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關於次世代音效的迷思

uglycat wrote:
首先感謝 BHMze...(恕刪)


之前漏看您其實已經有一台不錯的CDP了
如果以音樂為主
只差一台兩聲道擴大機了
綜擴也有優秀的(上面網兄說的不要用綜擴應該是指"環擴")
10萬以下的級距中, 綜擴不見得會比前後級差

我本身不是Dyna的用家
所以經驗有限
聽過好聽的搭配是Ayre和您有提到的MBL, 還有一個是Simaudio
都是不便宜的牌子
如果不是剛巧聽過AX-7e推1.8 mkII
我應該也會推薦試試這樣的組合
但您的CDP不同(朋友是用micromega)
所以我的經驗也只能當參考

重低音的話我最喜歡Velodyne的表現
MK和SVS也都很不錯
其他沒親自聽過的不敢說
您可以依照預算去找這些牌子的合適型號
應該都不會差




ryankkkk wrote:
是的~問題不是出在喇叭本身
而是喇叭的用途配置跟訊源的分配上面

好的重低音並不是靠音量大
而是超低頻帶來的深沉扎實的質感
所以一般情況形容重低音的聲音會用"低頻量感"而不是"音量"來講
因為好的超低音並不需要"非常大"的音量來顯現力道


感謝大大熱心指導。
你的形容非常容易理解,重低音的確是我所過度忽略的。我應該再去音響店實地聽聽看才是。

ryankkkk wrote:
MKII...不是專職的重低音
在先天設計上就不同(可以低但畢竟不是專職)
二來綜括在輸出訊號時依設定的不同很可能也沒有輸出超低頻(100Hz)的部分給MKII
或是有輸出訊號但是因為MKII的中音喇叭還需要推1k的部分所以沒辦法中低兼顧


我目前所用的環擴的設定是關閉sub輸出,將超低頻輸出設定由左右聲道來發出。當然,SR-18可輸出到多低的超低頻給左右聲道喇叭,我不清楚。

另外,SR-18 同時兼作音響與劇院系統的擴大機還有個問題。當我把左右聲道輸出設定為 Large (含低頻輸出)時,sub 就會變成 inactive。所以,在我還沒買二聲道綜擴之前,若有了重低音,當我要在看電影與聽音樂之間切換時。我必須同時切換輸出的設定。否則當聽二聲道CD時,超低頻將無法由主聲道發出。有點不方便。除非,二聲道CD音樂播放時,超低頻也能由重低音來負責,但我不知道SR-18有無這個功能。

ryankkkk wrote:
如果你真的要以音樂為主的話...
別花錢買"縱擴"....
買一台好一點的二聲道擴大機跟一台CD讀取裝置來推MKII
這樣音質應該可以大幅提升...

要提升音質...
從注重音質表現的二聲道系統訊源著手才是扎根的治本之道, 不然喇叭部分怎麼砸錢效果也還是有限

不過這種砍掉重練法必須暫時犧牲掉看電影跟打電動時的樂趣就是了,等日後再慢慢去把5.1建構回來
(PS3跟你目前用的縱擴到時可先頂著用),切記要讓二聲道跟多聲道各司其職喔


這裡的難處,對我來說,就不只在於預算,還在於空間。我實在很難在不大的客廳裡擺一套5.1(7.1)再加一套兩聲道,雖然我知道那樣才是王道。所以目前我才會用音樂性比較好的Marantz SR-18 來當作自己的AV環擴。

我原來的想法,是等買了較好的二聲道擴大機後,用目前的AV環擴作為左右聲道的前級,後級則交給二聲道綜合擴大機來處理,CDP也直接接至綜擴。這樣就能將2聲道與5.1聲道整合在一起。當然,可行性與校果如何我還不知道,而且這樣聽起來無法與完美的劇院系統相比,但如果有個80分吧,我也可以接受了。


BHMzero wrote:
之前漏看您其實已經有...(恕刪)


感謝您建議的品牌廠家,我再找時間去聽聽看。
說到CDP,真的是不同的機子聽起來聲音不一樣 (擴大機/喇叭相同)。這部分沒親自比較過還真的想像不到。

唉!影音系統真是搞死人不償命的玩意。

uglycat wrote:
我原來的想法,是等買了較好的二聲道擴大機後,用目前的AV環擴作為左右聲道的前級,後級則交給二聲道綜合擴大機來處理,CDP也直接接至綜擴。這樣就能將2聲道與5.1聲道整合在一起。當然,可行性與校果如何我還不知道,而且這樣聽起來無法與完美的劇院系統相比,但如果有個80分吧,我也可以接受了。


熊熊想到一台
Arbiter V6
已絕版, 二手市場有機會找到
我沒親耳聽過但網上評價不錯
聽說是以dyna為調聲基準
也有bypass
不介意台製的話可以參考看看

跟Arbiter V6同宗的還有DA&T A-25
應該還有新品...吧?
原生無壓縮的LPCM:16bit/48K或24bit/48K,96K以上極少故不予討論。

