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an 168 wrote:
網上流派眾多,高手如(恕刪)
主要是喇叭設計與製造過程,其實有一個調音的現象。
監聽喇叭強調原汁原味,輸入的音訊等於放大輸出給你的聲音。
日本人作的喇叭有些人覺得不耐聽,因為那個響應平坦(一個喇叭設計工程師跟我這樣講的),
數據上來講很好看。
但是問題在不耐聽。這應該算人聽音樂的特性吧? ( 或說天性,規規矩矩的東西,看久了會膩。)
監聽喇叭強調運用場合在錄音室,廣播間等專業用途,
因為他們專業上要求的是沒有 "渲染過的音色"。
準確性擺第一位。
廣播公司或唱片製造公司沒辦法控制終端用戶的器材,要找一個播放的標準,只好用監聽等級喇叭。
( 他們的產品以聲音呈現,聲音播放對他們來講要有一個標準。等於產品要有一個合格與否的標準。)
但是對於一般欣賞音樂用途上來說,好不好聽? 悅不悅耳? 反而比較重要。
很多時候,經過喇叭設計工程師設計 ( 調整? ) 過的喇叭反而好聽,
所以眾家廠牌的喇叭會有那麼多的樂評,也跟上面的調整有關。
同時,這也是一些國外名廠的音響器材,內部被人家拆開來看,
用同樣的元件組裝一台,但是聲音聽起來跟原廠不一樣,差不多的道理。
因為在設計與製造過程中,可能隱藏秘方 ( 不為人知的調整? ) 。
不過,你聽音響久了以後,再加上你多試聽其他的音響設備,
慢慢就會知道你喜歡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