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imie wrote:
可以啊,將 audio(恕刪)
挖洗不良中年 wrote:
網路串流常常有各種況(恕刪)
是用WAV檔嗎?試用幾個格式”自動附加封面”功能感覺WAV好像差一點,是錯覺嗎?
Robinnibor wrote:
年輕的時候聽黑膠唱片(恕刪)
CD機械損壞率不低,而新機價格趕上M型化趨勢,低的用不慣,高的買不起,也試過CDT+DAC,加一加好像沒比較合算,而且有些CD片讀取面損壞(有張獨角獸資料面不見大半,好像專挑高貴片),該要備分因應;再者網路有時卡卡蠻煩人,所以RIP-CD似乎是不錯的方法,只是多年來要用什麼格式一直很猶豫.
sifon wrote:
有人用md5 hash(恕刪)
「根本就是播放軟體的關係」沒錯!這個就是想知道的重點!
ulimie wrote:
可以啊,將 audio(恕刪)
「將 audio CD 做成 bin 映像檔 和附加的 cue」已超出個人理解範圍,看起來好像蠻複雜,可是灰熊厲害的感覺.
遊客 wrote:
勸樓主別浪費時間科技(恕刪)
其實這十幾年來, 從KKB,YOUBUTE,SPOTIFY,TIDAL…,網路串流使用率愈來愈高,但對其”聲音”一直有意見,單就格式只能用”突飛猛進”形容,但聲音就…,整體上有愈加細緻的趨勢,此一走向對大部分舊錄音聽起來不覺得很奇怪嗎?
各個格式,平台再多聽聽比較,免得做白工!
外語部分除了TIDAL外,可以試看看Qobuz。(tidal較多人使用是因為帳號容易取得且跨區組家庭方案便宜)。
古典樂部分可以試看看IDAGIO。
以上推薦的除了IDAGIO開放全球使用者註冊外,香港和Qobuz的註冊都是需要vpn到該地區去註冊,中國的QQ音樂不用VPN,蝦米音樂我沒用過不確定,付款方式不一,這部分有興趣可以自行google 取得註冊及付款方法。 然後基本上撥放都不需要VPN就是。除非有遇到一些鎖地區的版權音樂(QQ音樂或蝦米音樂),這時先開連中國的VPN後再開啟程式,確認你要撥放的歌曲可以撥後就可以關掉VPN,然後回到程式繼續撥放即可。
kkbox 的high res 現在綁中華5g方案,會有點麻煩。
lingo1388 wrote:
是用WAV檔嗎?試用(恕刪)
電腦與數位音響雖然都是處理數位,但根本不同在於電腦轉檔案是看最後結果,而數位流音響是在傳輸過程,而非結果.
更詳細說一點,你用電腦把WAV檔壓縮成FLAC檔然後兩相對照,可發現FLAC檔解縮後完全保留WAV檔的數位訊號, 兩者並無不同.
但是當你用數位流播放時, 播放WAV檔與播放FLAC檔是否能在所有時刻的每一秒鐘所通過的數位流訊號完全一模一樣? 這就是一個大問號,這也就是音質會有差別的原因. 連有線傳輸都不能完全保證每一秒鐘通過的數位流完全一樣時,更不要說無線傳輸. 就算是電腦,如果你WAV轉成FLAC檔需要花87秒的時間, 你可以重複做幾次,先flush掉存在cache裡頭的記憶,然後再來轉檔,你會發現同一個電腦轉同一個WAV檔每次所花的時間都不一定同樣是87秒,這就是表示連電腦裡的數位流傳輸也不一定每次都是穩定的. 即使你的CPU再強大,每次傳輸都還是有不同.
希望這能解釋雖然FLAC是無損壓縮,但仍然播放音質跟WAV有些微差距的原因.
同樣的,播放rip出來的WAV檔也不會跟CD直接播放一模一樣. 有人感覺播放WAV好過CD,那可能只是他用的DAC比他用的CDP高檔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