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你能聽的出無損lossless和有損音樂的差別嗎

雖然裝置都不怎樣 便宜耳機跟音箱 但是MP3跟WAV WAV1411k跟SACD 2822k的差別還是聽得出來 背景音跟樂器的演奏感覺有差 主機板音效換到便宜DAC後也是有差 平常聽不太到的背景音換了DAC變得能聽清楚

播放器也有差 換了foobar2000 聽起來又更清晰一些

麥克傑克森 - Smooth Criminal WAV
麥克傑克森 - Smooth Criminal SACD 2822k

第一聲樂器敲下去聽起來重量感就不一樣
單就 有損vs無損音樂格式來說,
mp3 192 kbs以上編碼,多數人會聽不出和無損音樂格式的差別。
到了mp3 320 kbs以上編碼,絕大部分人聽不出差別。

CD的音樂格式已經達到人耳聆聽極限,再增加解析度是無意義的。
Bravo4freedom wrote:
音源是 CD LP (恕刪)
-18db. 有人測嗎? 這篇怎麼一堆留言沒半個人側

樓主的完全不清楚在幹嘛
.....MQA是有損壓縮啊.........
artcheung wrote:
用等級夠的 spea...(恕刪)

如用手機連機台,我都用Airplay是經網路聽,不是用藍芽。用iMac時,是用USB連接。
已經說了是flv 只是我懶沒改 你要不要往下看
 
up2u wrote:
YouTube的音訊(恕刪)
看樓主你要怎麼定義這個命題:

無關生理心理

有些網友的回答是實務面,照著商業模式產出的框架得出結論

如果以基本教義來看,能夠加工後製做出來的音樂媒體

每個" "可以讓你聽得見"" 的聲樂經過動態壓縮處理後,相較於HI-RES的定義,

都是落在極其有限的範圍內...

更遑論大眾使用器材的再生能力,高音可以飆上20khz ,那這高音動態資料的數據分布剩多少?

所以自己將 DXD 轉成 MP3 320K 或是 "燒成CD" 的聽感差異,

跟實務面主事者愚民商業產品封裝在各種各樣的格式容器內之推撥效果差異,是有雲泥之別的。
Apple Music的帳面數據要低,音樂就較不好??但是愈來愈聽不出來差別:

一是因為蘋果都要求原廠音樂公司直接轉用最新的音樂,以確保音值。保證原始檔案來源是高清無損且使用24bit。CD 盛行的時期,CD 已有被認為是「無損格式」。不過,因為 CD 在錄製時,實則會將母帶原是 24bit/96kHz (甚至更高質數)的錄音下降到 16bit/44.1kHz,所以CD 其實是「有損」的。所以蘋果希望原廠音樂公司用原始 24bit/96kHz來著作放入Apple Music的音樂。(目前發燒迷用的MQS ,就是由錄音室的母帶取出,所以真正能夠保持在 24bit/96kHz 的無損程度。)
二是因為Apple Music目前使用它自己的最新AAC音頻編解碼器叫Apple Digital Masters,和市面其它家的AAC功能不同!(AAC的技術掌握在多家廠商手中,這使得AAC編碼器非常多種)雖然在格式與壓縮率仍維持 256kbps AAC ,但自原本的 16bit 提升到 24bit ,同時也提升音樂編碼的效率,使其維持在相同的容量下有更好的細節。過去只有買的下載音樂使用,但從2019年八月開始串流音樂也用。
最近蘋果公司對Billboard表示:“目前,Apple Music上最熱門的發行大都是使用Apple Digital Masters,在美國前100名唱片中約有75%,在全球前100名唱片中有71%均使用。“
所以即使是256kbps,你會感覺到最近Apple Music 部分音樂的品質的大量改善!跟舊的CD相比,或跟其他串流音樂相比,有時Apple Music的細節和動態甚至更好!!!或聽不出差別。
所以蘋果對音樂的改進不把重點放在壓縮比,而是壓縮的方法!!一方面也在於母帶的要求嚴格!
我目前一大半時間是聽由CD在Soundgenic轉WAV,經USB在TEAC NT-505上聽。
而NT-505上我有upstream至256或512。
如果用電腦聽Apple music,也經USB到TEAC NT-505。而iTunes上加了小軟體BitPerfect,且等化器有時修改有時會不用,來聽。和直接由CD播放來比較。
john65537 wrote:
CD的音樂格式已經達到人耳聆聽極限,再增加解析度是無意義的。


以前還有HDCD.XRCD等的格式喔
聽起來還是不一樣的..
請願取消林鄭家族的英國護照.https://reurl.cc/VaWZqQ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