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

要說電源線,USB線,其他線都是騙錢的,那如果討論到網路線不就...Wireworld Starlight 8

把音響三大件換成「跑電訊號的器材組合、執行電 to 聲轉換的喇叭、影響聲波行為的房間」,再拿玩攝影的「機身/ 鏡頭/ 取景/ 控光」,來比擬玩音響的「前方器材/ 喇叭/ 擺位/ 房間聲學」,不難理解「人」對於「作品好壞」的重要性,也不難想像音響迷光砸錢在器材上,最多止步於好聽、對味,無緣於能稱得上厲害的好聲音。

「垃圾進垃圾出」一詞,在我個人的角度看來,就是「虎姑婆故事」的翻版,吿訴音響迷要乖乖聽話,定期升級器材。

在這個時代,不貪小便宜、不投機充胖子,就不難避開所謂的電子垃圾。電子產品的特性往往還高於消費者的實際需求、高於他操控工具的能力。

即使在大功率擴大機是一種奢求的古早年代,喇叭仍然是系統性能與品質的關鍵。在那個年代,降低系統的失真,靠的是提高喇叭的效率,而不是提高喇叭的線性。同樣的,「垃圾進垃圾出」的概念也不管用。

AV擴大機也能搭配很好的喇叭和外接很好的後級,擺位和房間聲學則是玩家各憑本事。

在兩聲道設備導入低管和DRC、選擇變多之前,就有音響迷拿環擴玩兩聲道。說個笑話:「環擴聽兩聲道音樂要用落地喇叭、開啟直通模式(等於是廢掉超低音喇叭和EQ/DRC),才會好聽。」

昂貴的器材、彆腳的調整、放牛吃草的房間聲學、糟糕的聲音,這不難見識到。

如果說沒聽過調得好的高價器材能發出什麼樣的好聲音,是見識不足。那麼沒聽過便宜的器材在厲害的人手上能玩出什麼境界的聲音,也是見識不足。
139140F

以前好像有位老闆曾說過買一對老頭子的Ktema然後盡其所能讓他好聽。

2024-04-12 12:03
Levelzero wrote:
AV 擴大機也能搭配很好的喇叭和外接很好的後級

以前在瘋 家庭劇院+2聲道 二刀流時, 網上看到有國外大老用 5 顆 B&W 801 D3 + 5 套 mono 前後放大機跟一顆重低音喇叭, 來玩家庭劇院, 當時想不透, 玩家庭劇院, 有必要搞到如此大的場面嗎 ? 直到看見 Abbey Road Studios 的 control room 也擺 5 顆 B&W 801 D3, 才恍然大悟我知識淺薄, 大老玩音響已經玩到錄音室的境界.

Levelzero wrote:
那麼沒聽過便宜的器材在厲害的人手上能玩出什麼境界的聲音,也是見識不足

我很想認識, 能夠用 20 萬預算輾壓 200 萬音響系統的神人, 請趕快幫我推薦, 我馬上出 30 萬請他幫我購買規劃. 然後脫手 B&W 803D2, AQ C2850, AQ A80. 此神人一曝光, 想必台笙/皇佳準備倒閉. 原先期待老實教真能搞出這樣的音響系統, 但事隔多年, 也沒看到他們賣的喇叭, 公開 PK 過 B&W 800 系列.
139140F

yngwiemore 老闆厲害👍器材不貴狀態威猛

2024-04-12 12:44
iauder220

To宅男工程師:真的是一分錢一分貨拉。

2024-04-12 15:35
"老實說"
雖然我是個賣音響器材,但我從不認為家用音響有多高深的學問.
這些高深學問是生產商該有的.使用者懂得欣賞她就行了.

但...空間聲學處理就真的有學問了
不過這些我只在自己的試聽室玩玩,不會介入使用者的空間
因為這些花費大,而且不會容易得到驗證(利用裝修去改"善").
特別是多數人的聆聽空間就是客廳.

「垃圾進垃圾出」是鐵則....
最近...高階AV音響器材市場低靡
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源頭....
片源的市場萎縮...很多都是由網路串流來看影片...
當然越好的器材還是可以撥出越好的效果.
但這個源頭(例如NETFLEX),的確扼住了不少的音效效果.
iauder220

To李明益:串流影片的品質真的是越來越好了。

2024-04-12 15:36
dida812

To李明益:串流音質的效果真的從來沒好過。

2024-04-13 18:21
有在幾位燒友家聽過雖然是平價系統, 但處理得相當好, 表現優異. 但最終都有一個共同的瓶頸, 就是聲音的質感不夠理想.  粗糙的聲音加超大的音量, 我大概都要花半小時才會習慣下來. 

比較有趣的現象是, 這類型的燒友往往很自負. 自負也是有道理的, 確實是將器材發揮得淋漓盡致, 不過批評別人花冤枉錢這點我就比較無法認同. 

貴的器材, 還是有它的價值. 有些人花了大錢的系統, 一開始調校的不大好, 確實很可惜, 但也許哪天經過高手協助, 高價系統的價值就表現出來了.
挖洗不良中年

steventsao.tw 客製化的精品,獨一無二,讚!

