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us wrote:
要玩biamp都會面(恕刪)
大大所言甚是。
不過如果以我目前的配備來看,前級(在美國買的)大約合台幣13萬;而後級(台灣買的)記憶中約等同於前級的半價。
如果單純的以價格來做依據,好像前級不需要再升級了...(當時也是想一方面要Marantz 的好聲,又想要兼顧劇院的需求,才挑8805的)
如果再花(以McIntosh 真空管前級為目標的話)20萬(以上)購入前級搭配目前的後級,會不會差異更大而勢必要再調整後級呢?



MiPiace wrote:
我相信你找不到任何理論基礎來支持你的說法。
MiPiace wrote:
更何況 44.1k 跟 192k 跟本就不是倍頻關係。44.1k 是如何升頻到 192k, 你可以想看看,或找資料解答。我也想知道 44.1k 是如何完美的升到 192k.
Tsui0514 wrote:
有一位香港朋友,據說(恕刪)
bond_007 wrote:
例如: 我剛入門音響的時候, 試聽所有音響名廠喇叭的音檔; 用Youtube試聽1萬到1000萬的音響以分析聽感的不同
Tsui0514 wrote:
大大所言甚是。不過如(恕刪)
挖洗不良中年 wrote:
007大的youtube試聽分析, 我一直覺得難度很高, 別人很難效法. youtube播放, 聽到的是基於自己系統發出的聲音, 要能還原現場效果, 可能經驗及想像力都要有相當的程度, 新手誤判的機率很高.
在youtube上試聽音響, 我個人是比較抱著欣賞的角度, 看看別人的器材配置, 空間擺位等等. 同一套音響, 不同的空間及喇叭擺位, 不同的線材處理, 可能會有差異很大的聲音表現. 我們在自家系統上, 為了駐波或更美更真的音色而努力. 在youtube的影音展示, 這些有沒有處理好, 我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