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開箱】B&W 803 D4 + McIntosh MC462 + C53

KAWAINE wrote:
K大看完短片後是否很有feel? Your dream amplifier MA9500一樣有把手且比MC462多了8顆EQ旋鈕和顯示器,面板看起來更豐富更厲害,保證讓你的ATC 19和Dynaudio活跳跳...

PY8888
PY8888 樓主

了解,原來K大當時說McIntosh MA9500很讚不是要入坑而是推我入坑[orz]

2023-08-14 2:02
KAWAINE

PY8888 p 大又消遣小弟了,對p大的財力,這不算坑[^++^]

2023-08-14 6:38
裝潢後幾年才要搞這些真的很辛苦.
恭喜整套加上背景很美.
PY8888
PY8888 樓主

[謝謝]很慶幸我可以不動舊裝潢就可以找到適當的音響擺位[笑]

2023-08-13 22:25
簡單分享新舊器材的聽感差異:

相對於日系的Esoteric/Accuphase與Mcintosh音色差異明顯,歐系的Hegel與McIntosh的音色差異就小多了

感覺C53、MC462、803 D4都很中性,各有特色但說不出明顯的音染或不均衡,若以此為標準,北歐的Dynaudio X36和Hegel H190內的DAC/前級(耳擴)都相對是: 中頻較密實但較瘦較凹、人聲帶微甜音染、有一點點類似唱假音、音場較小但多了點3D空靈(虛?)感、低頻乾淨瘦Q彈下潛不深,解析與層次略差
(註: 假音/假聲: 唱歌聲音比由整個聲帶都振動的 "真聲" 要高、要弱,而且音色有一種晶亮透明的感覺)

很意外H190的DAC、前級(用耳擴取代)音質並沒有輸C53很多,倒是後級輸MC462非常多,無論是B&W 803D4、Dynaudio X36還是ATC SCM19,C53不動只要後級部分由H190換成MC462聲音就變得活跳跳好像換了一對喇叭(原來這才是這3對喇叭的正常聲音),聲音變得渾厚飽滿、大港寬鬆、音場開擴、低頻下潛、大開大闔、能量感十足、遊刃有餘、無論大小聲聽都變得更好聽更輕鬆,難得的是MC462可以保有聲音的解析度和亮度(不悶)但不犧牲厚度和三頻均衡度,不像有些器材是把聲音打薄或加強高音來換取解析度和亮度

MC462 vs H190後級對喇叭聲音影響最大的竟然是最小的喇叭ATC SCM19! 分析: 靈敏度85db的SCM19若要於同場地發出與90db的803 D4同音壓,大概需要3倍的功率,而此功率可能已超過150W的H190之最佳工作範圍(可能不到額定的1成),但這對450W的MC462仍游刃有餘,大功率的優勢在此展現無遺

假設ATC主動式SCM19A是100分,H190推SCM19是80分,那麼MC462推SCM19至少是130分!(原來這才是SCM19的實力和該有的聲音)

MC462推SCM19的聲音已烙印在我的腦海中,現在聽房間的H190推SCM19都覺得聲音很薄不好聽......,金害,真不知該怎麼辦?
PY8888
PY8888 樓主

[謝謝]

2023-08-20 16:01
shishj

如果用H590 取代 H190 或許結果會不一樣

2023-08-21 15:09
我很常對一些使用高價喇叭的朋友這樣說
其實你一直都不知道你的喇叭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太多人喇叭與擴大機的投入太不成比例...
特別是多聲道的使用者...
PY8888
PY8888 樓主

[+1]其實好的喇叭只要有推好,其渾然天成的好音質好音色就會自然展現,這比沒推好再東補西補正確且好多了

2023-08-20 16:02
MYAV剛好有一對MA9000還是9500出售~
相對於ATC,803 D4和Dynaudio X36的音色算是接近的,以前印象是B&W比Dynaudio高音犀利、中音虛(V形調音)、低音飽滿、音場大,但803 D4這代的高音反而比X36細膩溫潤柔順,中頻人聲竟然也比X36豐厚,這應是D4這代的改變。如果比中頻,803 D4相對是鬆柔豐厚,X36剛好相反是密實偏瘦,而SCM19是又密實又厚,人聲還是ATC最濃郁、真實且具魅力

很意外150W的H190推803 D4並未出衰聲,只是聲音較薄和低頻較弱,若不與MC462比一樣可以聽。用MC462推803 D4比X36好聽,用H190推也是803 D4比X36好聽,但MC462推X36反而比H190推803 D4好聽!!

