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xor_w wrote:相信D4一出,同樣的...(恕刪) 我相信D4一出,價格一定向上調整不少,而D3的二手價格也不會比現在的D3二手價便宜多少,就像805D之與805D3現在的行情。所以個人覺得不需等待,有接近完美D3品項比較重要而且要有原廠紙箱,價格沒高出行情,就可出手,畢竟機緣也不容易遇到,何況也不知D4何時出,先買先享受。
kao_photo wrote:我相信D4一出,價格(恕刪) 謝謝建議還好還好,玩多了,B牌對個人並非什麼神牌,一個不錯的品牌之一,以前也用過好幾次。器材很多,不用自我設限。這項玩不到,還有很多更好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下面這個TAD書架撿不到,再考慮805D3。
tt_koupe wrote:N800系列根源於Nautilus...(恕刪) 其實喇叭...單體沒多少成本...有很大的比例是買 音場設計 及 家俱..但人家就是有辦法上設計出 (好的聲音 + 良好完工家俱)== 高價喇叭...在有限的預算, 能買到自己適合聆聽的喇叭, 也是個藝術..
arthur2598 wrote:其實喇叭...單體沒多少成本 這沒什麼意義的!單看單元淨成本可能不多,背後有太多太多成本需要考量,如製造設備?場地?備料?包裝倉儲?外觀本來就是成本一部分, B&W 當年為了做8系列背面原弧造型,這是多層木板夾層膠彎曲固定成型,聽說是買下家傢具廠來專做這個箱體.
D3以前的 B&W沒現在紅,早期B&W雖是大廠牌但喜愛的用家似乎不多,認識的多玩Dynaudio,Jmlab (Focal), Sonus Faber, Elac, ATC, Harbeth,但D3出了以後很多以前沒買過B&W的用家會想買一對來聽聽
B牌在D3之前就是現在這樣了。至少當年在推出「鸚鵡螺」之後衍生的科技樹對現在喇叭設計有明顯的影響。鸚鵡螺之前Matrix也是經典。(才是「真」難推)差別是台灣比較~~~小吧,加上Hi-End市場萎縮,品牌流通比較局限的感覺。所以感覺現在B牌比較紅,相對來說,好像也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