轉成光信號總沒有電磁問題了吧.

(上面的 USB 接進 Lenovo, 下面的光纖接進我的 DAC)


然後.... 就沒有然後了. 我一下被打回換成 Roon 之前那用 iTunes 聽之無味的日子. (聽感非常平, 大約是健身房免費耳機的水準) 這樣一來幾乎所有只有光纖輸出的串流機都繞不過這個問題. (因為我不想再加前級, 音量控制不過是降低輸出的電壓. 我的 DAC 本身就能做到, 再加前級實在很不方便) 看來我只能繼續用我的 MacBook Pro 作為我的 Roon Bridge. (除非有樹莓的替代品, 如 Allo 的 Usb Bridge), 不然就只能換成一體機(如 Linn), 或是整套西裝(不同的機器有自己溝通的方法, 如 Emm Labs 走 RS232, 或是 Auralic 走 hdmi)
很多愛用這種用儀器測試的文章的人,通常都是勸退文。 還是自已耳朵測比較有感。

聽了自已爽最重要。 其實還是有很多細節要顧。 不是只有主設備的關係。 很多周邊的東西都要提升。

你如果肯花錢買roon ,那表示你應該也要花比較多的錢在這一條串流路上。 數位流這一串都要花錢,很麻煩的。 哈哈哈。

phuang0000 wrote:
另外這是 USB 隔離器的勸退文.
魯迅說: 若是從奴隸生活中尋出美來,讚嘆、陶醉,就是萬劫不復的奴才了。
  • 13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