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rek_Hsu wrote:
570 大你好小弟在...(恕刪)
我問你幾個問題:
1.雙聲道+綜擴 如果只用五萬元會不會讓你驚艷?
2.讓你驚艷的二聲道全數硬體所用的物料成本換算成全數5.1,約略估計肯定要多上五倍對吧
一台2ch發燒前級+後級 vs 三台2ch發燒前級+後級(整合的下降成本就當用數位電路抵銷掉好了)
一對喇叭 vs 五顆喇叭 + 該廠對應型號的SUB
我們不要說喇叭很便宜,這樣有失倍數公允,這樣好了,B&W PM1 算10萬元好不好(加上腳架)
這樣重低音也抓十萬元一顆差不多而已
線材 VS 很多線材,
請問缺了什麼的組合,其售價的差異幅度有沒有像我說的這樣
============================================================
講到這裡,你懂我要講的意思嗎?
至於你講的要用 AV2.1 OR STEREO 2.0 我都沒意見
而你說的二聲道看電視(是不是你打錯了字了),你想要講的是看電"影"吧
如果是這樣,這是你的自由意志,不管是不是自願或非自願情況,但是你不能說DOWNMIX可以掌握到
多聲道的表達能力。
Derek_Hsu wrote:
現在卡在AV+2.1 還是 綜擴+2.0 猶豫不決
不考慮5.1 是因為當時裝潢都沒留線 (當時沒考慮要裝)
沙發靠牆 客廳約9坪
請問若用綜擴+2聲道 看電視 會很奇怪嗎 ?
總覺得這樣組合聽音樂很棒 看電視 應該也不至於太差才對?
(電視40% 檔案影片 50% 音樂10%)
額~~
我應該就是屬於那個「很奇怪」,組HTPC+DAC+綜括+2聲道書架箱,的傢伙。
當初也有想過組5.1,但是自己聽音樂比較多,我大概是音樂65%,電影15%,PS4 15%, 電視5%這樣的分配,最後想說把資金全部砸在以音樂為主的系統好了,才變成現在這樣的系統。
電影跟遊戲很多時候特效聲音一般都比較要求要快要爆。很多時候一些聲音特效都是重低音在20Hz-40Hz這段的聲音,多數的書架箱的頻率響應蓋不大到這個範圍,比如說某個很紅的小書架箱的頻率響應是79Hz - 28kHz(±3dB)。我的音箱的頻率響應低音部分有到45Hz(±3dB),算是低音還不錯深的書架箱。場景的一些低音特效還算可以接受(不夠快,質感也不夠明確),但我看電影的時候會覺得一些聲音的表現太柔了,例如前幾天看的電影哈比人,片頭前面MGM的那個經典獅子吼聲,就給他不夠兇猛。

綜括兩聲道看電影還會有另外一個問題,電影很多時候場面大時,人聲台詞有可能比較不清楚。一般在5.1時候這方面是有中置音箱專門負責,所以也有人說在5.1系統裡面,中置可能環繞的兩支重要。
所以我覺得條件上看起來應該是AVR+3.1比較適合你的需求。
570 wrote:
而你說的二聲道看電視(是不是你打錯了字了),你想要講的是看電"影"吧
我看過一個奇觀,地點是在尼加拉瀑布附近的一個outlet裡面的Sony Store。
很大間的專門店,其中有一排的電視牆上面的一台Bravia前面用了音箱架放了一對PSB Imagine Mini。
然後播放的是當地的電視台的電視頻道。
這間專門店也有個視聽室然後...仍然是賣PSB的音箱。
好拉,我知道PSB是加拿大品牌,但我應該是在Sony Store專門店阿!?
怎麼店裡面沒有Sony自己的劇院組合?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