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40萬可以買那一部前級擴大機比較適合

我個人的老生常談
重要順序如下

1.空間大小(含長寬高比例及隔音)
2.空間處理(吸音.擴散.反射)
3.喇叭擺位
4.喇叭
5.後級(驅動力)
6.dac(音質.音色)
7.轉盤與前級
8.電源純淨度
9.線材

由以上經驗判斷
喇叭沒有100萬以上.前級絕不可能40萬
請三思

題外話
如果你單機沒超過10萬
線材推薦你買單條1萬以上
這種店.不要去了...
lingo1388 wrote:
可能認知上每個人不大(恕刪)

Hi-end之下傻子多
回覆31樓的先進 30多年前當我還是一個進入社會小夥子的時候。野赤到後車站的音響店那時候他有賣德國EMT的轉盤 哪一家店的夥計或者是老闆告訴我說聽音響要先開機兩個鐘頭才會好聽 我當時也聽不出什麼名堂在裡面 現在我知道了不用那麼久就是20分鐘30分鐘聲音就是不一樣 有一次在音響店聽Oistrach 拉小提琴協奏曲。發現每一個樂章小提琴所表現出來的音色都不一樣。假如錄音的條件一樣那就是說連樂器都要熱機
dpse wrote:
Hi-end之下傻子(恕刪)

是啊!全球如果有70億人口,69億9999萬9999人都是傻子!!!哈哈~~~
樓上眾多先進,談的都是幾十萬的單機器材,音響玩了四十多年,沒有一樣是新品,不是二手貨就是需要整修調整,幾十年來在器材上也花了一二十萬,退休後移居宜蘭有較大的空間,也不太影響鄰居,器材搬來搬去配來配去,線接來接去,厚窗簾掛來掛去,聽個音樂都要滿頭大汗,內人豪氣地說買一套全新的送我,去到了AQ看到單價,再也不提了這回事了,連喇叭也不用看了.個人也常想,到底是聽音樂還是聽音響?隨便換個器材,味道就完全不同,聽交響,歌劇,協奏,甚至西洋老歌,流行........偏偏無法一套適用,最後音源,前後級,喇叭又做了一些切換開關,聽個幾小時的音樂,切換開關切來切去,真有點過頭了.不過還是很羨慕家裡可以擺上幾十萬甚至百萬的器材.
我用信號分析的方式講述不知道會不會被揍。以前需要前級是因為信號源黑膠這種東西,電壓輸出只有可憐兮兮的幾 mv 所以需要幾千倍低噪音放大到接近 2V rms 讓後級接手處理。所以前級作為主要電壓放大,後級在放大,主要提供電流輸出。

問題是現代信號源輸出都接近 2V rms,所以前級的功能就幾乎是衰減作用跟信號選擇作用而已。而作為衰減,一般電路架構下,只有壞沒有好,增加噪聲跟失真。一個系統內,如果能滿足喇叭推動力的前提之下,信號鍊越往前對於系統的影響越大。
flyingf wrote:
我用信號分析的方式講(恕刪)

後級吃2.83Vp-p已經是極限了...
pre級吃進去Gain級到一半就變形厲害...
再丟給電流驅動
要靠Vfb兜著...
如果你真的很愛Harbeth,我建議也許不用花錢升級,把擴大機賣了換管機就很好聽了,就我聽過的M30,晶體擴大機推音場平板音色拘謹,不知有什麼好聽,但接上管機味道就來了,有些人很愛那種爵士現場熱烈的場面表現很好。當然這只是我個人和朋友短暫的經驗,你可以試試看。
flyingf wrote:
我用信號分析的方式講(恕刪)
其實前級最主要的功能在阻抗的匹配,輸入大阻抗,輸出可提供較大一點的電流也就是較小的阻抗,無可否認有較大的音染,也會產生較大的噪聲.長久聽下來,有前後級聽感較喜歡.
回復38樓先進。本來也是想買管機。我去買275v的地方。當時有展兩台管機都是中古的 一台是audio research的R3. 價錢大概150000左右。老闆勸我不要碰因為r3 面板顯示是LED. 他是跟電路連在一起的故障了不好修 另外一台是Conrad Johnson新品定價7000塊美金的旗艦機種 當然中古品只要70000塊台幣 看起來是很威武但是我也不敢去碰。因為我不是學電子的。到時候要修理搬來搬去就很麻煩 我之前也是用真空管用了30多年 問題是一台20幾公斤 壞掉要從公寓搬上搬下就很麻煩。所以才會在因緣際會之下使用晶體機 本來對晶體機有點排斥。怕聲音生硬 但是目前的組合聽起來是還ok。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