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e920 wrote:
McIntosh
他MCT450除了盒子的東西都給我了,不過因為我沒有使用SACD所以也就沒有搭配SACD需要的那些周邊。
買的時候店家跟客人都有告知SACD需求的部分,不過我有說我的需求只有一般CD而已,機器也讓我先試聽了兩個禮拜,滿好的,然後MCT線是有在裡面的。
答案是有, 越來越多 CD / SACD甚至LP player...沒有退潮流, 許多人關注
前幾年大家都被串流音樂平台' 百萬千萬首音訊檔案, 無損' 有損' MQA...唬得一愣楞的, 耽誤到終究明白, 有損' 無損最終回到PCM, 付費音樂平台網頁上看到最多的音訊格式仍是CD封面...
許多音響大廠在研發最先進數位產品的同時, 仍兼顧傳統和客戶需求, 例如T+A的R2500串流綜擴一體機, 除了預設串流平台' 預設noon和網路傳輸' 接受電視音訊之外, 仍內含 CD / SACD / Tuner...外接LP player, 雙通道' 雙解碼' 雙輸出...更不會輕忽傳統類比性能規格...
而樓主採用的PD-505T, 他的出場廣告詞是 – 請放心把CD交給她 – 則屬訊源獨立的分離式設計, 自然性能因專注而優...
綜擴好或是訊源' 前後級分離好? 各擅勝場, 但站在數位技術浪頭上的影音產品, 不更新不進步就會被淘汰,..以音響上HDMI端口傳輸為例, 去年的2.0 / 2.1 / Arc / eArc 之亂尚未完全結束, 面對影像8K' 10K 解析度不足, 頻寬不足, 傳輸速率...對手的更新快速, 及AI潮流的衝擊....廠商也將在今年CES 消費電子展上公布HDMI 2.2 新規格... 最近新買電腦' 顯卡和顯示器的朋友, 店家都在提醒, 現在買新螢幕一定要有HDMI及DP 端口...沒辦法, HDMI的2.1規格已經7年, .數位浪潮時代...再次提醒 : 今日的潮流明日的古典...
或許樓主買獨立CD盤觀念才是正確的...流行與傳統兼顧沒有牽拖...

與聽CD或存在家中網路硬碟的音樂檔,兩者之間,其實是不同的方式。
新的CD播放機,大部分都可讀USB碟,部分還可以有網路DLNA功播放能力。
部分高價新機種,還可以同時播放SOPTIFY線上串流音樂。
近年,
新出的一些高價CD PLAYER,只能當轉盤,取消RCA等類比輸出
直接光纖或同軸輸出給DAC或有光纖、同軸輸入的擴大機。
日本iodata soundgenic,USB可以接電腦的CD 、DVD或BD讀寫機,
可以自動RIPPER CD 存檔,且不管是CD,還是音樂檔,都可以透過這台機子,
接不同的 DAC播放,或給家中網路串流機播放
FIIO 新出的DM13 CDPLAYER機種,多了USB個可以接電腦RIPPER CD的功能。
山靈CA60 的USB孔,可當CD ROM 透過PC或手機 RIPPER CD,
也可切換接不同DAC播放。
試想,如果是一個從CD 以無損方式 RIPPER 到硬碟的數位音樂,
你把它下載存在隨身硬碟,或USB碟,插在CD PLAYER,
在同一台CD播放機、DAC、擴大機的情形下。
在不告訴你是CD,還是音樂檔前題下,有幾個人耳朵盲聴聴的出兩者差異?
我個人認為,聽KKBOX 、SOPTIFY 網路串流音樂,
使用方式,比較像是聽可以自已選歌的FM廣播電台。
而聽家中硬碟或網路磁碟、USB碟的音樂,不管是否透過串原機,
比較像是原來聽CD、LP或錄音帶的使用方式。
致於好不好聴?對於廠商而言,只要能讓它賣的動,就是好機器。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