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Accuphase E270/Mcintosh MA5300/Hegel H90(H190) + Dynaudio X36 ?

1000K wrote:
但老Hi-Fi的人心中,現在的Mcintosh和20年前相比,地位可差多了


老馬也一樣,不過當年沒幾種,要不是美軍帶進來,二戰後留下來來,大概也沒那麼燒.
1000K wrote:
老Hi-Fi的人心中,現在的Mcintosh和20年前相比,地位可差多了

20年前也就是西元2000年
那時音響百花爭鳴,其實Mcintosh已大不如前了
若是30年(1990)前,Mcintosh那就真可算是一代銘器..

不過那也是因為當時對手比較少,資訊沒那麼發達...

而且如果可以排除掉價格因素
用那年代的旗艦跟現代旗艦來比...
任何人應該都可以聽出有幾條街距離的差距!!!
有一說,寧可買品牌稍差的頂級機。也不要買好品牌的低階機。二手接受的話,luxman l-580號稱上世紀最好的綜擴,或者m05或m07加上cl40管前級更好
1000K wrote:
但老Hi-Fi的人心中,現在的Mcintosh和20年前相比,地位可差多了


你的年代可能有錯誤. 事實上20年前(2000年)那個時候正是McIntosh最黑暗,最鬱卒的時期.

McIntosh建立它的地位,以及兩個藍色輸出指示窗的高級代表是從1950年代一直到1970年代末期. 相對於那時候的高級音響品牌不多(日本算山水,Luxman勉強可比),McIntosh的確地位很高. 但它在1980年代後期漸漸衰弱,結果到1990年被日本汽車音響公司Clarion兼併,開始出現McIntosh汽車音響. 到了2003賣給D+M,所以Denon/Marantz跟它也有一腿. 然後2012又被賣到義大利米蘭,直到兩年後美國商人再把它買回來重新回到紐約州賓漢頓.

經過了曲折的24年,重新出發的McIntosh在短短的六年內推出許多的產品,而且難能可貴的是,這些產品仍然是處於高價格的高端產品,而且人們竟然還很樂意花大錢買單,評價也很高. 我不知道現在McIntosh的金字塔尖端地位能否跟1970年代相比(50年前),但至少現在還能維持高端品牌的形象,而且消費者也認同. 跟已經滅亡的山水或是形同滅亡的Nakamichi來比,老麥還是蠻有一套的.
李明益 wrote:
用那年代的旗艦跟現代旗艦來比...
任何人應該都可以聽出有幾條街距離的差距!!!

意思是現在的Mcintoch旗艦比30年前好很多還是差很多呢?

李老闆對Hegel和一般環擴都很熟,依您的經驗或推測,Airplay > Hegel H190 > X36 和 Airplay > DENON 4311 > X36 相比,聽感上主要差異為何呢?

H90停產後預計H120何時會在台上市呢?
PY8888 wrote:
意思是現在的Mcintoch旗艦比30年前好很多還是差很多呢?


我覺得要講特定的機種比較具體.

30年前機種我不是很清楚, 至少MA6300/MA6600是十年多前的機種, 如果你跟現在的MAC7200來比的話,你會秒選MAC7200.

傳統上McIntosh的綜擴並沒有5系列,這是後來加入的"廉價”(以老麥的標準)機種,所以這也是我不推薦5系列綜擴的原因.
Monte920 wrote:
秒選MAC7200

也對,MA5300 $5,000,MA7200 $6,700比 MA5300貴了1/3但功率由100W倍增至200W且多了Mcintosh獨家且自豪的輸出自偶變壓器,老麥迷是不會買MA5300的

又如樓上說的買無輸出變壓器的MA5300不如買它牌的晶體機,否則只是多花錢買到老麥的外觀和那兩根指針 ....

但MA7200價格已是Hegel H190的兩倍或H90的4倍了 .... 值嗎?
PY8888 wrote:
但MA7200價格已是Hegel H190的兩倍或H90的4倍了 .... 值嗎?


你這問題就太主觀了,就推力而言,兩個喇叭都OK (當然是假設正常音量)

但Hegel和Mcintosh 走向很不一樣,所以要看你喜歡哪一種
(像我個人就很講究細膩且無味的走向,某些擴大機貴得嚇人我也不覺得很強)

至於前面有人提到:
不要買高階品牌的入門款...

這也是我個人心得,所以才不推薦E270和MA5300
如前述,我認為我的X36仍未發出其該有的聲音水平,還不如音響展聽到的X14(或X12),以下是網路找到對Dynaudio音色和驅動需求的描述,不知有經驗的人是否認同? 這篇是否值得參考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ynaudio音箱選擇功放可謂傷透了腦筋,像膽機這種小電流的放大器自然是從事不定丹拿低音單元因 “內磁式” 設計所造就的大音圈的,“味道”還行,想要洶湧的能量只能是奢望。而小功率的晶體管機如果“阻尼係數”不夠,也很難擠壓出丹拿的插入量感,這樣就會造成能量分佈的不均衡:能量不足就足以產生高頻能量偏多,使聲音聽起來偏亮,單薄,這是玩丹拿的燒友經常遇到的一個問題。那麼換上大功率的晶體管機可以解決問題嗎?那也不一定。因為大功率晶體管機固然有助於逼出丹拿音箱的對準,但如果光有蠻力還是不行的,丹拿音箱的特寫高,而大功率石機聲音要做得細膩,柔順又不容易,這樣丹拿音箱就很容易將放大器的瑕疵暴露出來,在聽感上容易出現聲音粗糙,乾硬,冷漠等問題。可以說玩丹拿玩到“頭破血流”的人不在少數,有的燒友甚至連推好了的丹拿究竟是怎樣的恐怕輪廓也不是。丹拿輪廓1.3SE靈敏度為86dB,在丹拿家族中也是偏向難推的一個。輪廓1.3SE以空氣感好,聲音紋理清晰而著稱,但也有燒友說它的更長些帶冷感。在某些聆聽輪廓上1.3SE的印像中,我感覺這款盒子的變速好,聲音細緻的表現,不過實際上確實偏少,聲音屬於“骨感美人”的類型。用普通的功放去推Contour 1.3SE,它好像是一個功率吞噬者,怎麼餵都不飽,反映在聽上就是聲音單薄冷艷,缺乏激情,力度偏弱。如果硬要用蠻力大後級去摧毀谷它,對準量感會增加一點,但其特有的透明,準確感會受到干擾,在聲音中會加入某些粗糙,生硬的不和諧成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Y8888 wrote:
如前述,我認為我的X36...(恕刪)


關於喇叭單體內磁式這類型式,以前有發過一篇
(不保證有錯,參考看看)

單體型式及維修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