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Dynaudio Evoke 20 跟 B&W 706 S2 怎麼選擇?

「音響」目的在於「高」傳真,而不在「兼得」,以「交響樂團」和人聲頻率分布,絕大多數音響系統根本不需要重低音(如圖),而置重點在音質、音色、音場…聲音表現上,用最簡單的方式比喻,例如“琴聲”,「音響」追求的是史坦威、貝森朵夫、山葉…之別,而不是劇院的電子琴飛天鑽地音效功能。



雖然純音響系統曰暮西山,但是所追求目標是有截然不同的差異性。
steventsao.tw wrote:
我是建議你找網上大老 upsir 談一下,我反而是建議 環繞前級 加 主動式喇叭,不然就是,環擴 + MK, 大型喇叭的低音,再好也好不過 好的重低音


UPS大我是不懷疑他的功力
但過去見過許多樂友家,唯一2.1搞得不錯是整套高檔M&K
問題他是獨立大音響室,瘋狂搞了許多吸音擴散設備
15年前就在用音頻空間校正軟體跟儀器
HTPC、foobar(印象是) 玩得不亦樂乎
要有這功力才行
像我半吊子,胡搞瞎搞2.1也沒成功過...
真的,聽喜歡就買下去,不要疑神疑鬼反而要網友幫你做決定。

這裡沒有公認的標準答案,每個人玩得五花八門大不同。

沒有最好的選擇,只有更好的選擇。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只需要為自己找一個起點開始玩,以後絕對會遇到更好的,不是再換過,就是退燒不玩,專心聽音樂或擺著養灰塵。
tt_koupe wrote:
錯!那是你誤解,代表...(恕刪)


不要這麼武斷說我誤解,我講到量,是因為不管重低音速度是快還是慢,大部分的狀況是,都會拉高幾DB, 因為要尋求有感。因為人耳不見得聽的到,就轉而要求身體有感。這就是一個選擇,要的是延伸的質感或是量感。
steventsao.tw wrote:
我講到量,是因為不管重低音速度是快還是慢,大部分的狀況是,都會拉高幾DB, 因為要尋求有感。


正確
其實重低音要有感,真的是蠻吃量的

大家去現場聽音樂,聽到低音號的聲音,一定會對他的能量感到震驚....但低音號的錄音,似乎只摸到重低音的邊邊而已 (正常演奏也不會拉那麼低)

這差距在哪裡?
1. 因為你家裡聽音響根本不可能承受音樂廳的音量 (80%的原因)
2. 你家裡音響的音頻分布不均,中高音超過100DB時候,低音還沒跟上,所以你覺得應該要做到類似現場聽奏的能量感的時候,你只覺得太吵了,但還是沒有現場聆聽的能量感 (20%的原因)

主動式重低音的低音輸出絕對不是你主喇叭夠猛就可以相抗衡的 (畢竟術業有專攻....別說我不懂Wilson Audio或其他高階喇叭,但這兩者真的有差距)

但主動式重低音也一樣受到物理限制,所以跟主喇叭的匹配很重要,能量到了,速度沒搭好,常常就會讓客戶覺得2.1聲道沒表現好

話說,怎樣的速度感才叫好,真的沒個準,以主喇叭來說,PMC的速度大家覺得正確嗎? 還是Focal的速度才對? 還是TAD或Estelon的速度

連主喇叭的聽感大家都很難抓標準了,說2.1要完美契合,確實也是一道的難題啦
(但要說2.1理論不正確,那就真好像說99%的人都不需要考慮相對論的時空收縮,所以相對論是錯誤的一樣)
vicence wrote:
問題他是獨立大音響室,瘋狂搞了許多吸音擴散設備
15年前就在用音頻空間校正軟體跟儀器
HTPC、foobar(印象是) 玩得不亦樂乎
要有這功力才行


這會被老婆給殺了吧
1000K wrote:
這會被老婆給殺了吧(恕刪)


還好啦,至少都待在家裡不會亂跑
反正都是些蠢男人的聚會...
初期理由都是放音樂胎教,給小朋友聽啦,太座看影片
有小孩出不了門就開始弄視聽室胡搞瞎搞,放CD用腳泡牛奶
買新機新叭先暫樂友家,再趁夜黑偷渡
老婆也睜隻眼閉隻眼...
現在小孩大了,不用管了
系統也漸漸賣掉,剩耳機系統
有閒錢不如多帶老婆出去走走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