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從低到高聽出音響喇叭的境界與價格,從1萬到2000萬

Davidkswang wrote:
1000萬那一組可能是法國FOCAL的旗艦
https://www.focal.com/en/home-audio/high-fidelity-speakers/utopia-iii/floorstanding-speakers/grande-utopia-em
最後的2000萬那組是德國MBL的旗艦,我朋友有次旗艦,台灣次旗艦比較多
http://www.mbl-northamerica.com/mbl-101-x-treme/
http://www.mbl-northamerica.com/mbl-101-e-mk-ii/
喇叭本身沒那麼貴,是連其他的器材相加,還有那個803配的擴大機太陽春(以發燒友的觀點)
佩服樓主的研究精神,但有些東西無法以這種方式來練功。比較有效的方式要有熱心的真正發燒友下去帶,實際去聆聽不同價位組合的音響。建議先從相同價位,不同特質的組合去了解差異。接下去再從同樣特質不同價位,去了解其中的差異。
幾個問題點:
1. 比較要用同樣曲目才比較有意義
2. 1000萬聽蔡琴應該有點讓超跑去跑0-100,然後跟他說你跑10秒就好。 1000萬聽蔡琴應該是比試完後的喝茶時間放鬆氣氛,或說比試完後的幕後花絮用的曲目。
3. 拍片上傳的手機,如果頻率響應只有100Hz-12KHz, 那你拍錄那些可以再生20-20Khz(實際音樂內容如果沒有管風琴,可能只有35-17Hhz),就無法比較出低頻的能力。另外手機可以錄製的動態範圍,可能已經把那些頂級音響的動態壓縮到相當差的程度。
題外的問題:
1. 大部分的音響無法全面性。一對400萬的大型喇叭重播大編制的交響樂大贏10幾萬的小喇叭,但換成撥放小提琴的奏鳴曲,反而那對10幾萬優質的小喇叭比400萬的大喇叭更生動更迷人更能引起共鳴。
2. 再高檔的系統,到最後如果讓你不斷豎直耳朵想去抓住它那優秀的重播細節,那就是失敗的系統。真正調到最好的系統,會讓你在第2-3首曲目後就完全能放鬆融入音樂去享受音樂,不會想豎直耳朵去聽音響了。這就是我上次在監聽喇叭回文說的,系統升級卻寢食難安,就是缺點與優點一起被放大,你還沒有處理好馴服缺點的方法。
3. 要鑑別系統,要先準備一套照妖鏡的媒體,我是用錄音過度強調解析的一些CD, 有尖銳的女高音與小提琴,動態誇張的鋼琴獨奏與歌劇女高音詠嘆調。利用這些過度極限的錄音來過濾系統的缺點。過關了後,再用會讓人很感動,就是發燒友說的會聽出耳油的作品,系統讓你感動的程度很高,就真的是調整很好的系統了,感動有些時候是頭皮會發麻,甚至於有些能觸動你感情的曲目,會讓你幾乎掉下感動的淚水。
4. 要去聽現場的音樂會,或者任何小型演奏會都好。你才能分辨音響重播接近真實樂器的程度。
有機會再來實際分享上述的經驗與照妖鏡CD


Davidkswang大大真是經驗豐富、知識廣博又言之有物, 太棒了!
五分奉上, 請查收!

Davidkswang大大的觀點, 大概是對音響有豐富經驗的發燒友, 才有辦法形成的觀點。

如後就我能夠回應的問題, 做初步回應:
認同您說的「比較要用同樣曲目才比較有意義」。在(成人)世界的事情, 人們或許常會發現, 條件很難都很完美或準備得很周到。假如有時候在條件不足的情況下, 須要初步判斷比較, 那也只有有什麼聽什麼了。

您說的「完全能放鬆融入音樂去享受音樂,不會想豎直耳朵去聽音響了」、「系統讓你感動的程度很高,就真的是調整很好的系統了,感動有些時候是頭皮會發麻,甚至於有些能觸動你感情的曲目,會讓你幾乎掉下感動的淚水」, 對發燒友們來說, 都是很好又可以鑑借的方法。

請原諒我個人的方式有些不同, 能放鬆融入音樂去享受音樂、頭皮會發麻、能觸動你感情等等現象, 有許多現象經我分析後, 已經結合成音響的優點與境界了。例如前面1萬元的Wharfedale Diamond 220喇叭, 優點就包括可以讓聆聽者在聽的時候, 身心感受到中低頻節奏Q彈的舒爽。而比較差的喇叭, 在中低頻節奏會有悶悶的蹦蹦聲的震撼力量, 可能會傷害身心。所以初入門的發燒友了解這些以後, 他們不管預算多低, 都應該避免買中低頻節奏會有悶悶的蹦蹦聲, 可能會傷害身心的喇叭。

