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老器材就是好?有看到這種說法,你覺得是真實的?還是誇大的?


只是有興趣 wrote:
並不會,因為這個就...(恕刪)


這個例子僅僅是美國悍馬而已..,並不是通例哦!~~
如果我硬要說悍馬車的詬病..,它那個變速箱跟齒輪比真的不怎麼樣!~~
再來..,美國人設計的引擎都是 OHC 引擎,那這種引擎的目的跟歷史有多久呢??有沒有 out-of-date 呢??就請您自己GOOGLE與心證了...

那如果我硬要說..,當初收那些老 Porsche 993 的人,既使是只剩下 body,其他通通都報廢的 old boy 是不是何其幸運?!..買價頂多美金七,八萬 MSRP 的東東,您看看!過了那麼久的老廢物居然轉個手賣給 TechArt,RUF CRT..,躺著賺也十二,三萬美金進帳??...這樣有天理嗎??...

好了!..,扯遠了...

寧與同好爭高下,勿與傻瓜論長短...
小弟沒接觸過老機, 事實上也只粗略的接觸一些低價器材而已,
不過就小弟的理解, 這幾十年來雖然數位進步得很快,
但數位的零件進步永遠是在求:

1.體積要小
2.成本要低
3.速度要快
4.產能要大

但這些對音質來說都沒什麼影響,
因為數位化進步的方向本來就跟音響所追求的東西不同.
甚至可以說, 音效晶片的進步,
其實只是為了將數位訊號能還原到更接近原始的類比訊號而已.
而類比訊號的處理, 幾十年來的進步相當有限,
因為材料的改變, 有更多更便宜的元件可以使用,
但這些元件一樣是著重在生產/成本上,
元件的特性並不見得比較好, 或甚至只是足勘替代使用而已.

也許也有些特性曲線更好的元件被創造出來,
只是如果成本不夠低, 就也不會被拿出來使用.
那麼當然更不會有針對這元件去發展設計的電路了.
相較起來, 走過了幾十年類比訊號處理的這些老元件老電路,
更顯得成熟許多.

懶人包:

數位流的進步很快, 但進步的方向不是在於音質.
說老音響便宜其實是有個迷思的...
很多人推崇的1970-80年代老機器,在當年也都不是一般人家買的起...
早年家裡能有一台MARANTZ或SANSUI收音擴大機是一件很風光的事...
現在的低價可是以前的高價...
過了三四十年的通貨膨脹,當年的價格在今日看來當然便宜...
同樣的..現在的百萬機器,30年後的二手價也不會是那麼高不可攀...
在這個前提下,比較新舊世代的設備時,實在沒有必要拿價錢來談...
我的常常更新部落格:http://myrmidomphotomusic.blogspot.com/

李政新 wrote:
小弟沒接觸過老機,...(恕刪)
很不想討論這題目,但是看到懶人包就不得不說兩句
就機構而言幾家做CD的都一直有在改善,如Esoteric VRDS 精確又耐用,二手的也不貴,
D/A或數位流更不必提了,做LP的Linn主力早就轉到數位流訊源,其他隨便就可以點上十家,Weiss, Lumin, Aurender, Burmester, Bladeus, Ayre, Chord, MBL, Playback design, MSB, EMMLab...,這些機器的最佳音質可以和類比相提並論的
音響科技如果是依音樂性發展為何新一定不如舊?

jimmywu97 wrote:
很不想討論這題目,...(恕刪)

Weiss, Lumin, Aurender, Burmester, Bladeus, Ayre, Chord, MBL, Playback design, MSB, EMMLab...
好樣的,10萬起跳.
純音響是工藝,不只是科技

以前的廠商製造器材,往往是以工藝品的角度來做產品。
但現在廠商都是以產品的角度來生產。

當然現在也有以工藝品角度來生產的HIEND 器材 ,只是價格也是HIEND

所以大多數人都會覺得以前的音響比較好
>>這些機器的最佳音質可以和類比相提並論的
>>音響科技如果是依音樂性發展為何新一定不如舊?

您可能誤會小弟的意思了喔...
小弟可從來沒說"新一定不如舊"這種話啊.
科技永遠是朝進步的方向發展,
如果越新的越差, 那何來進步之說?

