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換了真的有差嗎?」USB線材大哉問

JohnTitor wrote:
所以你有用你的PICO測量你的聽音樂用的DAC嗎?有看到因為USB線造成的區別嗎?沒有的話你的測量結果根本不會出現在你平常使用的環境中,有意義嗎?

我常量我的 DAC,只是我聽音樂的 DAC 並不是用 USB,而是更為先進的 AES67。抱歉進不了你的陷阱題,哈。

請你自己去買一台 PicoScope 做你認為有意義的實驗(它真的不貴)。
JohnTitor wrote:
當然是保留了0 .1,01搞錯直接爆音了好嗎抹去了JITTER阿,最後的JITTER以DAC的性能為主


還有,別信口開河。DAC 設計的教科書我好幾本,請你告訴大家你在哪本書看到你的描述。
這樓分為兩派 一派聽感感性派 一派科學數位流 矛盾的是科學數位流 只用簡單計算機理論常識為依據 強調數位訊號 不是0 就是1 得出音響系統 換不同的USB線聽得出來都是心理自嗨與智商稅 要不然就說分享心得的人是要賣線 當別人以實際聆聽AB測試感想 並提出質疑 認為是否是科學派使用的系統可能無法聽出來時 說別人自嗨的科學派反而自嗨說到 我的系統65萬啦 大吹特吹 線都買過 屁都沒用 重點他全都買了[ 屁都沒用還全都買 這點小弟很佩服 ]然後得到結論 你爽就好 反正你要自以為你聽得出來線的差異是你家的事 你開心就好 ......一直對這種感覺很熟悉 原來這種感覺就是正港台味 還有不能說真話喔 讓別人心態崩了 會被檢舉喔 發文者您好, 您的文章違反以下討論區規則:

6. 發言涉及攻擊、侮辱、影射或其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社會正義、國家安全、政府法令之內容,文章會進行處理。

該文會先移動至資源回收區, 請您發文前再多留意規則, Mobile01站務群感謝您的合作。
所以再說一次 我通篇沒汙衊任何人 被人汙衊說造假聽感想要賣東西的是我耶 現在流行原告打成被告嗎 不是喔 不是這樣喔 不是你會檢舉就可以喔 不是喔不是這樣喔 [這總統團結十講的台詞喔] 煩請尚書大人 不不不 是管理員大人詳查
El Guapo wrote:
我常量我的 DAC,只是我聽音樂的 DAC 並不是用 USB,而是更為先進的 AES67。抱歉進不了你的陷阱題,哈。

請你自己去買一台 PicoScope 做你認為有意義的實驗(它真的不貴)


怎麼?接上USB後量非同步DAC的輸出有這麼困難嗎?說這麼多就是不敢量,怕面對現實?

我自己的DAC早就量過了,前面已經講過了,而你還沒有量
xxxxx770218 wrote:
我覺得關於"USB線"不用想得太複雜耶,畢竟它工作時不是在傳遞類比訊號、並沒有那麼"玄"!


我不評論你說的USB傳遞聲音,但你認為傳遞數位訊號這件事情,你有非常錯誤的基本觀念
事實上,數位訊號是讀出來的,不是傳輸時候有任何數位訊號....

每當看到有人說"傳輸數位訊號"這幾個字,我就知道他離實體層太遠了
不過台灣有碰實體層的人很少,音響業的人也不太碰....所以設計DAC產品的人也不一定真的懂實體層,大家都亂講一通
1000K

換句話問,會有人以為播放人聲不是類比音樂而是文字訊號嗎....[窮]

2025-07-09 14:35
1000K

你說的解讀出數位訊號會不會有正確性疑慮.....以USB正常來看,當然沒有。但有碰過實體層設計的會跟你說,事情也不會那麼簡單就結束。所以這又是整套故事了....因為字數限制,所以停住不說[XD]

2025-07-09 14:39
JohnTitor wrote:
怎麼?接上USB後量非同步DAC的輸出有這麼困難嗎?說這麼多就是不敢量,怕面對現實?

我自己的DAC早就量過了,前面已經講過了,而你還沒有量

原本是幫你找台階下,既然這麼堅持要我測,而且一直在講 jitter,那麼我們就來測 REW 的 J-test。

我手邊找了一下,還留存一台 iFi Micro iDSD BL,應該算是符合閣下說的音樂用非同步 DAC;USB 線我也是儘量找身邊有的,原本應該還有一條 Supra Excalibur 應該是送人了。

測試的 setup:兩台電腦,一台跑 Pico app 用 PicoTech USB 線接 PicoScope 4262,另一台電腦跑 REW 用待測 USB 線接 Micro iDSD;Micro iDSD 和 PicoScope 4262 之間用 PicoTech 量測專用同軸線連接(一邊轉 RCA 接 Micro iDSD 的 line out,另一邊直接接 PicoScope 同軸類比輸入)。

1. iFi Micro iDSD BL 原廠內附小藍線:


2. Lindy Chromo USB 2.0


以上兩條性能差不多,只有非常小的差異,但是...

