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RIP-CDFALC、ALAC、WAV那個格式好?還是有更好?

可能還是要看程式寫得如何吧,以dvd的iso檔來說,把檔案放在google drive以串流方式撥放,nplayer這程式只能讀取到第一個影音檔,而apple 系統上的infuse確能完整的讀取整個影片全影音檔,而且撥放還不會lag。

ulimie wrote:
可以啊,將 audio(恕刪)
勸樓主別浪費時間
科技日新月異,音樂平台會越來越好
聽音樂喝咖啡就好
挖洗不良中年 wrote:
網路串流常常有各種況(恕刪)

是用WAV檔嗎?試用幾個格式”自動附加封面”功能感覺WAV好像差一點,是錯覺嗎?

Robinnibor wrote:
年輕的時候聽黑膠唱片(恕刪)

CD機械損壞率不低,而新機價格趕上M型化趨勢,低的用不慣,高的買不起,也試過CDT+DAC,加一加好像沒比較合算,而且有些CD片讀取面損壞(有張獨角獸資料面不見大半,好像專挑高貴片),該要備分因應;再者網路有時卡卡蠻煩人,所以RIP-CD似乎是不錯的方法,只是多年來要用什麼格式一直很猶豫.

sifon wrote:
有人用md5 hash(恕刪)

「根本就是播放軟體的關係」沒錯!這個就是想知道的重點!

ulimie wrote:
可以啊,將 audio(恕刪)

「將 audio CD 做成 bin 映像檔 和附加的 cue」已超出個人理解範圍,看起來好像蠻複雜,可是灰熊厲害的感覺.

遊客 wrote:
勸樓主別浪費時間科技(恕刪)

其實這十幾年來, 從KKB,YOUBUTE,SPOTIFY,TIDAL…,網路串流使用率愈來愈高,但對其”聲音”一直有意見,單就格式只能用”突飛猛進”形容,但聲音就…,整體上有愈加細緻的趨勢,此一走向對大部分舊錄音聽起來不覺得很奇怪嗎?

各個格式,平台再多聽聽比較,免得做白工!
真的要多比較的話,無損串流中文部分可以試看看香港的moov或joox或是中國的QQ音樂或蝦米音樂。

外語部分除了TIDAL外,可以試看看Qobuz。(tidal較多人使用是因為帳號容易取得且跨區組家庭方案便宜)。

古典樂部分可以試看看IDAGIO。

以上推薦的除了IDAGIO開放全球使用者註冊外,香港和Qobuz的註冊都是需要vpn到該地區去註冊,中國的QQ音樂不用VPN,蝦米音樂我沒用過不確定,付款方式不一,這部分有興趣可以自行google 取得註冊及付款方法。 然後基本上撥放都不需要VPN就是。除非有遇到一些鎖地區的版權音樂(QQ音樂或蝦米音樂),這時先開連中國的VPN後再開啟程式,確認你要撥放的歌曲可以撥後就可以關掉VPN,然後回到程式繼續撥放即可。

kkbox 的high res 現在綁中華5g方案,會有點麻煩。

lingo1388 wrote:
是用WAV檔嗎?試用(恕刪)
很多人都有疑問,既然數位檔案是一樣的,為何播放起來音質就是有差?

電腦與數位音響雖然都是處理數位,但根本不同在於電腦轉檔案是看最後結果,而數位流音響是在傳輸過程,而非結果.

更詳細說一點,你用電腦把WAV檔壓縮成FLAC檔然後兩相對照,可發現FLAC檔解縮後完全保留WAV檔的數位訊號, 兩者並無不同.

但是當你用數位流播放時, 播放WAV檔與播放FLAC檔是否能在所有時刻的每一秒鐘所通過的數位流訊號完全一模一樣? 這就是一個大問號,這也就是音質會有差別的原因. 連有線傳輸都不能完全保證每一秒鐘通過的數位流完全一樣時,更不要說無線傳輸. 就算是電腦,如果你WAV轉成FLAC檔需要花87秒的時間, 你可以重複做幾次,先flush掉存在cache裡頭的記憶,然後再來轉檔,你會發現同一個電腦轉同一個WAV檔每次所花的時間都不一定同樣是87秒,這就是表示連電腦裡的數位流傳輸也不一定每次都是穩定的. 即使你的CPU再強大,每次傳輸都還是有不同.

希望這能解釋雖然FLAC是無損壓縮,但仍然播放音質跟WAV有些微差距的原因.

同樣的,播放rip出來的WAV檔也不會跟CD直接播放一模一樣. 有人感覺播放WAV好過CD,那可能只是他用的DAC比他用的CDP高檔吧!
Monte920 wrote:
電腦與數位音響雖然都是處理數位,但根本不同在於電腦轉檔案是看最後結果,而數位流音響是在傳輸過程,而非結果.

或許吧,不過這可能會引起爭議....

在下跟 P24 訂購了一些東西,相信自己(比方說我是這個收貨的 DAC) 只會在意拿到的結果物品,不會在乎/知道是郵局送來的還是黑貓送來的....
轉檔只是為了方便
如果以為可以完整保留原來的內容就大錯特錯

既使是數位音樂檔案拷貝也是一樣

當你有首版CD 次版 第三版 不同工廠壓片
聲音完全不同 你該想問題在哪裡 不是都是所謂的數位嗎

偏偏老天就是這樣 任何音樂都只能盡力而已
ulimie wrote:
或許吧,不過這可能會(恕刪)


如果你只要確定寄到你手裡的東西是你所要的,那當然不需要管過程. 但是如果某個運輸方式總是特別晚送達的話,你也會去介意了.

而音樂播放要的是播放品質,那就跟數位流的過程有很大的關係.

另一個例子,打電玩的人,低階GPU所呈現的電玩內容與高階GPU完全相同,但順暢度完全不同,也是類似的道理. 當數位流處理過程不順暢,不穩定時,就會反映在音質上,即使也許是很小的差別. 對於DAC而言,一個播放時不用解縮,一個要解縮,就算是它的CPU夠強,也是需要多一道工,自然電流干擾與失真度就會多出零點零幾出來了,而這差別不就是音響迷最在意的?
Monte920 wrote:
很多人都有疑問,既然(恕刪)


搞這非所學的東西真的有些迷惘;努力去理解大大們所說的實質內容,如此看來FLAC似乎是MAV的壓縮,而MQA用的是摺疊,對嗎?說實在的,只是想聽聽大大們”孰優孰劣”的意見,來決定RIP格式,如此而已.

港人說音響是”多隻香爐多隻鬼”,須知多一個傳輸或處理就會增加一些失真,所以是”累減”(減多少和減什麼的問題),絕對不會有”加分”效果(據說只有「量子」才可能”不失真”),實在不懂” WAV好過CD”的人聽感!只能說他們喜歡那種聲音改變的結果吧!
Monte920 wrote:
而這差別不就是音響迷最在意的?

呵呵....在下懂得您的意思,這些都是音響界千古以來的爭議,難以有結果。

在下只有一句:整個聆聽系統,前面的不說,從手上拿到媒體開始到入耳入心這一段,最不穩定的,可信度/可靠性最差的,差異性最高的部份就是:!偏偏人的聲音是最大的,然後這些 "人" 再來計較那零點零幾趴的規格數字。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