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黑膠唱盤如何升級提升音質??


+++先生 wrote:
為何黑膠唱盤可以用紅白線插喇叭主機(右二)再用主機上3.5mm接一般耳機聽
卻無法用唱盤接hugo?
想用HD800s聽黑膠唱盤...


樓主真的對音響完全沒概念....
要滿足你的需求,要的是耳擴
搜尋了一下站內文章給樓主參考,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80&t=2794304
耳擴輸入 HUGO (當訊源輸出) 和 LP 兩個訊源
耳擴輸出 耳機
這樣就可以聽了

樓主是搞不清楚 HUGO 已經是耳擴了為什麼還要再接耳擴?
那是因為 HUGO 是 DAC 兼耳擴,
且他的耳擴輸入端只有本機的 DAC,
沒有額外的類比輸入。
+++先生 wrote:
希望支持正版讓音樂產業能有合理的收入和正面循環
有考慮購入MAC MINI使用iTunes付費購買
目前是用KKBOX線上聽和購買下載
聽說iTunes音質更好?
再麻煩前輩分享 感恩



你提到的這兩個音樂下載網站大多都是提供有損壓縮,對於我聽古典音樂的音質是不及格的.

你如果要買高音質古典音樂,有蠻多網站的,下面幾個網站只是供參考:
channelclassics, nativedsd, hdtracks, eclassical, linnrecords, hyperion-records等等.

我也是贊成你堅決支持正版,不要去做那些P2P非法的下載,得到的幾TB都是偷來的. 但這幾個網站你如果逛得多的話,會發覺價格都不便宜,比你買實體LP或CD有時候都還貴.

所以這也是目前數位流的一個困境,就是有些人不用花錢就得到好幾TB的音樂,但有些人則是堅持辛辛苦苦的花大錢買正版. 我的感覺是若是這種畸形現象一直持續下去,數位流的市場到後來也是會走到一個盡頭. 尤其是那些發行冷門古典作品的製作公司恐怕會撐不下去,或是越賣越貴!

Monte920 wrote:
這幾個網站你如果逛得多的話,會發覺價格都不便宜,比你買實體LP或CD有時候都還貴(恕刪)


這是實情

有人說,因為高音質檔案沒有DRM,他們已經估算了,買的人會分享給五個人,所以就訂定了這個賣價

不然,買CD或SACD或是藍光Audio,可能花費差不多的價格(有些還會比較便宜),但是日後還有重出售的可能
買檔案就沒有再出售的可能了

不過,很多音樂在台灣並沒有發行,跟這些網站買,只能是唯一選擇
+++先生 wrote:
唱盤紅白線輸出>唱頭放大輸出USB大頭>大頭轉小頭的USB線>HUGO>耳機
如果不能類比轉數位

那是否能
唱盤方頭USB插機身另一頭正常USB公頭(原本這條線是唱盤連接電腦+軟體錄音用)>
搭配轉接線正常大小USB母頭轉MINI USB公頭>插入HUGO用MINI USB輸入輸入數位訊號


這兩個是同一回事, 轉接頭再換轉接頭沒特別意義, 如果原本接法沒聲音, 再轉接一樣沒聲音


+++先生 wrote:
還是用下圖這台類比轉數位音訊

唱盤紅白線類比>類比轉數位機用同軸輸出>同軸接HUGO


這就可以, 可是音質不會好, 除非是用昂貴的A/D轉換器, 不然音質會變形, 不建議
(若不特意追求音質想玩玩看可以, 類比轉數位器不貴, 幾百元就有)

+++先生 wrote:
為何黑膠唱盤可以用紅白線插喇叭主機(右二)再用主機上3.5mm接一般耳機聽
卻無法用唱盤接hugo?
想用HD800s聽黑膠唱盤...


紅白線插喇叭主機, 喇叭主機單純是把類比輸入經過放大器來推耳機, 純粹類比to類比, 當然會有聲音

唱盤類比就無法接HUGO的數位輸入, 因為訊號類型不相容, 類比to數位一定要經過類比轉數位轉換器


我覺得你先要了解數位訊號跟類比訊號有什麼差異, 網路上有很多文章, 了解一下你會比較有方向

堅持要直接用黑膠聽的話建議還是不要經過A/D to HUGO

不然就單純用你的唱盤功能轉成數位音檔, 再用電腦透過HUGO撥放比較有意義
未來有個人會需要你

白鷺鷥 wrote:
不然,買CD或SACD或是藍光Audio,可能花費差不多的價格(有些還會比較便宜),但是日後還有重出售的可能
買檔案就沒有再出售的可能了

不過,很多音樂在台灣並沒有發行,跟這些網站買,只能是唯一選擇...(恕刪)


我沒有買過這類檔案 因為我的數位檔大多都是自己轉檔來的

但我覺得這些數位檔的音質勝過CD的機率是存在的,因為很多唱片公司壓片的技術和品質都很差

像是同一張唱片,通常歐洲版聽起來比美國版好,日本版也不錯,最糟的就是大中華版或台灣版,也是同一個意思....


rivegauche1979 wrote:
同一張唱片,通常歐洲版聽起來比美國版好,日本版也不錯,最糟的就是大中華版或台灣版(恕刪)


從二十幾年前開始聽CD就有此傳聞,心中一直懷疑到底是不同版本CD中的內容原本就不一樣呢? 還是CD播放機對於不同壓片產生不一樣的結果

但是在10年前,我自己做了實驗

用不同電腦、不同CD/DVD-ROM來擷取不同版本的CD (不同管道買來的不同包裝、SACD的CD層)、或是網路下載來的(不知某人用哪台機器擷取哪個版本的CD)

