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yan.S wrote:其實 Sony 或是其他廠商有更好的選擇,但能將數位音樂變成類比化,也不得不佩服 Sony 在音樂領域的技術與用心。 數位音響設備是把類比的聲音數位化存放,播放時則是把數位化的資訊轉成類比的電壓送給喇叭來撥放,所以「將數位音樂變成類比化」其實是不正確的說法,因為所有的數位音響設備都在做一樣的事情,正確說法是加上黑膠唱片的雜訊、噪音即可。
peggydoggy wrote:數位音響設備是把...(恕刪) 很遺憾的,現代人對古早媒介存有太多誤會,數位模擬黑膠味就是只有雜訊與噪音?對底片或是老電影的認知,就是怪顏色、顆粒乾、劃痕與畫面閃爍?而透過這些「刻版印象」去體驗老味道,根本無法理解老媒介的特點,甚至存在太多的錯誤。最近接觸一些模擬底片App就很吐血,冠上一堆知名品牌的底片濾鏡,套用出來的成果卻是荒腔走板,這大概就是所謂的LOMO風吧?與現實底片的表現差距太遠,正常的底片攝影,只要不刻意放大去看細節,從整體上去觀賞,是色彩鮮活的畫面,不特別說明,多數人也不會知道是底片拍的黑膠亦然,正常的一套系統,加上保存良好的唱片,根本沒有那些炒豆聲、爆音等等,不特別講也沒人會察覺,而音樂性的呈現,也可以是鮮活亮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