但其實您自己已經幫我說出了答案:
"這些機器的最佳音質可以和類比相提並論"

就像我說的, 在音響的領域, 一直在追求的卻是回到最當初的類比訊號,
能越接近就代表越好越棒
那這幾十年所謂的進步是什麼?

進步的是數位資料的儲存技術,
進步的是數位資料的處理技術,
進步的是數位資料的處理晶片...等等,

那麼這些跟音質有什麼關係?
聲音本來就是類比訊號, 我們為了把聲音儲存起來,
對聲音的類比訊號加以破壞/編碼/壓縮/濾波...等等的處理,
然後在要播放時, 再把這些已失真的東西, 儘量還原成當初的類比訊號,
這個過程叫進步嗎?

好吧, 它的確是一種進步, 數位資料儲存處理的進步.
但它是聲音的進步嗎? 值得多想一想.

P.S.
樓上那位 慈濟一哥 講的, 也正是我的看法.
所以老機的好不在於它的聲音無人能敵,
而是要達到那些經典老機的聲音, 沒花個 x 來萬是沒得比的.
(x 看是要填幾十還是破百...)
其實說老實話..,電腦能處理的"數位"部分像 IC chip 越來越進步這是不爭的事實!!~~你可以試試看如果在 Mac mini 還是數位濾波的部分用用看老的美國軍規油質電容..,我保證效果一定比用三洋還是Nichicon的便宜電解電容(任何技術,封裝規格皆遠優過老油質電容..)打假的...

可是問題"類比"的部分不是這樣的..,好電路永遠就那幾種經典,其他的線路都是在既有的規範下稍作潤飾與修改(有興趣詳參友站 MyAV chichin,成大蘇文鈺教授的一些有關電路學的文章..),材料,應用的材料科學呢??..智人科技走那麼久要真正上得了市場販售我想可能大部份只是為了 cost down 成本達到近似的 cp 值...

我試問..,M.Benz 2000 年後內裝使用大量的環保用漆,那請問這種新製程的用漆撐得過三四年不掉漆嗎(可生物分解,現代科技之下的產物..)??北美最有名被詬病的案例就是 M.Benz R170 SLK 320 內裝...

說到真空管,李茲線..etc 這些戰後禁用的劇毒東西..,人類的歷史回得到二戰1943~1945 之前當初不計任何代價只為縮短時間,以有限的土地,人力,資源成本去取得戰後的最大利益嗎???...

台版 永不妥協 千人罹癌 RCA判賠5.6億: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50418/36500667/

在台資產7億 RCA快吐錢: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50418/36500685/

諸君,請想想看這些見證人類戰火浩劫的老古董有任何可能性能夠再被製造嗎???那我想我門真的應該要去擔憂的恐怕不僅僅是"我的音響好不好聽?"這種生於安樂的議題了...

Good luck!~~~
寧與同好爭高下,勿與傻瓜論長短...

李政新 wrote:
>>這些...(恕刪)

"音響的領域, 一直在追求的卻是回到最當初的類比訊號"這是哪一個具有公信力的機構說的?現在都數位化的時代了.為何要走回頭路?現在錄音室還在以前類比時代嗎?不是吧.不懂?解析輸人就說新的機子太數位化.音響性好但音樂性不好.這又是哪個有公信力的機構說的?所以我真的想說.是你們的聽感跟不上潮流了.就像喜美4帶出來時很多人說喜美偷料沒裝前大樑.試問現在有幾款轎車前面還裝一根很重的大樑.我還是認為時代在進步.沒理由擴大機一直原地打轉沒進步.如果太解析是原罪.那新擴大真的很可憐.
ayrtonyang wrote:
'音響的領域, 一...(恕刪)


是我講得太不清楚嗎?
聲音原本就是類比訊號不是嗎? (假設原聲是 A)
那我們把它數位化儲存(錄音取樣), (數位化後叫 B, 已失真)
然後要聽時再把它還原回類比訊號(DAC 做的事), (還原的類比訊號叫 C)
然後音響數位流的進步,
就是儘量讓 C 變得更接近 A 不是嗎? (所以才各種提高解析度, 提高取樣率, 波形還原演算法)

走數位化的原因是什麼有想過嗎?
它的優缺點是什麼?

知道的話就不難理解了.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