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請問 Monarchy Audio SM-70(零負回授、純A類後級)?

【很多(超)重低音都是採D類放大,這幾乎成為主流,那就證明D類放大的缺點,並不是因為電流輸出不足所導致 ... Class-D 的缺點有哪些?】
>>> D類大功率放大器相對於AB類大功率放大器的優點是: 效率高、體積小和成本低,缺點是速度(V/uS、A/uS)慢、高頻響應不良、超高頻雜訊大(易干擾其它線路)和低電壓輸出時失真大(人耳對低音量的低頻並不靈敏),但這些缺點對於只負責「超低音頻」的主動式超重低音都不算缺點,影響不大,所以成為主動式低音內建擴大機的主流。相反的,這些缺點對中高音破壞力十足,所以Hi End少人用。
【SM-70架構很簡單,opa2604做電壓放大,再丟給後面輸出級FET晶體做電流放大,負回授直接在opa2604完成 .... 簡單的架構帶來高音質】
>>> 感謝分享,原來架構簡單所以成本低,但一般發燒友看到這麼簡單的線路架構可能認為是偷工減料粗製濫造。
請問,您覺得這麼簡單的線路架構即可帶來好音質的可能原因為何? 只因A類放大 + 無終端負迴授嗎?

【切到平衡放大,瓦數變4倍,力度大增,聲音比較粗糙一點】
>>> 「切到平衡放大」意思是左右聲道橋接為單聲道嗎? 為什麼橋接聲音會變得比較粗糙呢?
Class-D 這東西有趣,樓主說的沒錯,Class-D 的 di / dt 慢,因為電感依據 di / dt = V / L 工作

di / dt 是單位時間,電流的變化量
V 是加在電感上的電壓
L 是電感感量

從公式就可以看出想要讓 Class-D di / dt 變快一點的方法,不是增加電壓,就是降低感量,但是會有副作用,漣波變大,所以,Class-D 是妥協的藝術。

電感是以電流形式工作,所以,它是 Current Source,有別於 Class-AB 的 Voltage Source

再來,加在電感上的 V 是電源電壓減去輸出電壓,當輸出電壓增加時,L 的電壓就變小,di / dt 就下降,所以,輸出在電壓低和電壓高的地方,Slew Rate 不一樣。

如果要讓輸出在電壓低和電壓高的地方 Slew Rate 不要差太多,唯一的方法就是提高電源電壓,所以,Class-D 跟 Class-AB 不一樣,最好去買輸出功率大於需求功率的 Class-D

Class-D 的控制方法有很多種,目前最常用的是 IRS2092,去年還賣到缺貨,audio research 也有出 IRS2092 的 Class-D,不過,IRS2092 的回授是在電感【之前】的 Switching Node,喇叭則是接在電感【之後】,所以,IRS2092 看不到真正的輸出端,輸出到喇叭的電壓為電感和喇叭的分壓,大家都知道,喇叭的阻抗在低頻會下降,後果如何?

ICEpower 和 UcD 的回授點則是電感【之後】,看得到輸出端。
所以,不同的 Class-D 會有不同的特性,有些地方可以從電路及零件物理特性去解釋,有些地方以外的地方,我還沒有領悟到!
現在的擴大機大部分都是雙電源 __ 正電源 & 負電源

單端擴大機,正半周吃正電源,負半周吃負電源,正負電源的漣波不相同。
擴大機橋接,同時吃正負電源,正負電源的漣波相同。

不過,一般擴大機 PSRR 都很高,上述應該沒什麼影響。

另外,橋接就我所知有兩種方法:

擴大機 A 正常工作,擴大機 B 增益用開關改為 -1,擴大機 B 的輸入接擴大機 A 的輸出,這種方法最簡單,但是,兩擴大機相對於輸入信號有些微的時間差,且兩擴大機開環路增益對閉環路增益的比值不同。

另一種方法是在擴大機之前加 differential amp,上述問題可以解掉。
還有一種 fully differential amp 更好用。
漏掉一點,Class-D 也有單端和橋接,有一個 Class-AB 沒有的現象在低頻時格外明顯:

單端 Class-D 有 Pumping Effect,橋接 Class-D 則無。

所以,Class-D 電路很多種,只聽過一種就對 Class-D 下定論不會很客觀!
印象中,有玩單端管機的說 Push-Pull 管機聲音硬梆梆!
那麼,聽慣 Push-Pull 管機聲音的,應該會說單端管機軟趴趴吧!
PY8888 wrote:
有關「如何挑選後級 ... 以上說法顯然有誤,嚴重誤導!!! 本來100W就夠變成要買300W,成本體加差很多!!! ...(恕刪)

喜愛音樂而接觸音響的我讀機械做機構RD不是學電子的,只有基本電學的知識
所以就把樓主的認知去請教了該網站的版主,版主也很快的就回覆了,如下:
『昨天有人來問問題
害我想到頭痛
整個腦袋都是... 阻抗、電壓、電流...
後來,我看懂他的意思了
其實沒那麼複雜...
喇叭的最低阻抗
用來幫助我們決定該用管機,或晶體機
如果 < 4 Ω
最好用晶體機
甚至會降到 2 Ω
不只要用晶體機,而且應該用大電流晶體機
但這並非絕對
低阻抗喇叭...
你愛用管機,一樣可以發聲,別人也管不著...
那喇叭的最高阻抗呢 ?
喇叭的最高阻抗,通常不會超過 24 Ω (但非絕對)
如果是用管機... 沒什麼影響
因為有輸出變壓器,不影響功率輸出
(實際上,可能未必,但要簡化問題)
(無輸出變壓器 OTL 的機種,除外)...