16bitx48k=768k (這是單一聲道,若為24BIT/48K,則24x48=1152K)

768kx6聲道=4608k (未壓縮的6聲道LPCM,8聲道則乘8)

有損壓縮:

全碼DTS:4608 除 3=1536K (網路的BRRIP版影片,多為此種從TRUEHD或DTS-HDMA降轉的全碼DTS)
半碼DTS:全碼1536K 除 2=768K (受限於碟片容量,DVD多為此種半碼DTS)

DD-PLUS:壓縮比和全碼DTS完全一樣,只是公司不同。

全碼AC3(DD5.1):640K
一般AC3(DD5.1):448K或384K(DVD常見的音效格式,壓縮比很高,音質自然更差)

無損壓縮:TRUE-HD或DTS-HDMA均為無損壓縮,音效被提升到24BIT/48K,壓縮比約為60%,和FLAC、APE差不多。

所以大致可以這樣比擬:
TRUE-HD、DTS-HDMA:相當於FLAC、APE
DTS:相當於320K的MP3
AC3:相當於128K的MP3

DVD有時會容納兩種音軌:6聲道AC3與未壓縮的二聲道LPCM,只有在播放未壓縮的二聲道LPCM時,二聲道音響才會勝過多聲道的AC3或DTS,如果都是播放DTS或AC3,除非音響檔次差別非常大,否則二聲道不可能勝過多聲道。






BHMzero wrote:
熊熊想到一台Arbi...(恕刪)


我上網找一下 Arbiter V6, 訊息不多,但 DA&T A-25 比較詳細。

A-25隨藕式純A類綜合放大器

看來
1. 耗電量應該不小,嗯,不知家裡的視聽回路是否能穩定供應這麼大的電流?(不過,電漿電視+目前的環擴+PS3, 加起來上千瓦,實力也不容小覷,哈哈)。
2. 純A類不是零負回授設計吧??(我只知道有這個名詞)
3. [A-25本質上是一台中功率的綜合放大器(25W / 8Ω 50W / 4Ω)不過卻是一台道道地地的高電流放大器,只要所搭配的喇叭效率不低於88dB,它所能輸出的電流是絕對可觀的,因此不論書架或落地喇叭它都能勝任愉快,但如果能搭配優質落地喇叭您將更能體會完整的音樂饗宴。]

那麼,1.8 MKII 效率是 86dB, 是不是代表可能推不動呢?
Sensitivity (2.83 V/1 m) 86 dB
IEC Long Term Power Handling 250 W
Impedance (nominal) 4 ohms
Frequency Response 28 Hz - 30 kHz
lolo258 wrote:
原生無壓縮的LPCM...(恕刪)


大大您太專業了,我恐怕要多拜讀幾回才能完全理解吸收。

只是最後的結論我不太瞭解。

AC3:相當於128K的MP3。 <-> 一般AC3(DD5.1):448K或384K
這兩者不是不一樣嗎?或意思說 384/3 = 128, 也就是兩個聲道分配到的只有 128k, 所以相當於 128k 的MP3 的音質?
那不知二聲道的CD, 數據是幾K?

我前面指二聲道比多聲道好,是指用二聲道音響聽音樂,效果比多聲道劇院系統聽音樂好。所以如果聽音樂比重高,似乎在預算配比上要強化那個部分。因為我們可能整天開著音響放音樂,卻不太可能持續放電影。但如果以劇院系統為主,則毫無疑問將是另一種作法。
我建議重低音一定要買, 可以不用買貴的一兩萬的就可以中央聲道也要買, 以可以 match 你的主聲道為優先.至於還繞, 你在裝時有沒有做音箱? 還是只有釘在天花板上?
再來就是設定的問題. 聽CD 時, 最好應該是用 Marantz CD player, 類比到 Marantz SR18, 用 Biamp 分別接高低音, 用 Pure Direct. 切斷所有的 SR18 解碼功能, 就是把 SR18 當成一體式前後級來用.
其他的 DVD 就用 Coaxel 接到 SR18, 所有都設成 Large. 重低音用Normal. 用Source Direct.

至於BlueRay, 我是建議你買一台可內解DD Ture, and DTS Master 的機子, 像是Pioneer 的 雙Wolfson 解碼晶片機種, 用類比像CD Player 一樣, 也是關掉所有解碼功能. 說真的,如果要有那樣水準的音效率. 不管什麼時候買都要約2萬元, 雖然以後會有2千元的 Blueray player, 但音質不可能一樣.看現在的 CD player 就知道了, 二千和一萬的機子聲音差很多.

另一個建議中央和低音一定要的原因是 less processing. 如果你所有都有, 解碼就只要把該聲道解出來就可以, 但是記之, 解了後還要把中央聲音分給左右聲道, 重低音分給大家, 聲音會不好.

等所有都解決了, 可以升級線材, 不用很貴的, 要quality 好的, 可以和店家借來試, 滿意再買.

