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話 : 發燒音響既燒銀子又燒腦袋, 老手也有腦殘糊塗的時候若不自制, 面前會又冒出一對墓碑初燒燒低頻, 中燒燒中頻, 高燒燒高頻?不變準則 ?剛又看到隔樓網友提到Bliesma T34B喇叭單體又動心了? 這次大概不會, DIY的人只要不去社子島拜訪木工師傅就沒事...對不起, 老人晏起, 喃喃自語...
給樓主2點參考1.影響聲音的比重應該是空間=喇叭>擴大機>訊源空間良好擺放+優秀的喇叭離軸反射聲形成的包圍感+不錯的軸上頻率響應,是好聽的來源--這是心理聲學的研究結果再說失真的數量級一般而言也是,喇叭>擴大機>訊源2.擴大機貴得比較好這點不能認同好不好要看設計的功力,這點可以用各種數據評量出來,而價錢是商業利益和市場來決定的,和技術沒有相關ps:如果有人說數據不重要,聽感才重要,那就是不了解數據擴大機的差異沒喇叭大,在撥放音樂時有"掩蔽效應",一般人很難聽出來(在盲聽下),除非了解數據,知道該數據對應何種結果,才能知道要注意聽哪裡可以分辨出來差異---這也是好設計者應有的條件,不然在設計啥他自己都不知道
同一對喇叭,同一種訊源,換不同的擴大器,感受上或許不太有很大的差異,畢竟還是被喇叭的音色調性給限制住;但是同樣訊源與擴大器,換了不同的喇叭,各家喇叭的音色特性差異是立刻就能感受到的。我是建議若要升級,更換喇叭應該會更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