期待您再次分享觀點, 並再次感謝您分享珍貴的觀點!
同一個場地,大致上正確的擺設,各種真的上得了檯面的品牌,就算一萬元,也不至於會有上天堂與下地獄的差別。

樓主若有碰過,那應該是不同場地,業者不用心隨便亂擺設,或者不恰當的音量才會造成很奇怪很差的狀況。

基本上入門的喇叭無非最大音壓有一定的限制,如果將之擺設於過大的空間,大音量低頻會失真,若又不幸有房間的共振頻率,才會慘不忍睹。

音響貴在適當的搭配與合理的使用,如果大房間又需要大音量,那經費就很難省了。反之如果小房間小音量,不見得需要花很多錢。

小房間要大聲聽大編制的曲目,那更是很大的挑戰,因為低頻共振可能很難處理。

如果只要合理音量撥放爵士樂或者非重金屬搖滾的流行音樂,其實一套有特色的系統不一定很貴。像有些全音域單一單體的高效率喇叭,配上小功率的管機,就會有很傑出的重播效果了。

當然想要有很低沉緊實又飽滿的高品質低頻,通常喇叭與擴大機與線材等等的搭配就需要花比較多的精神了。

全世界音響的品牌都有他自家特定的定位,所以一定可以找到好幾家類似與自己喜歡的定位,再下去比較就對了。

此外有個放諸四海皆準的準則:

如果某個品牌的某個商品,在台灣、香港、日本、美國、歐洲的音響雜誌,有好幾個得獎或者好評,那肯定不會差。因為 HI-END 音響廠商規麼都不夠大,市場也不夠大,不會有廠商有財力或這有意願,會去買通全世界各地的音響雜誌媒體的評論。在某些地區的某些媒體也公布他們不靠廣告,所以他們不怕得罪廠商,好的壞的都會照完整流程的測試下去發表評論。所以好評很多,或者得獎很多的一定是好產品。

反之,某些地區特別紅,但其他地區並不紅的商品,最好別碰,否則將來二手要出售就哭了。那種商品大致上是進口商花錢買媒體來捧紅的。

當然也有一些是地區口味的問題,像日本很喜歡英國TANNOY的大型天價的同軸喇叭,這家的這類型喇叭,產量可能90%都賣到日本吧!這就不算用買媒體來捧紅的,算是地區口味的結果。其實音響商品廠牌與商品的品質效能扎實度,只要看看商品的二手市場就大概知道了。東西不夠好,不具備物有所值,專營二手銷售的商家可能連收購的意願都沒有。好的商品在二手商家,如果開價合理,絕對會在一周內就賣掉。過去我還住在台北時,常常週五提前下班去逛,中意馬上下訂金。有過幾次沒下訂金,隔天去就被訂走了。
Davidkswang wrote:
同一個場地,大致上正確的擺設,各種真的上得了檯面的品牌,就算一萬元,也不至於會有上天堂與下地獄的差別。

樓主若有碰過,那應該是不同場地,業者不用心隨便亂擺設,或者不恰當的音量才會造成很奇怪很差的狀況。

基本上入門的喇叭無非最大音壓有一定的限制,如果將之擺設於過大的空間,大音量低頻會失真,若又不幸有房間的共振頻率,才會慘不忍睹。

音響貴在適當的搭配與合理的使用,如果大房間又需要大音量,那經費就很難省了。反之如果小房間小音量,不見得需要花很多錢。

小房間要大聲聽大編制的曲目,那更是很大的挑戰,因為低頻共振可能很難處理。

如果只要合理音量撥放爵士樂或者非重金屬搖滾的流行音樂,其實一套有特色的系統不一定很貴。像有些全音域單一單體的高效率喇叭,配上小功率的管機,就會有很傑出的重播效果了。

當然想要有很低沉緊實又飽滿的高品質低頻,通常喇叭與擴大機與線材等等的搭配就需要花比較多的精神了。

全世界音響的品牌都有他自家特定的定位,所以一定可以找到好幾家類似與自己喜歡的定位,再下去比較就對了。

此外有個放諸四海皆準的準則:

如果某個品牌的某個商品,在台灣、香港、日本、美國、歐洲的音響雜誌,有好幾個得獎或者好評,那肯定不會差。因為 HI-END 音響廠商規麼都不夠大,市場也不夠大,不會有廠商有財力或這有意願,會去買通全世界各地的音響雜誌媒體的評論。在某些地區的某些媒體也公布他們不靠廣告,所以他們不怕得罪廠商,好的壞的都會照完整流程的測試下去發表評論。所以好評很多,或者得獎很多的一定是好產品。

