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B&W 803D3 二聲道系統的規劃

六凡之靝 wrote:
隆起又怎樣?
人耳對中高低頻頻率響應又不一樣


音樂家,錄音師對低頻響應的感覺也跟你一樣,都是用人耳
音樂家演奏時,因為用人耳聽,所以對高中低音響度控制的基準是人耳聽感
錄音師也一樣

我知道你在說這個

不是只有你用這個曲線,是演奏者->錄音師->你,都是套這個平均曲線(當然,人與人之間的誤差就不提,用平均來說)

所以你知道你在說什麼了嗎?

還有
一般空間常被這些頻段搞出駐波
隆起不會怎樣?
Monte920 wrote:

因為它是在8歐姆到3歐姆之間變動啊,儘管很多部分是在3歐姆,廠商的最高值仍然是標8歐姆.

你如果回去你引的網站去看,6歐姆喇叭也就是在6與大約3歐姆之劍變動; 4歐姆喇叭也是在4與3歐姆之間變動.

其實喇叭的歐姆數時常會變動,這基本上玩音響都是常識. 所以這也我之前講的,不會看到803D3的數據是8歐姆,90dB就去笨笨的買小擴大機來推. 在美國,B&W加上老麥的確是最常看到的一個組合.

基本上,8系列並不算太難推,但它的潛力深厚,如果你餵它大力士,它就越多潛力能夠被逼出來!


阻抗(Z)本來就必須對上頻率

不同頻率會有不同阻抗
所以標稱阻抗是一件很弔詭的事情,只不過習慣上就是用1KHz的阻抗來標式
不然整個變來變去,"一點"不能代表全部

問題是
有差也不要差那麼多
我畫一條線,Y軸8歐姆拉過去,隨便也能打到幾點

再說一次好了,阻抗本來就是在變動,所以聯接起來會得到一條曲線
他在每個頻率應該是固定的,不是時常會變動==>阻抗本來就是要跟頻率對上
這是基本常識,非常的基本

官方標稱跟實測值有落差,那是他們自己的問題,跟我無關了
要怎麼搭,其實還是使用者自己實際聽看看最準
要是有人連基本常識都沒有(這沒規定要懂,使用者沒義務要了解這些,賣的人要負責才對),難道就沒資格買設備來推嗎?

大力士不一定細膩
名牌不一定保證合拍

Monte920 wrote:
都可以推,只是推得漂不漂亮我不敢說,要親自試著聽聽看,並且是要放在所欲使用的空間裡來聽才準.

不知為何想用橋接? 你若想使用橋接單聲道,那你不是要用到mono-mono x 2才能推一對喇叭囉? 如果你是並聯橋接,雖然只要一組mono-mono,但這樣一對喇叭出來就沒有Stereo,就只有兩對同時mono單音而已喔!


並聯是並聯
橋接是橋接

並聯,電壓擺幅不變,但是電流雙倍

橋接是電壓擺幅雙倍,電流輸出不變

Fabio_Lin wrote:
常規的標稱阻抗通常是指1KHz


標稱阻抗的標定定義非如此.
理性與感性、科學與藝術 http://blog.xuite.net/thxisf/twblog

thxman wrote:
標稱阻抗的標定定義...(恕刪)


沒差啊
我只是說阻抗是要跟頻率綁在一起的

你說不是
那就幫忙找一下國際標準吧

反正Z就是一個跟頻率有關的東西
大多的喇叭公司標示是在1KHz

重點在:Z是跟著頻率動的,不是所有頻率都一樣
各家廠商習慣用哪個頻率標稱,就是習慣

Fabio_Lin wrote:
沒差啊
我只是說阻抗是要跟頻率綁在一起的

你說不是
那就幫忙找一下國際標準吧

反正Z就是一個跟頻率有關的東西
大多的喇叭公司標示是在1KHz

重點在:Z是跟著頻率動的,不是所有頻率都一樣
各家廠商習慣用哪個頻率標稱,就是習慣



也許有些初手不知阻抗曲線對應於頻率是變動的,有心想讓初手知此事那是好的,但對自身的錯知與誤導傳播,卻竟說沒差,如此之心態與作為,甚無老實說之真質。
理性與感性、科學與藝術 http://blog.xuite.net/thxisf/twblog

thxman wrote:
也許有些初手不知阻抗曲線對應於頻率是變動的,有心想讓初手知此事那是好的,但對自身的錯知與誤導傳播,卻竟說沒差,如此之心態與作為,甚無老實說之真質。


沒有一個標稱阻抗可以代表整個曲線
還不都是習慣標個共用的,反正都沒有代表性
請舉國際規格吧
不過就算是啥組織規範的
也都只是玩文字遊戲

原則就是:阻抗(Z)跟頻率有關
其他都是人習慣用來描述的(都是以偏概全的)

以偏概全的東西,居然好意思來說我比你正確
老實說,真是笑死我
既然是方便人類的東西,當然是大家習慣的,不然你說你那個標準啊
一樣是以偏概全的標準

再說一次
阻抗在不同頻率都不同,沒有什麼頻率的值可以代表整體
Fabio_Lin wrote:

沒有一個標稱阻抗可以代表整個曲線
還不都是習慣標個共用的,反正都沒有代表性
請舉國際規格吧
不過就算是啥組織規範的
也都只是玩文字遊戲

原則就是:阻抗(Z)跟頻率有關
其他都是人習慣用來描述的(都是以偏概全的)

以偏概全的東西,居然好意思來說我比你正確
老實說,真是笑死我
既然是方便人類的東西,當然是大家習慣的,不然你說你那個標準啊
一樣是以偏概全的標準

再說一次
阻抗在不同頻率都不同,沒有什麼頻率的值可以代表整體



1.只有要基本認知者,皆明標稱稱阻抗不等於阻抗曲線,更深一點說,其不等於額定頻率範圍內的阻抗曲線。

2.Z是複雜的函數曲線,與電流、電壓、頻率...等攸關,有基本認知者,也都知其與頻率有關。

3.你的錯知以偏概全,再讀再學即可,然卻惱羞成怒如此,真是容氣不大呀!呵....

4.標稱阻抗有其優選,在選定值後(一般採優選值的較多),有其差異限值,有了標稱阻抗,也才便於有相應之值去進行功率、靈敏度...等之測試與標定,唉......

理性與感性、科學與藝術 http://blog.xuite.net/thxisf/twblog
100萬的預算, 喇叭要803D3 其實要好聽有些難
當然, 如果只是要喇叭的look, 那就沒差了

B&W 的喇叭, 擴大機不用power強, 低音也感覺有出力, 只是模糊, 懶懶的

803D3, 建議出力250W以上, 8ohm => 4ohm 可以double的power amp
這樣空間感, 與低頻控制力才會好

建議100萬的預算, 還是買804D3

訊原買20~30萬的機種

"前級+後級" 或是 "綜擴" 要抓30~40萬

剩下的錢拿去買線材, 可以配的線材大約
power core 每條抓3萬 2~3條, 看系統
speaker 抓3萬
interconnect 也抓3萬

空間感, 聲音定位, 細節, 控制力, 光靠好的喇叭是弄不出來的
整體系統都要考慮
真好奇後續買了什麼喇叭跟擴大機呢?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