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Emotiva系列中大部份都是純前級的系統,所以自家的後級能力不在話下。而本我們本次所搭配型號為XPA-7 Gen3 7聲道的後級。在我的系統中表現也是相當的優異。我自已主觀的認為「為何加後級?」目地有以下幾個:

聲道數不足,需額外擴充
使用純前級的系統架構
原本環繞擴大機(AVR)的推力不足,無法充分驅動喇叭
看到許多用家分享加入後級後的心得,覺得聲音更澎湃、臨場感更強。
主觀認為「加入後級後,包圍感與環繞效果變強」,這種說法有其根據,但也存在相當程度的誤解。
事實上,包圍感與環繞效果的產生,主要來自環繞擴大機的訊號處理(DSP),由它負責分配音訊,決定何時、何聲道發聲。
而後級擴大機的角色,是功率放大:它接收前級送來的訊號,再將其放大後輸出給喇叭,讓喇叭的單體獲得足夠的電力推動發聲。因此,後級本身不決定環繞效果,但它能夠確保喇叭在大動態時有穩定、充沛的電力支援。
若使用的喇叭效率高、容易驅動,其實單靠一台環繞擴大機已經足夠達到不錯的劇院效果。但若喇叭效率較低,或需要更大音壓來滿足空間需求,那麼一台環繞擴大機往往顯得力不從心。
這時,額外添加一台瓦數充足、驅動能力強的後級擴大機,確實是非常值得的升級投資。
隨著劇院系統的聲道數不斷增加(如 7.1.4、9.1.6 等...未來只會更多),我常戲稱這叫做「聲道地獄」,一方面是技術與空間的挑戰,一方面也是想要完整發揮眾多聲道的性能。如果讓每個聲道的功率放大都由後級接手,能更從容地發揮劇院的動態與細節。
XPA-7 Gen3 是一款完全模組化的功率放大器,具有交換式電源供應器、獨立、全分離、雙差分、高電流、短訊號路徑 A/B 類放大器模組。
早些年不少人透過代購,或是有能力從美國購買,自行帶進來。以進口音響設備而言,他的價格平易近人。所以台灣在未有代理商之前,其實周圍的朋友真的不少人使用。但是在在一、二代的時候。常常有玩家反應,這台各方面表現都不錯,就是底噪過大;容易有哼聲。其實原廠也聽到了玩家們的反應。到了第三代的機型,已經將這個小毛病徹底的解決了。
以下為官網公佈的規格:
音訊規格(七個高功率單聲道模組):
功率輸出:
• 300 瓦 RMS/通道;20 赫茲 – 20 赫茲;總諧波失真<0.1%;8歐姆;一個聲道驅動
• 550 瓦 RMS/通道;20 赫茲 – 20 赫茲;總諧波失真<0.2%;4歐姆;一個聲道驅動
• 300 瓦 RMS/通道;總諧波失真<0.1%;8歐姆;兩個聲道驅動
• 490 瓦 RMS/通道;總諧波失真<0.1%;4歐姆;兩個聲道驅動
• 200 瓦 RMS/通道;總諧波失真<0.1%;8歐姆;所有七個聲道均受驅動
功率頻寬(額定功率;4 Ohm - 8 Ohm 負載):20 Hz 至 20 kHz (+/- 0.1 dB)。
寬頻頻率響應:5 Hz 至 80 kHz +0/-2 dB。
THD+噪音:<0.005%;100 瓦 RMS 時;1 kHz;8 歐姆。
訊號雜訊比(8歐姆負載):>117dB;參考 FTC 額定功率;不平衡輸入(A 加權)。> 91 分貝;參考1瓦;不平衡輸入(A 加權)。
建議的最小負載阻抗(每個聲道):4 歐姆(等於一個 4 歐姆負載或兩個並聯的 8 歐姆負載)。
阻尼係數(8 歐姆負載):> 500。
輸入靈敏度(額定功率;8 歐姆負載):1.5 V。
增益:29 分貝。輸入阻抗:33 kOhms(平衡)。23.5 kOhms(不平衡)。
輸入和輸出連接:
輸入連接(高功率單通道模組):非平衡(RCA);平衡(XLR);每個通道各一個,可獨立選擇。
輸入連接(立體聲模組):2 個非平衡 (RCA);2路平衡(XLR);每個通道兩個,可獨立選擇。
觸發:觸發輸入:5 – 12 V(交流或直流);要求輸入電流<10 mA。觸發輸出:12VDC;可以驅動高達 120 mA 的任何負載。
交流電源開關:搖桿開關(切換交流主電源)。
狀態 LED 開關:停用前面板狀態 LED 並調暗待機按鈕光環。
輸入選擇開關(每聲道一個):金屬撥動開關;在平衡和不平衡輸入之間進行選擇。
尺寸:43.2宽×17.8高×48.3深(公分)不含脚墊
重量:24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