用1200W的MC1201推801 D4、802 D2、803 D4,803 D4可能因游刃有餘反而最好聽!! 所以原打算MA9500(300W)+803 D4後來追加預算改C53+MC462+803 D4(比升級喇叭MA9500+802 D4還貴)

因擴大機的最佳工作範圍大多很小(往往不到額定的1成)所以擴大機功率都配得比需求大很多。功率=電壓*電流,400W的電壓和電流都是100W的2倍,大功率就是電壓和電流餘裕度都提高,所謂大電流機是指電壓不變只提高電流餘裕度

Mcintosh中高階後級都有輸出變壓器和2/4/8歐姆檔,2歐姆輸出的電壓是8歐姆輸出的一半但電流是2倍,我嘗試將8歐姆規格的803 D4接2歐姆輸出以模擬所謂的小功率(電壓不高)大電流(電流是450W/8歐姆的2倍!!)擴大機,結果反而難聽,此實驗證明,還是要大功率擴大機同時提供較高的電壓餘裕度和電流餘裕度聲音才會有大功率擴大機的力度、飽滿度和氣勢

MyAV有一篇 "大電流 或 大瓦數",討論PMC 25.26在大空間小聲聽,聲音厚重感不足,3D空間感及臨場感並不滿意....,討論了100多樓各種建議都有,如: 換大電流擴、換A類擴、換DAC、加時鐘 .....,最後只把180W的擴大機換成450W的MC462+C53 "整個音場更開闊,聲音更生動,活跳跳。整個中下盤量體都出來,高中低頻也很均勻, 讓PMC 25.26表現出了自己的實力"
http://www.myav.com.tw/bbs/showthread.php?s=a70c8d6c51bbf35b6c1c80225fb0246c&threadid=20489580&perpage=12&pagenumber=9

註:
其實並不存在所謂 "負載阻抗減半功率倍增" 的大電流擴大機,因為阻抗由8歐姆減半為4歐姆時一定是: 電流增加、變壓器電壓下降、電容rippple變大、電壓波谷變低,所以雖功率會增加但不可能倍增。例如實測值是140W/8歐姆、200W/4歐姆,如果廠商故意將規格標爛一點:100W/8歐姆(不違法)、200W/4歐姆,反而讓不知情的客戶更願意買單並幫忙宣傳這是阻抗減半電流倍增的大電流機....
shishj

第一段,這樣算推崇X36吧。畢竟價格離800series有段距離

2023-08-21 15:11
PY8888
PY8888 樓主

推得游刃有餘的X36比未推好的803好聽; 推得游刃有餘的803比未推好的801好聽,這很合理應不難理解,但要推到游刃有餘通常要付出不成比例的代價,大多不會這樣搭配

2023-08-21 22:08
PY8888 wrote:
將8歐姆規格的803 D4接2歐姆輸出以模擬所謂的小功率(電壓不高)大電流(電流是450W/8歐姆的2倍!!)擴大機,結果反而難聽,

這變更難聽的原因更應該是在阻抗不匹配,而不在電流變大.

我記得其設計者曾說McIntosh的放大線路設計最佳負載阻抗是5~6歐姆之間
那輸出變壓器的工作就是在喇叭不論是8歐姆、4歐姆或2歐姆,都能透過輸出變壓器耦合
讓放大線路對應的阻抗維持在5~6歐姆,以期達最佳工作狀態.

那8歐姆的喇叭接在2歐姆處...更難聽就似乎是可預期的.

