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音樂性用比較白話的說法就是各家器材的調音後聲音的演繹結果,是比較偏向軟體面的東西。
舉例來說一位小提琴家,雖然他的器材:小提琴的音色也許只是普通水準,但他仍然可以演奏出悅耳動聽的音樂。
這裡的小提琴音色就是指音響性,小提琴家演奏出來的結果就是所謂的音樂性。
普通的音響性雖然一樣可以達成良好的音樂性,但是如果音響性更好的話,更能大幅提升音樂性的水準。
這就是所謂工欲善其事(音樂性),必先利其器(音響性)的概念
pariah.T wrote:
以上討論串 有人講對有人講錯 或是半對半措
還有人拿偶像歌手舉例更是匪夷所思
我認為音響雜誌講的沒太複雜
音響性就是指錄音的成果 音樂性是指演出者的詮釋
且一般音響雜誌比較不會去比較 時下一般人愛聽的這些流行歌曲
因為它們通常大部分都不具備音響性也不具備音樂性
這無所謂對錯 聽音樂開心就好 要做研究還是做其他選擇吧
有機會我們再聊
誰跟你講音響性是在講錄音的成果的?
這個項目是在評論音響器材的基本素質.表現力(音像.音場.定位.控制力.延伸.細節等等)
但經過拜讀各大網站,也得到一個心得 : 關於音響常常溝通困難 各有標準
對於同樣的一曲音樂, 表達的描述字眼以及用詞方式 常常是不同兩件事
這或許是因為 使用的器材 & 空間環境以及聆聽者的主觀聽感不同
所以, 常常是導致盲測 現場評比等等方式 直接比較...
雖然沒有跟著去參與這些活動, 不過常常也會接收到 音響性 音樂性 這樣字眼
姑且以我拜讀過的文章, 接收到的訊息 用簡單方式表達 (不一定正確 有不同意見勿怪)
音響性 : 對於坊間常見的Sample音樂片 追求其音樂中特定項目的再現能力
針對器材的能力做研究
音樂性 : 對於坊間常見的Sample音樂片 追求其音樂中部分或全體表現的聆聽感受
針對樂曲演奏(包含錄音後製)內容做研究
個人認為 有幾種組合常見
音響性 音樂性兼顧並重
音響性優先 兼顧音樂性(或不重視)
音樂性優先 兼顧音響性(或不重視)
音響性音樂性都不兼顧, 很抱歉 這樣可能只是聽音樂 並沒有發燒
以上淺見 不管喜歡哪一種 都是花自己時間跟金錢, 不需要互相否定或輕視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