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

音響新手老手必看的產品測評頻道(持續更新05/07)

139140F wrote:
借版請教一下音響店老闆,貴店是否有賣siltech線材?是否有熟客借回去聽?接受度如何?感謝。

siltech我有銷售
但這牌子線價格較高,不很孰悉的客人沒法子借回去試!
不過應該這樣說,來借這牌子回去試的客人印象中好像還沒有耶...
比較冷門的線就蠻多的.
steventsao.tw wrote:
你確定錄音是對的嗎 ?

http://www.hitonaudio.com/forum_oneissue.php?mi=35&page=2

不懂您的提問...
但無論是5萬..10萬...任何價位的音響
蔡琴的嘴型大小可以變,甚至聽感上,年齡的大小也可變...
但蔡琴還必須要是蔡琴....換人了就是不行...

就像紅綠燈...亮度,大小,甚至外觀可以變....顏色變了就不行...
steventsao.tw wrote:
http://www.hitonaudio.com/forum_oneissue.php?mi=35&page=2


不隨您起舞,我還是回主題
就問…如果你一個朋友說他更換地盒、USB線、網路線、或是淨化裝置都聽得出來差別,您會怎樣說服他?
其實那網站的人問題只是太看重自己所知
而不懂的更開闊的心來看待跟吸收更多面向的東西
相信您不是那樣的人
雖然在這議題跟您討論幾次都沒交集了

試想假設一個在小眾算熱銷的產品是蛇油產品
所以是要解釋這小廠商行銷很厲害還是什麼?
為什麼這麼多人願意買單甚至願意收二手的?
而如果是一個蛇油產品為何會有一堆相關廠商前撲後繼去研發生產?難道大家都不會發表言論?因為大家都沒耳朵都很好騙很好煽動? 才在一年前左右就看那論壇不斷抨擊所謂可笑的網路線…. 現在呢? 市面廠牌多了不只一倍…
為何? 以上這些說法都是基本邏輯也是科學的一環…只是部分崇信量測萬能的人卻可能連這個現象都避而不看
因為是以人為主的東西,再多的數據都抵不上一句自己喜歡…. 沈浸數據科學的人卻不得不去忽略這測量不到的事
就像友站發文說對岸號稱數據世界前10的dac 去踢館國外百萬貨,結果試聽後還是爆了敗陣 why? 現在對岸還有號稱全世界數據最好的dac但友站的人不以為然? 又是why?
我也不想再提我曾經說過的論調,因為最後雙方只是鬼擋牆…. 看得懂的就看得懂,看不懂也是個人的自由
李明益 wrote:
不懂您的提問...但...(恕刪)


其實就別在意
那是另一種詭辯
如果延伸錄音問題
倒想問那些錄音是所謂的對的?
原本hiton那整篇文章是很客觀在看錄音這個過程的現實,只不過有一位論調怪怪的diyer提到蔡琴片子有修飾…怎會被延伸成‘錄音的對錯’也是很妙的結論
其實那位版友的論調也很微妙
說注重音樂性 … 後面接的字彙卻是喇叭要低有低,要高有高的‘音響性’……. 
實在一頭霧水…..
李明益 wrote:
siltech我有銷...(恕刪)

感謝回覆,
您的意思是siltech客人就直接買回而不試聽的意思嗎?
139140F wrote:
您的意思是siltech客人就直接買回而不試聽的意思嗎?

也不是這樣...
例如最近的一次成交是spx-800電源線...
確實是店裡試聽後就購買了,這算是高階的入門線.

如果說要借回家去試
除非是我店裡有試用品...不然線材這種產品,一接上都會有痕跡
到時這條線要算是二手品怎麼辦?
continuum wrote:
不隨您起舞,我還是回...(恕刪)
其實也就像您在 504 回的,每個都有變,那 那個 是對的,還是就選自己覺得好的,我有說過 電源線 真的 聽起來有變,但網路線不會,router 也不會。我已經試到 用 白扁線 接後級,然後原始小黑線接 前級了。因為覺得這樣才符合 機器原始 設定。
steventsao.tw wrote:
我已經試到 用 白扁線 接後級,然後原始小黑線接 前級了


白扁線不容易,讚。

單芯線硬又不好固定接頭,製做有挑戰。可以分享一下效果嗎?

工作場合也有很多工業線材,拿來利用。(隨手拍一條4號)


同事拿4號線來當接地線。
李明益 wrote:
也不是這樣...例如...(恕刪)

感謝回覆,
意思是這牌產品一聽就能確定水準,
然後現場買單。
139140F wrote:
意思是這牌產品一聽就能確定水準

這沒有一定的
在業界,差不多價位的也還有許多品牌
各人有各人喜歡的口味...還有是否購買的考慮點...
但是說到要帶回家試,以及試後反應....
這真不知如何答得好!
  • 6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