發現一個令我驚訝的事實

所有"我看到過的"音樂檔案都一模一樣;使用檔案比對軟體比對,發現這些音樂檔案僅僅只有本體前後的0長度不一樣,除去這些沒有聲音的0,音樂本體是一模一樣的

加以我都是匯入電腦使用網路播放機聽音樂,所以有了以上的實驗,哪個版本、哪個壓片,對我來說都不重要了,因為音樂本身是一樣的

如果是使用CD播放機的網友,我想,不同的壓片還是有可能產生不一樣的聲音

現在我還沒做過的一件事,就是去買那些唱片公司網站上的CD品質音樂檔,來跟我的CD擷取比較

白鷺鷥 wrote:
從二十幾年前開始聽CD...(恕刪)


我自己是買過同一張流行專輯(演唱會版)的港版和台版
雖然我覺得兩地這麼近,應該沒差別,但台版的上下截就硬是被砍掉了,不知為何?
難道這樣子壓片會比較迅速? 還是壓片前的處理不夠謹慎、經過了廉價的機子、所以頻寬被截掉了?

Adele的CD之前音響展有賣英國版的、聽起來還真的比台灣好聽(但差距不大、或許只是心理因素?),或許是片子材質的關係?

雖然完全不懂電學,但我一直相信,訊號應該不只0或1這麼簡單,一定還有其他變因,只是人類還沒將其定義而已
(也因此不同數位線的聽感會有明顯差距)

讓我想到年少時物理老師在課堂上問過的有趣問題,他問兩個分子結構和密度一模一樣的東西、為什麼還是會有不同?
同學們想了一堆答案都不完全對,最後他說,就算分子沒有亂跑,它在原地旋轉的速度總可以不同吧!
或許這個例子不盡正確,但當時老師在講台上一邊講一邊旋轉的樣子讓我印象深刻,從此也帶給了我許多面對不同問題的不同思考方向 :)

壓片影響很大,選用的塑料透光度,塑料的平整度,鋁箔的品質,
再來是壓片的品質,蝕刻痕跡清不清晰,都會影響到讀取,
尤其一般CD機是一邊讀取(一邊晃動)一邊唱1:1的速度在跑,
有實驗過用爛壓片的CD轉成檔案再用Audio專用光碟片重燒,再給CD唱聲音比原本的好



白鷺鷥 wrote:
從二十幾年前開始聽CD...(恕刪)
rivegauche1979 wrote:
雖然完全不懂電學,但我一直相信,訊號應該不只0或1這麼簡單,一定還有其他變因,只是人類還沒將其定義而已
(也因此不同數位線的聽感會有明顯差距)...(恕刪)


其實數位訊號就是0或1那麼簡單沒錯

不同數位線理論上的聽感也不可能會有明顯差距

單就"理論"上來說, 訊號傳遞, 數位比類比單純許多, 受干擾也小很多

數位線的差異絕對沒有比類比線大, 甚至幾乎沒有差異


那單純 0跟 1為什麼可能會有差?

簡單來說就是外在因素導致誤判, 0變成1, 1變成0

但是判定準位有一定的壓差範圍, 只要大於上限就是1, 小於下限就是0

一般標準的線材傳輸電壓都距離判定標準有一定空間, 大一點或小一點並不影響判讀

這也是跟類比訊號最大的不同點, 也是線材差異小的最大原因

沒有大一點的1或小一點的0, 1就是1, 0就是0

這也是為什麼沒有人會擔心線上音樂商店販售的音樂, 會不會因為爛爛的網路線而讓下載的音樂比較難聽
(當然音訊下載可以做內容檢查, 這跟直接聆聽比起來資料正確性高很多)

那如果0,1可能誤判, 為什麼聽不出來? 簡單來說就是數據夠大夠長

一般CD規格是16bit, 2的16次方, 也就是每個取樣點65536種聲音數據

取樣率 44.1KHz = 每0.0023秒採樣一次

假設其中有一個位元的0/1誤判, 在瞬間0.0023秒發生65536範圍內1個音色變化

聽的出來真的就可以稱得上是神了...


不過實際上當然不可能訊號非常完美

USB供電不穩, 線材傳遞的RC delay, 阻抗造成的電壓變化, 接點問題, DAC端接收能力等等

在在都考驗0跟1的判讀

而且數位音訊的傳遞是"已讀不回"的, 不像網路封包還可以前後檢查做錯誤補償

0,1的誤判是隨時隨地在發生的

好的數位線材基本上就是減少線材干擾01判讀的影響, 不管是材質, 絞繞技術, 還是接觸端子等等

當然, 要01誤判並不是那麼容易發生, 實際上發生的機率很低, 因為有判讀範圍

這也是為什麼有很多人強調USB線只要是沒偷料符合標準規範的線材即可

理論上幾百元的標準USB線材跟幾萬元的純銀USB線在數位音訊上誤差值小的可憐

即使實際上的確有差, 在線材設計上也可以更加降低干擾, 但差異絕對沒有你想的那麼大

影響比較大的反而是傳送端跟接收端的能力, 而不會是線材的差異
jpsu wrote:
樓主真的對音響完全...(恕刪)
未來有個人會需要你

臭酸石頭 wrote:
壓片影響很大,選用...(恕刪)


借版問一下
請問臭酸石頭大大
您的唱頭剛來的時候就是水平的嗎?
我剛搬回家的時候頭超歪
整個蓋頂向外頃
我搞了好久,終於有一點平了
您的也是這樣嗎?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