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kswang wrote:
1000萬那一組可能是法國FOCAL的旗艦
https://www.focal.com/en/home-audio/high-fidelity-speakers/utopia-iii/floorstanding-speakers/grande-utopia-em
最後的2000萬那組是德國MBL的旗艦,我朋友有次旗艦,台灣次旗艦比較多
http://www.mbl-northamerica.com/mbl-101-x-treme/
http://www.mbl-northamerica.com/mbl-101-e-mk-ii/
喇叭本身沒那麼貴,是連其他的器材相加,還有那個803配的擴大機太陽春(以發燒友的觀點)
佩服樓主的研究精神,但有些東西無法以這種方式來練功。比較有效的方式要有熱心的真正發燒友下去帶,實際去聆聽不同價位組合的音響。建議先從相同價位,不同特質的組合去了解差異。接下去再從同樣特質不同價位,去了解其中的差異。
幾個問題點:
1. 比較要用同樣曲目才比較有意義
2. 1000萬聽蔡琴應該有點讓超跑去跑0-100,然後跟他說你跑10秒就好。 1000萬聽蔡琴應該是比試完後的喝茶時間放鬆氣氛,或說比試完後的幕後花絮用的曲目。
3. 拍片上傳的手機,如果頻率響應只有100Hz-12KHz, 那你拍錄那些可以再生20-20Khz(實際音樂內容如果沒有管風琴,可能只有35-17Hhz),就無法比較出低頻的能力。另外手機可以錄製的動態範圍,可能已經把那些頂級音響的動態壓縮到相當差的程度。
題外的問題:
1. 大部分的音響無法全面性。一對400萬的大型喇叭重播大編制的交響樂大贏10幾萬的小喇叭,但換成撥放小提琴的奏鳴曲,反而那對10幾萬優質的小喇叭比400萬的大喇叭更生動更迷人更能引起共鳴。
2. 再高檔的系統,到最後如果讓你不斷豎直耳朵想去抓住它那優秀的重播細節,那就是失敗的系統。真正調到最好的系統,會讓你在第2-3首曲目後就完全能放鬆融入音樂去享受音樂,不會想豎直耳朵去聽音響了。這就是我上次在監聽喇叭回文說的,系統升級卻寢食難安,就是缺點與優點一起被放大,你還沒有處理好馴服缺點的方法。
3. 要鑑別系統,要先準備一套照妖鏡的媒體,我是用錄音過度強調解析的一些CD, 有尖銳的女高音與小提琴,動態誇張的鋼琴獨奏與歌劇女高音詠嘆調。利用這些過度極限的錄音來過濾系統的缺點。過關了後,再用會讓人很感動,就是發燒友說的會聽出耳油的作品,系統讓你感動的程度很高,就真的是調整很好的系統了,感動有些時候是頭皮會發麻,甚至於有些能觸動你感情的曲目,會讓你幾乎掉下感動的淚水。
4. 要去聽現場的音樂會,或者任何小型演奏會都好。你才能分辨音響重播接近真實樂器的程度。
有機會再來實際分享上述的經驗與照妖鏡CD
Davidkswang大大真是經驗豐富、知識廣博又言之有物, 太棒了!
五分奉上, 請查收!
Davidkswang大大的觀點, 大概是對音響有豐富經驗的發燒友, 才有辦法形成的觀點。
如後就我能夠回應的問題, 做初步回應:
認同您說的「比較要用同樣曲目才比較有意義」。在(成人)世界的事情, 人們或許常會發現, 條件很難都很完美或準備得很周到。假如有時候在條件不足的情況下, 須要初步判斷比較, 那也只有有什麼聽什麼了。
您說的「完全能放鬆融入音樂去享受音樂,不會想豎直耳朵去聽音響了」、「系統讓你感動的程度很高,就真的是調整很好的系統了,感動有些時候是頭皮會發麻,甚至於有些能觸動你感情的曲目,會讓你幾乎掉下感動的淚水」, 對發燒友們來說, 都是很好又可以鑑借的方法。
請原諒我個人的方式有些不同, 能放鬆融入音樂去享受音樂、頭皮會發麻、能觸動你感情等等現象, 有許多現象經我分析後, 已經結合成音響的優點與境界了。例如前面1萬元的Wharfedale Diamond 220喇叭, 優點就包括可以讓聆聽者在聽的時候, 身心感受到中低頻節奏Q彈的舒爽。而比較差的喇叭, 在中低頻節奏會有悶悶的蹦蹦聲的震撼力量, 可能會傷害身心。所以初入門的發燒友了解這些以後, 他們不管預算多低, 都應該避免買中低頻節奏會有悶悶的蹦蹦聲, 可能會傷害身心的喇叭。
期待您再次分享觀點, 並再次感謝您分享珍貴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