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先升級擴大機還是喇叭?

570 wrote:
關閉自動節能功能說明(恕刪)


這樣說好了,理論上使用main in,也是持續有音源進來,自動關閉不應該做動才對,但他還是做動了,所以我很納悶。
另外說明書的方法我先前試過了,無效,根本不會有燈閃爍。

也問過代理商這問題,但代理商跟我說C 326BEE沒有自動待機功能。

但因為當擴縱使用完全沒問題,這問題就一直被我擱置,能解決當然最好,不能的話,就只能裝作326BEE沒有完整的main in功能吧。
更新一下本主題進度。

昨晚測試了網友說的喇叭位置調整,也上網找了一些資料研究,覺得很有趣。
單純將喇叭往前移,遠離後牆壁(試過50 cm、100cm),確實有效降低低音量。
而原本喇叭的擺放,我是採取對稱方式,但確忽略一個現實面的問題,家中喇叭放的位置並非正中心阿,上網查資料同時也剛好看到該資訊,說家中格局,因無法與正規視聽室一樣為對稱空間,因此喇叭擺設可能需採不對稱方式擺設。

於是,整晚就在一直放音樂、調整;放音樂、調整......
因為初學者,且手邊也沒任何測試用音檔,就單以個人跟家人聽感下去做調整,只能說初步調整後,跟以往相比有略為提昇,但仍需持續測試調整。

接下來的時間應該會先朝這方面先進行,等到調整完位置後,再來看看後續該怎麼做,雖然初步看來,此喇叭的特性應該就是屬於高音不夠亮的特性。

但幸好先上來請教網友,也才發現過去一直用錯誤的擺設來聽音樂,看來一直以來都是聽到音響性,並非其音樂性。
我覺得你的重點是訊原.....如果你覺得你錢很多可換線....換線是最後手段 也是投資報酬率最低的....
柴犬咪咪 wrote:
我覺得你的重點是訊原...(恕刪)


訊源?是說串流不好的意思嗎?

換線如前面說的,不會是目前的選項。除了目前系統等級不高外,錢也是問題,哈。
prsb wrote:
訊源?是說串流不好的(恕刪)

擺位是最基本的,雖不至於要捨本逐末,
至少在不影響生活習慣與動線下將喇叭做好調整,喇叭間間距、適度內傾角、距離背牆的距離....等等

一定會改變很多,再來不行就是喇叭聲底(體質)問題,如果預算有限
前段訊源Audiolab 6000N Play
喇叭:AE300(能量感很強的小喇叭)
兩組這樣約四萬出頭,當然喇叭建議去聽為準。
要不是台灣比較貴,我會建議你拿
B&W 606 s2

或是把你目前預算選你試聽過最喜歡的一對,
以後再考慮訊源。
prsb wrote:
訊源?是說串流不好的...(恕刪)

你樹莓聯接擴大機是用數位聯接嗎?如果不是.....就是訊原問題了!樹莓派....應該不好!
devil2772 wrote:
擺位是最基本的,雖不...(恕刪)


昨晚又嘗試了一陣子,現階段的擺設,可以讓聲音感覺就是從正前方出來。低頻部份,考量到動線及怕被小孩撞倒,喇叭僅能略往前移(約40 cm),且因為有Toe In/Out調整,高低音表現有略為改善,這過程中還滿有趣的。



柴犬咪咪 wrote:
你樹莓聯接擴大機是用...(恕刪)


樹梅派訊源是raspberry pi 4B + HiFiberry DAC+Standard 或 raspberry pi 4B + 淘寶的R38 ES9038 Q2M
這是類比輸出吧。

想請教,是比較推薦數位傳輸?
prsb wrote:
昨晚又嘗試了一陣子,...(恕刪)

難怪.....你音原處理兩次了 怎麼會好聽????? 樹莓派1次 總擴又一次.....都亂了 樹莓派很便宜 音質怎可能好...你又類比到總擴......這樣搞怎可能好停啦!
柴犬咪咪 wrote:
難怪.....你音原(恕刪)


先不討論樹莓派便宜好不好聽這回事,且目前家中無其他訊源可以比較。

至於為何會透過樹莓派進去擴縱,而不是進到main in,最困擾我的其實就是前述說的,每30分鐘就會自動關機這件事,在無計可施之下,僅能採取此方法。

或許,我該想想有沒有更好的解決之道。


這討論串確實讓我獲益良多,若其中有不正確的觀念,再請不吝指正。
prsb wrote:
先不討論樹莓派便宜好(恕刪)


訊源好與不好, 看是跟什麼比較
樹海派套件的DAC一般是入門等級, 不可能像音響知名品牌有做DAC 在類比輸出端再做好的訊號補償
至於進入綜擴的前級部份, 其實仍然是類比訊號處理, 只是做訊號放大以及有EQ調較,
前級並非做ADC 再DAC 的破壞

至於提到MAIN IN 為何30分鐘后關閉, 那就是機器自己本身問題, 除非它有選擇MAIN IN選項,
像我的綜擴有一Seperate 選項, 就是讓機器知道內部前后級斷開, 讓機器當前級或後級用
因為機器沒這些選項, 所以不論你用MAIN IN 把它當后級, 它的控制器仍然在看內部前級有沒有訊號
輸入而待機; 這問題可能要向原廠反應來更新控制器軟件才行

版主情況若不考量換線, 就可降低低音反射孔量, 調擺位 或者換喇叭來改善
擺位好, 是讓兩支叭放射出去的聲音可以營造在中間聆聽聲音的交集好不好
通常只要擴大機跟喇叭驅動能力夠, 中間聆聽位置左右偏一點聽, 都不會有太大感受差異
因此聲音能量適出足夠, 喇叭可以擺開一點, 若適出不夠就要擺近一點

另外, 我看Wharfedale Diamond 9.5后端輸入端子有分高低音, 也可以調整這裡,
若覺得高音不夠, 那就喇叭線都接在高音正負端, 再用原本鐡片分到低音
若想再玩高等一點, 把高低中間鐡片移除, 買好一點的單晶銅10公分裸線來跳接
(這段的粗細也決定傳導量的速度)
這時再依聽感看喇叭線要接高/低正負端那裡, 來達到三頻聽感最平衡的位置
<< 這些都是改善你高低不平衡的最先做法
像我手上有一條退下來的銅線Bi-Wire喇叭線, 這條就是接高低音的線徑不同, 這種就是
來應付調喇叭高低音能量分配用

聲音是純類比放大/傳送, 小訊號被放大數倍后, 會比較敏感聽的出影响, 所以為何玩音響是錢坑
用科學角度來想它, 多給它道路阻抗小一點流量大一點, 訊號就跑比較順及穏,
以上供參考之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