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sir wrote:那不難......裡面很多都行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48&t=3775455&p=10 請問實務上,不凹不凸,是指幾DB以上的誤差 (相對基準線,還是最高-最低)?
突然想到,如果這是TAA 2024台北音響展中能夠有人熱心且獲得廠商的同意把每一個房間都用麥克風+Rew量測頻譜分析然後以論文的方式做出相關分析,肯定很有趣例如:可以分析觀眾認為好聲的房間聲音頻譜有何共性?花精力布置吸音擴散的房間 VS 同格局沒做什麼聲學改善的房間圓山各房間類型的頻譜特性人多的時候 VS 沒人的時候,皇帝位頻譜差異小房間大喇叭的頻譜 VS 大房間小喇叭的頻譜一個房間中廠商設定的皇帝位 VS 前後左右位置差異不知哪一家廠商的參展會特別經過頻譜分析協助擺位的?不知哪一家廠商的參展會特別使用DRC來提升改善?
對於系統整套聲音表現來說,70% 來自房間的空間整體反射特性,30% 來自我們的音訊設備系統硬體。而30% 的系統聲音表現中 70% 是喇叭來決定的。而喇叭的聲音又是有70%是由箱體產生的。所以我認為:1.應該花大部分預算在空間處理,包含DRC,有DRC才能完整的聽到較正常的低頻,而且不會掩蓋住中高頻2.喇叭應佔整個系統預算60%以上.箱體的設計是決定性的因素.
大家可抽空看一下,確實空間很重要,而Minidsp麥克風+免費REW軟體量測,真的是玩音響的第一步科學數據分析+自身耳聽感受,兩者結合才是王道不過01這裡討論器材多,討論空間及頻響的好少啊..........
科技進步的太快了連Wiim的串流機器,升級後都可支持頻譜測量+自動EQ有一隻iPhone就可以收音測量了Wiim Pro才多少錢,Wiim Pro Plus音質更好,Wimm Ultra有屏幕更棒沒用過EQ的可試著三五千元+iPhone試著玩看看
stevenkc888 wrote:突然想到,如果這是TAA...(恕刪) 能公布場內數據的廠商可能只有兩三間而已先拋磚引玉這間505就是敢公布數據之一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APwQMvicfrQjsRQ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