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要這麼解釋音響的好壞,可以嗎?

討論著,又吵起來了.....
曾聽過音響玩家感嘆過聽音響不過是在聽"罐頭音樂"..
小弟始終認為有"現炒"就吃現炒的,沒有的話偶爾吃吃"罐頭"也不賴,
只是要執著到比較誰家的蔡琴嘴巴比較大、丹田比較有力的話.....
如此一來,聽音樂好像變成一件疲勞的事(傷神又傷錢)...

chiang:人願意把15年的青春歲月奉獻給你.......想想自己何德何能啊!
小弟大致的感覺是
小眾演唱會 > 高檔音響(30萬以上) > 現場演唱會 > 便宜音響
現場演奏 > 高檔音響 > 便宜音響

那個老問題, 音響效果是等差, 價格是等比...
diy是解決這問題的方法, 但技術難度較高

原以為不再想去聽演唱會, 因為大型演唱會的失真太嚴重了
直到聽過幾場數百人等級的, 距離歌手與喇叭夠近(10~15m以內)的演唱會,
就知道距離夠近時, 場地夠小時, CD音響仍難跟現場音響比
但這感想是見仁見智啦~ 沒有一定對錯, 只是若沒聽過這種小型演唱會, 我建議是一定要去聽聽看
ayler wrote:
小弟大致的感覺是小眾...(恕刪)


這裏的討論之所以會「脫焦」
是「什麼是好音響」(原PO的議題)這個「客觀因素較高」的議題,
跟「什麼音響讓我快樂」這個「主觀因素較高」的議題,混在一起了

況且
影響這二個議題的因素,還有部分是交雜在一起的,不是完全分離的
這就讓這個討論更加困難(容易脫焦之意)了

聽現場演唱會、音樂會
聽到當然是最「真」的聲音
再爛,也是「現場、真」的聲音

音響,不過是不得己的方法
因你沒辦法聽「過去的音樂會」、「你沒時間去參加的音樂會」、「你買不起票的音樂會」
音響,是讓你可重複享受音樂的手段

但,唱片、音響,不僅僅是「現場、真」就夠了
況且,它也無法「百分百的真」
而是在「重現真實的聲音」時,也加入了一些調味
有些是技術上的不得不然,像早年黑膠唱片音訊的壓縮(RIAA)
有些是錄音師的口味使然
即使錄音「百分之百」真
重現的器材,也沒辦法「百分之百」傳真

雖然有這些因素涉入
但「傳真」一直是音響器材最高目的

雖然,「音響器材」有它「客觀的數據」
但是,它的任務卻是要重現「很難用數據表現、無具體形式」的音樂
而,人在聽聞「音樂」後,因受極複雜的情感因素影響,演繹出來的「感覺」就更趨複雜了

就是在這麼多因素交互影響下
這類討論會「失焦」「各說各話」 就較容易理解了

-----------------------------------------------

樓下財帛兄的說法我同意

而沒注意到空間因素的人
不是「忘了」,是不少人不了解它的重要性

但這又是一門學問,也是要花錢的
一般的住家,只能「補救」,很難「完全」解決

如果論「音響的好壞」
應聚焦在「在同一個空間(當然是合音響學標準的),不同系統間的比較」較適宜
否則在A地方表現很好,在B地方表現不佳的系統,倒底是好是壞,就又會吵開了
玩音響的人的另一個盲點是:都忘記了(空間)是最重要的器材。

聲音不單單是訊源,播放器材而已。因為聲音是經過空間反射才到你的耳朵。

同樣一套器材,在A空間好聽。但是到了B空間就完蛋了。所以一套器材好不好是因地而異的。

刪 15151515151515
主、客觀評價搞清楚就好了,將兩者渾為一談容易亂亂燒。
你可以不理會客觀標準的存在,但不能否定客觀標準的存在。
tsai_cc wrote:
我問他說所謂千萬的名琴和幾千元的普通琴在你們的耳朵裡聽起來有什麼差別?
他的回答是:科科……(恕刪)


會不會他的"科科"是指.........
"名琴聲音的差別在哪 說了也你也聽不懂...還不如用科科兩聲帶過"

舉例來說好了
丹尼爾即使技術再好
如果不是開改過的標誌406
而是給他一台600c.c的smart
你認為還可以載著史特龍超Eurostar的車嗎?


我不認為"科科"兩個字是原文。應該修改過吧?
不然怎會有人只看到"科科"兩字火氣就飆上來了?
還是"科科"真的有其他深奧的涵意?
js1657216 wrote:
我不認為"科科"兩個...(恕刪)


科科....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本人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