2024-04-12 19:11
steventsao.tw

挖洗不良中年 我只是覺得,每個人對 ”精品“的定義都不一樣,不是有著溢價卻讓人可以拿來炫富的才是好東西。言語間若有冒犯處,請見諒。

2024-04-12 21:01
以前幹電聲產品RD,碰巧學了揚聲器設計、測量技術、主觀評價(聽什麼、怎麼聽、怎麼描述)以及聲學一點皮毛,簡單說一下我怎麼嘴砲玩音響。

從臥房大小的音響室移到客廳玩,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單側靠牆,我的決定是改隔局,地磚也得重鋪過。然後是L型沙發會擋在一側的喇叭前,改買一字型。茶几會造成短延時反射音問題,聽了好一陣子還是徹掉。窗簾、地毯要摩改,沒摩改就只是薄織物、家飾用品。為了能輕鬆的變動吸音板、擴散板配置,請設計師在牆上弄點機關,隨時可以任意拼貼吸擴。

電視牆是留白的,喇叭不會被櫃子包夾、也不用讓喇叭踩著恨天高,還減少了異音、聲染和空腔疑慮。

逛咖啡版學到的:「有條件就講究,沒條件就將就」。我的選擇是對器材、線材將就多一點。
Levelzero

每個人對於什麼才是真正的好聲音,有著不一樣的想法。目標不同,對於孰輕孰重的認知,就會不同。

2024-04-12 17:15
啊吞啊

如果只聽聽流行樂得話,好像對空間也不需要太講究,可是如果聽的是古典還是爵士之類的,空間還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2024-04-13 10:05
Levelzero wrote:
昂貴的器材、彆腳的調整、放牛吃草的房間聲學、糟糕的聲音,這不難見識到。

買音響幾十年還真沒見識過
1.彆腳的調整
這如果說的是AV多聲道...就有可能,再怎樣也要各聲道音壓平衡,延遲設好(距離),有EQ的,不懂就別亂動
那如果是二聲道呢....以上那些調整都沒有...
最糟的情況就是喇叭及聆聽座位都靠牆...其他還會怎樣?(假設都不以線材與墊材或電供的介入下)

2.放牛吃草的房間聲學....
這說實在的....就我有限見識下真沒見過的.
有2百萬器材的用家,還沒見過空間比20萬慘的...
大片落地窗...會沒窗簾...會只有薄紗?
沙發會不夠大張然後家徒四壁....

反而...705在怎麼搞...也不會變805....
啊吞啊

同廠牌有自己的定價策略,當然不可能以下犯上,可是不同廠牌的商品當然此規範也不一定成立

2024-04-13 9:58
題外話
yngwiemore

人人解讀不同,音響世界無絕對

2024-04-13 11:13
steventsao.tw

yngwiemore 音響世界沒有,各取所需,但開始洗腦身分表徵,就出現很大問題。歷史中不會記載因為用過什麼而留名,只有物因為某人用過而留下紀錄。不是有個烏鴉喜歡往身上放七彩羽毛的寓言故事?

2024-04-13 11:29
CP值品牌如 Elac, wharfedale, Klipsch, Philharmonic Audio, Kali
聲學真實力本位'KEF
智商稅加奢侈稅品牌洽各大音響展音響雜誌
我正在看著你

DIY瞬間跟ELAC,KEF同等級,好厲害的功夫

2024-04-13 17:56
兩光騎士

dirtsa 請問以上你舉例的喇叭,朋友聽過幾對?

2024-04-13 20:52
dirtsa wrote:
CP值品牌如 Elac...(恕刪)

這位兄弟,聽音響的朋友。
小弟後學末進高深道理都不懂。
但是
Elac
Wharfedale
Klipsch
KEF
等級不太相同
是不是都CP值品牌,真的不懂
Philharmonic Audio請恕我沒聽過
不評論
這是「想要吃得好、又要吃到飽、還是大胃王,然後只帶200塊」吧。頻寬、音壓/ 動態、失真、房間大小/ 聆聽距離、預算,前面說過了,不貪小便宜、不投機充胖子。
挖洗不良中年 wrote:
有在幾位燒友家聽過雖然是平價系統, 但處理得相當好, 表現優異. 但最終都有一個共同的瓶頸, 就是聲音的質感不夠理想.  粗糙的聲音加超大的音量, 我大概都要花半小時才會習慣下來. 


不覺得這是將器材發揮得淋漓盡致,而是想將200塊 "花" 揮得淋漓盡致。說到自負,器材用得稍微好一點,眼睛改長在頭頂上的也不少。
挖洗不良中年 wrote:
比較有趣的現象是, 這類型的燒友往往很自負. 自負也是有道理的, 確實是將器材發揮得淋漓盡致, 不過批評別人花冤枉錢這點我就比較無法認同. 


重點在於什麼時候才能認清需要高手協助。花得起大錢的,在「識器、知味 (曉聲)、會玩」方面,都有相當程度的自信。(假如) 筆公司的廣告詞: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您只需要一隻好筆。投機想速成的不信嗎。
挖洗不良中年 wrote:
貴的器材, 還是有它的價值. 有些人花了大錢的系統, 一開始調校的不大好, 確實很可惜, 但也許哪天經過高手協助, 高價系統的價值就表現出來了.
  • 5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