如果是用晶體機... 輸出功率會下降
那該怎麼辦呢 ?!
要準備多一點的功率嗎 ?!
如果你行有餘力,多準備一些功率,自然是好
不過...
喇叭 "效率" 是各個頻段下的平均值,不是常數
而且,這又涉及你的音量大小、空間大小
難以估算
而且,喇叭的高阻抗 ( > 16 Ω) 部分通常僅限某一小段頻率時(視機種而定)
所以,你也可以忽略此部分不計
還是以原本算出來的功率需求為準...
我的意思是...
並不是要以 "喇叭的最高阻抗" 為基準,去決定功率需求
只是要提醒你...
喇叭的阻抗如果有很高的部分
而你又是用晶體機的話
那麼... 晶體機的功率... 可以多一點』
PY8888 wrote:
有關「如何挑選後級 ... 以上說法顯然有誤,嚴重誤導!!! 本來100W就夠變成要買300W,成本體加差很多!!! ...(恕刪)

我也去請教了以前有在音響雜誌寫評論和製作銷售擴大機的梁中鍔先生,也很快的回覆如下:
『喇叭在工作時,它呈現的狀態是:低阻抗時吃電流、高阻抗時吃電壓。
電流有可能「取之不盡」,但電壓毫無辦法,一開始就設定好了,就是這樣,不能再高。
小功率綜擴輸出電壓低,若遇到喇叭呈現高阻抗時,理應會切割。
其實大家都知道,但很重要嗎?聽不出來嘛。』

不過,我還是有個地方不懂
就是依據能量不滅定律,在喇叭高阻抗吃電壓時,那晶體擴大機功率輸出被切割掉的(電壓或電流?)不會轉換成其他什麼的嗎?(被喇叭分音器或擴大機的電子零件吸收轉換成熱能?)
PY8888 wrote:「切到平衡放大」意思是左右聲道橋接為單聲道嗎? 為什麼橋接聲音會變得比較粗糙呢?

是的,
你可能要認真去探討一下橋接的真實線路,正相放大和反相放大是不可能做到完全對稱平衡的。
除非,輸入端用訊號變壓器,把單端轉成平衡訊號。
一旦用到訊號變壓器,嘿嘿,不說也罷,留給你去探討。
喇叭在任何頻率,都要給它相同功率,喇叭才會發出相同的音壓嗎?

已經知道,喇叭在不同頻率有不同阻抗,今有兩對喇叭:

喇叭 A 在 1KHz 阻抗最高,喇叭 B 在 1.5KHz 阻抗最高
假設兩對喇叭最高阻抗相同,若喇叭需相同功率才能得到相同音壓

那麼,擴大機的頻率響應不是平的:
推喇叭 A 的擴大機,在 1KHz 增益必需增加
推喇叭 B 的擴大機,在 1.5KHz 增益必需增加

果真喇叭需相同功率才能得到相同音壓,那麼每對喇叭都必需有專屬擴大機,或專屬等化器!

可是,你可以去看擴大機的頻率響應是怎麼測的,通常會選兩、三個不同阻抗的電阻負載,以同樣的電壓,從 20Hz 掃到 20KHz,去量擴大機輸出。

請把以上陳述交叉思考一下!
讀工科的應該知道,在解 bug 時,一次只能改變一個變數,否則沒有參考依據!請仔細看一下所有喇叭或擴大機量測的波形,每個曲線變動的參數有幾個?

喇叭頻率響應是測喇叭在不同頻率的音壓,請想一下:在測試時,給喇叭的信號,是定功率,還是定電壓?如果是定功率(20~20KHz 都給喇叭相同的功率,不同頻率電壓不同,電壓不同必需等化器),每對喇叭在測試時,擴大機的頻率響應都必需配合待測試喇叭!

如果是定電壓(20~20KHz 都給喇叭相同的電壓,不同頻率功率不同,功率不同是喇叭阻抗造成),喇叭阻抗最高的頻率,擴大機輸出功率最小!

以上想通的話,應該就知道要以喇叭最高阻抗,或是最低阻抗去選擴大機。

最後要講一件事,擴大機的電壓增益由回授電阻決定,輸出功率是擴大機輸出電壓平方除輸出阻抗,擴大機輸出是 Voltage Source,不是 Power Source,如果你看得懂電路,應該知道擴大機的回授是沒有等化的。




有時候一個問題會有不同的方向,重點是我們要的是什麼?
喇叭吃的功率?????
喇叭發出的音壓?????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