再來是後級升級, 但要很明顯感覺到比SR18好, 大概要10萬以上了. Bryston 可考慮
Antus wrote:
我建議重低音一定要買, 可以不用買貴的一兩萬的就可以中央聲道也要買, 以可以 match 你的主聲道為優先.至於還繞, 你在裝時有沒有做音箱? 還是只有釘在天花板上?

Antus 兄非常感謝您的回應,看得出來您對我所用的系統相當瞭解,一定是Puro級的。
但不知您可否指點如何知道重低音能 match 主聲道呢?重低音恐怕沒法拿來試聽。而且我對重低音沒經驗,搭不搭其實不知道。

至於環繞,我是訂在沙發後方直立木櫃牆面上,喇叭面朝電視方向,沒有裝音箱。當初店家說那款本來就是直接嵌入在牆壁內的。我的兩支嵌入式喇叭嵌入寬約四五公尺以上(兩支間隔約三公尺),高度不度一公尺,深約40cm 的木櫃空間中。

Antus wrote:
再來就是設定的問題. 聽CD 時, 最好應該是用 Marantz CD player, 類比到 Marantz SR18, 用 Biamp 分別接高低音, 用 Pure Direct. 切斷所有的 SR18 解碼功能, 就是把 SR18 當成一體式前後級來用.
其他的 DVD 就用 Coaxel 接到 SR18, 所有都設成 Large. 重低音用Normal. 用Source Direct.


這段話我還不太懂(Biamp, Pure direct)。但我的CDP同時用銅軸輸出數位音訊,以及 Unbalanced Analogue 輸出類比音訊。擴大機這邊設定是由類比輸入。擴大機有個 Source direct 的選項,說明書說是不經過擴大器的高低音控制電路 。不選s-direct 時,可用 tone control 的 bass 或 treble 來增減高低頻的比例。選 s-direct 時則不能增減。

不過,這台 SA11sa 當初買來接上時,聽起來的卻沒有完敗我原來低價 NAD CDP的感覺,覺得細節變多但變得較亮,好像中低頻不夠厚,聽起來不平衡。(比起舊機,還有現場聽音樂會的印象) 不知是不是自己的錯覺。

DVD因為有接卡拉OK的任務,所以是用RCA接到卡拉OK機,再接到SR-18的RCA input。至於 PS3, BS tuner 則用光纖接到SR18。

Antus wrote:
至於BlueRay, 我是建議你買一台可內解DD Ture, and DTS Master 的機子, 像是Pioneer 的 雙Wolfson 解碼晶片機種, 用類比像CD Player 一樣, 也是關掉所有解碼功能. 說真的,如果要有那樣水準的音效率. 不管什麼時候買都要約2萬元, 雖然以後會有2千元的 Blueray player, 但音質不可能一樣.看現在的 CD player 就知道了, 二千和一萬的機子聲音差很多.

雖然我目前給 BDP 的順位排後面,但將來若買的話一定是選擇至少能匹配目前系統等級以上的機子。否則似乎沒什麼意義。

Antus wrote:
另一個建議中央和低音一定要的原因是 less processing. 如果你所有都有, 解碼就只要把該聲道解出來就可以, 但是記之, 解了後還要把中央聲音分給左右聲道, 重低音分給大家, 聲音會不好.

你的意思是說擴大機要將中央聲道與重低音解碼給左右聲道,增加擴大機負擔,讓聲音變差嗎?目前我還是有比較差的喇叭擔任中央聲道,至於重低音也只分給左右聲道。

Antus wrote:
等所有都解決了, 可以升級線材, 不用很貴的, 要quality 好的, 可以和店家借來試, 滿意再買.
再來是後級升級, 但要很明顯感覺到比SR18好, 大概要10萬以上了. Bryston 可考慮

不知道要發揮 1.8MKII 等級的線材,目標價約一米多少?從一米幾百到上萬的都有,合理性我沒概念。
至於後級,10萬以上應該是一定要的。SR18當初家人購入時,價格都要九萬多了。但是,您的意思是前級就用SR18即可,是嗎?
我建議先把現有的器材以及空間調整好, 再來看看需要什麼新的器材.
樓主 uglycat 兄提到後環繞的包圍感不佳, 很有可能只是因為各聲道喇叭效率不同, 擴大機自動調整不佳, 造成音壓不均的問題.
我建議先買一個音壓計, 不要相信環繞擴大機的自動調整, 一個聲道一個聲道地調整, 很多時候就算是普通的器材好好發揮都會有出意料的效果. 音壓計是劇院系統很重要的一環, 一開始需要學習一下如何使用, 但是之後會少很多麻煩, 很划算的投資.
第二步我建議改善空間, 如果場地不大, 那駐波可能是個問題, 這比較困難, 需要比較專業的知識以及器材, 但是空間很大程度地決定了一套系統的表現, 可以多找找其他玩家的心得, 或是請專業人士幫忙, 有些音響店業者就是很厲害的高手, 多聊聊多問問一定會有收穫的.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