要試大電流機器,或許可以嘗試pass推803 d4看看
應該250.8就夠了...不須有阻抗匹配的問題.
PY8888 wrote:
因擴大機的最佳工作範圍大多很小(往往不到額定的1成)所以擴大機功率都配得比需求大很多。功率=電壓*電流,400W的電壓和電流都是100W的2倍,大功率就是電壓和電流餘裕度都提高,所謂大電流機是指電壓不變只提高電流餘裕度


擴大機要達成大功率, 通常就是多顆功率晶體並聯或推挽. 功率晶體的配對很難完美, 就算是初始配對完美, 也可能在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有不同程度的衰減. 配對不理想, 就會有音質劣化的問題. 一般來說, 功率越大, 追求高音質要面對的挑戰越多, 如果有價格定位的限制, 就只好在音質上做妥協.

如果聆聽音量不是習慣開爆棚, 我會優先選擇能"及時"供應大電流的擴大機. 

大電流擴大機不能只看規格, 最好還是看一下機內照, A類AB類擴大機的變壓器及電容器容量太小, 電流量要有多大恐怕也是有限. 當然規格敢標示到2歐姆甚至1歐姆功率的擴大機, 不看機內照也差不多可以確定是大電流擴大機了.
李明益 wrote:
這變更難聽的原因更應該是在阻抗不匹配,而不在電流變大

電流變大當然好,我要表達的是8歐姆喇叭改接2歐姆輸出時,雖電流倍增但電壓和功率變小變難聽,也可解釋為阻抗不匹配沒錯

晶體機中只有Mcintosh有輸出變壓器可進行阻抗匹配,他牌沒有,所以阻抗匹配稍後再談,先談大功率機(=大電流+高電壓) vs大電流機(=大電流+低電壓)

我平常聽音樂大概4.5W = 450W(MC462)的1%,功率餘裕度100倍/電壓餘裕度10倍/電流餘裕度10倍,將8歐姆的803 D4接MC462的2歐姆輸出 = 電壓減半/電流倍增 = 電壓餘裕度降為5倍/電流餘裕度上升為20倍,等於模擬一般小功率 "112W/8歐姆、450W/2歐姆)" 的大電流機,PK結果是接正常8歐姆輸出(高電壓*大電流=大功率)聲音比較凝聚、飽滿、快速、鮮活好聽

我PK過Pass 250.8 vs MA12000推803 D4,前者很中性說不出缺點,只能說我比較喜歡後者的音色

講回阻抗匹配,一般晶體機無輸出變壓器換檔,只有一檔要兼顧4歐姆(低電壓高電流) & 8歐姆(高電壓低電流),不一定能工作在最佳曲線範圍。McIntosh放大器設計最佳負載阻抗是5.6歐姆,輸出變壓器讓2/4/8歐姆的喇叭透過輸出變壓器耦合後放大器看到的負載阻抗維持在5.6歐姆附近,讓放大器維持在最佳工作區(效率、音質)

這有點類似傳統自然進氣引擎,假設: 最佳轉速範圍在2000~4000轉,透過3速變速箱耦合,時速30以內用1檔,20~70用2檔,60以上用3檔,這樣就能讓引擎轉速盡量維持在最佳工作範圍(2000~4000轉)附近,如果拿掉變速箱固定在折衷的2檔齒比兼顧高低速,這樣可以省成本且一樣可以開沒問題,但是,起步和低速時會感覺扭力不足加速慢,高速時引擎轉速太高運轉不精緻吵雜震動大,改用更大或更好的引擎可改善無變速箱的缺點但效果要依個案而定.....
挖洗不良中年 wrote:
"及時"供應大電流的擴大機

是否能及時提供電流應很難由規格或開蓋看出來,電流是否即時與聽感的關聯性也不知道,但我聽過2台所謂阻抗減半功率倍增的小功率大電流機,相對於大功率機聽感反而速度較慢和低頻偏糊,所以真的只能耳聽為憑,最好能同場PK比較最準

大功率後級聲音比小功率後級粗或差不是必然的,相反的,同品牌大功率AB類通常比小功率AB類好且貴,如Mcintosh晶體機入門(無輸出變壓器)100W~200W、中階(有輸出變壓器)150W~350W、高階(有輸出變壓器+Quad Balanced)450W~2000W,實際聽感也是功率越大或越高階越好聽但越貴

同品牌同線路架構的 成本&效果: 大功率機(=大電流+高電壓) > 大電流機(=大電流+低電壓) > 小功率機(=小電流+低電壓)。若不同品牌或不同架構就不能直接比了,只能同場PK耳聽為憑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