3. SPL Phonitor One d 廠配 USB 小黑線:


所以 USB 線有沒有差異?而且這線還是大名鼎鼎的 SPL 廠配線哦。
還有還有~~

4. 這是 iFi 在推銷的 iPurifier 3 配上她們自己的 Mercury USB 線,照理說隔離並 re-clocking 後應該更乾淨才對啊,可是為什麼還這麼多奇特的信號呢?


以上責任測試,歡迎來我家,我實體展示。
goldbingo

El Guapo 請教3,4是同一台DAC嗎?

2025-07-09 17:32
El Guapo

同一台。變因只有電腦接iDSD的USB線。

2025-07-09 17:35
1000K wrote:
感謝1000K大指教,我能理解您說的意思,就像聽CD、訊號事實上是讀取出來的概念,

感謝1000K大指教,我能理解您說的意思,就像聽CD、訊號事實上是讀取出來的概念

我覺得大家理性討論很好、比我專業比我厲害的網兄有很多,當我的認知有錯誤時、先進們願意給我指教、我非常開心,而當我看著先進們的討論時、我也能從中學習到知識。
就算是說數位訊號有差的燒友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理論或假說、到底是線材的問題、還是DAC的驅動程式甚至是DAC本身的USB Audio沒有照著規範設計、大家來探討到底聲音是在哪個環節發生了改變都很好,而不是像當初推坑我的某商家那樣"啊你DAC都用到TT2了、還在用林帝喔,應該花點錢升級條Oyadie的純銀線才配得上吧"、或是只是說"反正貴的線一定聽起來比較好、順便再加顆USB隔離器會更好、買下去就對了"之類的話術,卻無法提供相關的檢驗證明、證實這條線/隔離器的傳輸能力確實比較好,然後真的買下去聽了之後、我說覺得沒差,卻又被說"這麼好的線你聽不出來、你耳朵有問題吧?或是喇叭擴大機的等級不夠啦"Balabala的,然後商家錢賺到了、也不用為自己的推薦負責,甚至到現在還要被酸"你都說沒差了還買那麼多條線、有錢就是任性"之類的,各位有沒有覺得都是在發燒音響版常出現的套路
eclair_lave

之前給的那個眼圖測試說明連結內就有原理概說瞜,也可以看看這個https://www.wpgdadatong.com/blog/detail/44350

2025-07-09 16:00
不重要,有些地方怎麼搞也是低端滿足,HIFI其他好玩的太多了。

就只是個入門者小確幸,大家也不用來澆冷水。

我知道要吵的人還是會繼續,就繼續糾結在這個地方吧。

~~~以上廢文~~~
El Guapo wrote:
USB 線有沒有差異?


謝謝El Guapo大的量測,有數據分析真的太棒了,就我的理解是1,2 是iFi DAC,接不同USB線。3, 4是另一台DAC,但4接上dongle。

因此1,2為一組,只有一個變因。3,4為另一組,也只有一個變因。但1,3無法比較,因為DAC已經不同了。

不知我的理解對嗎?有錯誤還請更正我。

將1,2疊成一張圖,X軸稍微錯開方便比較。

淺色線是Lindy,可見兩者幾乎沒有差異。

將3,4一樣方法疊圖:

淺色線是廠配線。每個直條線高度都幾乎一樣。但底部noise floor可看到dongle那組較低。除此外底噪小山也不同,廠線在6kHz, 23kHz有小山。dongle 則在2.5kHz及24.5kHz左右。

可量測到-106dB很不簡單 
goldbingo wrote:
就我的理解是1,2 是iFi DAC,接不同USB線。3, 4是另一台DAC,但4接上dongle。

四個測試都是 iFi Micro iDSD BL,只有換線。由於 iFi Mercury 3.0 線是 USB 3.0 type B 不得已需要用 iPurifier 3 去轉接,您可以把這個 test 排除,把 1, 2, 3 視為同一組。
El Guapo

「Phonitor One d 那台 DAC 包裝裡面附的 USB 線。」

2025-07-09 18:27
goldbingo

[拇指向上] 了解了 真神奇,很難想像會有這麼有趣的結果

2025-07-09 18:33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