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如何能提升目前音響設備音質

ysan wrote:
若就聽音樂而言,二...(恕刪)


兄弟所言極是。但要想好上加好,HIFI多聲道必不可少,當然會花費較大。

播放多聲道音頻,HIFI多聲道系統,肯定優於HIFI雙聲道系統。即便是用HIFI多聲道系統播放一張普通CD,也會顛覆HIFI雙聲道的傳統音效,聲音由二維變成了三維,成為名符其實的立體聲,空間感豁然開朗,定位層次分明,舞臺感真實生動,氛圍鮮靈活潑,質感豐富多彩,細節毫髮畢現……

yah302 wrote:
兄弟所言極是。但要...(恕刪)


可是一般CD在錄音室混音時都是立體聲,硬把他變成多聲道,鼓的過門可能會亂跳,或是吉他手在2樓彈吉他.........

除非混音時有特別混成多聲道,不然二聲道變多聲道,怎麼聽都是怪怪的.

maclan wrote:
可是一般CD在錄音...(恕刪)


立體聲的本意應該是三維的聲音,而傳統的HIFI雙聲道,無論你如何折騰,出來的聲音只能是二維的。

兄弟說的那些反常情況,在我的HIFI多聲道系統中都沒有出現,一點都沒有怪怪的感覺。

有時候,某些偶然的發現往往會有意外之喜。用這套HIFI多聲道系統播放普通CD,聲音不但不怪,反而是極其自然。
maclan wrote:
可是一般CD在錄音...(恕刪)


兄弟可以聽一下我的HIFI五聲道系统实际播放法雅《三角帽》的一段錄音,聽聽怪不怪。

百度網盤下載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qXMRLaW (原錄wav文件,下載即可播放)
想藉由這篇請問一下,在聽這類音樂 BD時,環繞喇叭的吃重程度?

因為最近家裡被簡化到只有兩聲道,暫時無從比較

想問的是比如像樓主的環繞喇叭是比較一般價位,因主喇叭有一定的價差,我想這也是一般用戶的狀況

這樣的狀況,投資多聲道後級的必要性?

還是應該選擇一組雙聲道後級?這樣AV擴大機的選擇就會容易很多,也不用被侷限在選擇AV前級,
畢竟日系的AV擴大機在市場上還是主流,一些相關的調音還有支援都很完整,當然價位也比較親民

這樣主喇叭交給後級推,環繞就交給AV擴大機,有人有相關的經驗嗎?
剛好小弟的系統就是這樣,前置喇叭給兩聲道後級去推,剩下的給AV環擴去推。
這樣可以兼顧兩聲道音樂跟多聲道環繞電影的品質,不過這必須建立在你的後級具有雙輸入而且可切換的功能。

像我的就是有XLR跟RCA,看電影玩遊戲看電視都是經由環擴preout front rca給後級去推,聽音樂環擴則關閉,改讓dac兼前級直接經由xlr入後級。

即使你之後投資環繞前級+後級也不影響此架構,因為現在都7,9,11,13聲道,多聲道後級鮮少有這麼多的,而且你也不會想讓多聲道後級去推你的主喇叭。

另外我覺得聽音樂還是單純兩聲道比較耐聽,多聲道環繞除非你買的sacd音樂碟本身就是屬於多聲道錄製的版本,不然實際聽起來還是兩聲道好聽,當然也有可能是器材等級不到,但如果多聲道等級要跟2.0一樣,那可能要花至少現在系統的2-3倍以上了,現在這樣小弟就非常滿意,劇院效果震撼,音樂質感優美。
yah302 wrote:


兄弟所言極是。但...(恕刪)

其實擺拉正確的二聲道系统就可以完整呈現您所謂的三維的音場,
一般来説在表演者一定是在聽眾的前方,其實二聲道就是模擬這樣的方式重現現場,所以擺位正確聽到的應該是有深度的音埸,而不是平面的感覺!
在多聲道中主聲道及中聲道等面對聆聽者的聲道,基本上就已經決定了音場的大小深度,其他聲道提供應該是反射音局多,主要增加空間感,在播放單純二聲道的軟體上能提供多少助益,小弟是持保留的!
重點在於軟體,原本就是以二聲道為基礎的軟體,在多聲道系統中要如何去"創造"二聲道以外的原本沒有的聲道?
在目前以二聲道為主的錄音軟體中,小弟還是focus在二聲道。


ysan wrote:
其實擺拉正確的二聲...(恕刪)
妖瞳 wrote:
想藉請問一下,...(恕刪)
一般BD的音樂軟體大部分都是實況演唱(奏)會,強調是氛圍,所以多聲道是必不可少的,一但被轉成二聲道,空間感及氛圍絶對變差,最大的差别在觀眾的鼓掌聲,多聲道的情况下,掌聲會出現在前、後、左、右,感覺人會被掌聲包起來,就樣在現場一樣,而二聲道掌聲只會出現在前面。

妖瞳 wrote:
這樣主喇叭交給後級推,環繞就交給AV擴大機,有人有相關的經驗嗎?


可行,我以前是這樣做,但畢竟是半調子,AV擴大機的前級並沒有升級,只升級了後級,所以我後來就整個換成AV前級+多聲道後級了.

每個牌子與每個型號的表現都不太一樣,所以不能全部一概而論. 我只有Marantz的經驗,分享一下:

我先前是SR7009綜合AV環擴,後來加了後級,力道變強了,但前級的音色不變. 換成AV8802a AV前級後,音色則比SR7009通透. 我另外有二聲道綜擴PM11S3與PM KI Pearl. 至於我的多聲道後級有兩部, 一個是Anthem PVA7, 一個是Emotiva UPA-700. 由於PVA7出力較高,現在我是用PVA7. 綜合比起來的感覺如下:

二聲道表現(主要以古典音樂的CD, 或是24/96 FLAC為主):
1. 解析度:
PM KI Pearl = PM11S3 > AV8802a + PVA7 > SR7009 + PVA7 = SR7009 only

2. 通透度:
PM KI Pearl > PM11S3 = AV8802a + PVA7 > SR7009 + PVA7= SR7009 only

3. 低音雄厚度:
PM11S3 = AV8802a + PVA7 > PM KI Pearl = SR7009 + PVA7 > SR7009 only

4. 動態表現 (從低音量到高音量):
AV8802a + PVA7 > PM11S3 = PM KI Pearl > SR7009 + PVA7 > SR7009 only

5. 音樂的甜美度:
PM KI Pearl > PM11S3 > AV8802a + PVA7 > SR7009 + PVA7 > SR7009 only


多聲道我主要是聽古典音樂的SACD. 這點就很容易了, 各方面都是 AV8802a+PVA7 >> SR7009+PVA7 > SR7009 only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