反之,某些地區特別紅,但其他地區並不紅的商品,最好別碰,否則將來二手要出售就哭了。那種商品大致上是進口商花錢買媒體來捧紅的。

當然也有一些是地區口味的問題,像日本很喜歡英國TANNOY的大型天價的同軸喇叭,這家的這類型喇叭,產量可能90%都賣到日本吧!這就不算用買媒體來捧紅的,算是地區口味的結果。其實音響商品廠牌與商品的品質效能扎實度,只要看看商品的二手市場就大概知道了。東西不夠好,不具備物有所值,專營二手銷售的商家可能連收購的意願都沒有。好的商品在二手商家,如果開價合理,絕對會在一周內就賣掉。過去我還住在台北時,常常週五提前下班去逛,中意馬上下訂金。有過幾次沒下訂金,隔天去就被訂走了。


很感謝Davidkswang大大的分享, 您40年的經驗, 有很多值得發燒友們學習!
五分奉上請查收!

原來找得獎的器材是挑選音響器材的捷徑, 好的二手音響器材是這麼搶手。
您說:「合理音量撥放爵士樂或者非重金屬搖滾的流行音樂,其實一套有特色的系統不一定很貴」, 或許這些類型的音樂對音響器材的要求不大高, 一般的器材也可以表現得不錯。

記得曾去私人音響賣家家中試聽, 聽到放的音樂是單純的中高音人聲搭配少少的音樂(可能是爵士樂的風格), 當時聽不大出音質好壞。後來換音樂, 當撥放的音樂中, 樂器比較多時, 感覺就比較容易分辨音質的好壞。
tt_koupe wrote:
台灣還好幾套咧. ...(恕刪)


對啊~那是台灣有錢人最喜歡的高階品牌之一喔(百萬喇叭銷售排行絕對排得上前3名)

如其他網友所說的,其實有些喇叭很吃客戶群,還有很多百萬喇叭一套都沒"正式"賣出去(不唬爛)

但大家可以這樣想,其實百萬喇叭在居家環境中,本身沒有太多高下之分,真的都蠻OK的

重點還是用戶喜好的口味偏向以及..........商業因素(這就只有老經驗的業內人士自己才能體會了)

1000K wrote:
大家可以這樣想,其實百萬喇叭在居家環境中,本身沒有太多高下之分,真的都蠻OK的


不同品牌的超跑,一起在上下班尖峰時刻的馬路上跑,大家跑起來都一樣慢

bond_007 wrote:
為您排出從低到高,...(恕刪)


玩音響那麼多年,自己也曾從事音響開發,這種比較法完全沒有參考價值

1000K wrote:
但大家可以這樣想,其實百萬喇叭在居家環境中,本身沒有太多高下之分,真的都蠻OK的
(恕刪)


講真的,台灣有蠻多的大系統在居家不算大的空間中,發揮的非常非常棒,就看調教是否真正高手~

某個例子 MBL 旗艦系統在10坪的空間搞得很棒,可以很大很大聲聽地心引力原聲帶
ldw406 wrote:
不同品牌的超跑,一起在上下班尖峰時刻的馬路上跑,大家跑起來都一樣慢(恕刪)


那也得真有操控的真本事,不然磬菜小點個油門可能就撞翻前面整堆人車,或者直接甩尾橫向衝撞.

前陣子不是有個富二代才買個二手法拉利載妹,過彎就k公車k爛車子? 知道為什麼嗎?
去音響店試聽得看老闆態度
我曾經和朋友在國外試聽很多間
有些老闆懶得讓人試,這間店就無視跳過
有一老闆很勤勞又專業,讓我從早試到晚
把店家所有器材,便宜到最貴都一一換裝試聽
還有調整墊材區分出差異,真是美好的一天
只能說專業的店家能將器材調到客戶想要的聲音...

yngwiemore wrote:
只能說專業的店家能將器材調到客戶想要的聲音...(恕刪)


這個是重點,很多消費者去試聽後覺得不合意會說店家介紹的器材不怎樣,店家當然有自己的說法來解釋. 我聽過最扯的說法是:到你家裝好就會調整到你滿意---簡直空口說白話.

有實力的店家應該是在你試聽後,根據消費者的反應及需求,馬上可以做出調整 "調到客戶想要的聲音" . 不顯露一下真功夫,誰知道裝到你家會變怎樣?到時會說環境不對------一堆理由. 二聲道如此,環繞音效也如此.

不然器材價格這麼透明跟誰買都差不多,碰到厲害店家享受人生,碰到兩光店家還得自行加持.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