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 我沒聽過,不管後製,錄音,混音監聽,我認為那只是行銷上配合各種使用場合的大小與方便性下去分類。其實監聽喇叭,除了使用者對品牌聲音的熟悉與喜好外。針對使用上的音壓與空間大小,應該就是選擇上最重要的考量條件了。
主動式監聽喇叭如果它的擴大機模組穩定性與耐用度也好,錄音室應該也願意採用,畢竟喇叭廠商不會拿搭配不優的模組來砸自己的腳。但家用者總喜歡東搞西搞,主動式喇叭沒得玩後級的搭配與喇叭線的搭配,所以對家用者並不討喜。但如果慢慢由玩器材返璞歸真到想好好聽音樂,那選擇自己喜歡品牌的主動式監聽喇叭,不失為一個好的方向。像Air用的擴大機零件,好像ebay都可以買到,這樣維修也不是大問題了。大部分喇叭廠商針對監聽喇叭所規劃的生命週期會比較長,變化相對也比較不大。但由於我沒聽過Air, 所以無法有任何對 Air 聲音的看法。倒是我最早是聽到M1就當場被電到,對那種橫置其貌不揚的監聽喇叭才有點了解,後來就直接拜倒在M2的裙下了。雖然搬回南部不再有合適的空間來搞M2這樣的系統,但美好的印象永遠都不會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