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從低到高聽出音響喇叭的境界與價格,從1萬到2000萬

Bear4212 wrote:
心理測驗的結果...
不過....怎麼有點聞到華大的味道~~~~~(恕刪)


心理測驗的說法, 算是稱讚還是嘲諷呢? 不了解!
華大??
音響的奧妙在於透過適當的擺位跟調整,以及各類器材的相互搭配
有辦法讓10萬的音響發出50萬的聲音...

這篇真的完全就只是以價論聲而已...
bond_007 wrote:
其實, 先聽出低階喇叭的特點和優點, 再聽出高階喇叭更好的特點, 就可以了。


我的疑問就是「如何透過youtube聽出喇叭的特點和優點」,不論低階或高階
我想知道"方法",因為我光這樣聽,實在很難判斷該喇叭的特點與優點

例如您前面說:「用ELAC聽cd的歌, 和用ELAC聽B&W撥cd的歌, 會不一樣, 那就是B&W喇叭和系統的音質特色改變了ELAC的音質特色」
那麼我們聽到的,就是ELAC+B&W的音質特色,而不是B&W的音質特色,這樣要如何去判斷B&W的音質特色到底是什麼樣子呢?難道是像數學減法一樣:(ELAC+B&W)-ELAC=B&W?

此外,假設有二支youtube影片,拍攝的是同樣的器材播同樣的音樂,結果播出來很不一樣,我們該如何判斷哪一支影片比較接近原來的器材音質特色?


在此說明一下我的立場,我對於「用youtube聽出喇叭的特點和優點」是高度懷疑的,但由於您可以聽得出來,所以我以「因為自身能力不足而聽不出來」的態度,認真向您請教,絕非酸言酸語。若您的方法有效(具有高度參考價值),是大家的福音,這樣大家就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事先在網路上進行大量的篩選,省卻許多試聽的麻煩。
ldw406 wrote:
在此說明一下我的立場,我對於「用youtube聽出喇叭的特點和優點」是高度懷疑的,但由於您可以聽得出來,所以我以「因為自身能力不足而聽不出來」的態度,認真向您請教,絕非酸言酸語。若您的方法有效(具有高度參考價值),是大家的福音,這樣大家就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事先在網路上進行大量的篩選,省卻許多試聽的麻煩。...(恕刪)


現在假如那組2500萬系統的音響老闆, 出300萬要推廣告, 要發燒友的音響高手, 就前11組影片, 分析出每一級等級提高後的優點, 用來說服消費者, 最後的2500萬的音響是值得的也是最好的, 相信寫得出分析文來賺300萬的人, 一定一大堆。是不為也, 非不能也。

不用300萬, 哪一位願意出100萬, 我就幫他寫(只寫, 不保證滿意)。
bond_007 wrote:
現在假如那組2500...(恕刪)


所以您發這串文的目的是為了收100萬?我以為您是為了造福眾燒友...
ldw406 wrote:
所以您發這串文的目的是為了收100萬?我以為您是為了造福眾燒友


我已經辛勞地PO文和影片分享給眾燒友了, 也已經做得夠多了。
基於上次分享耳聽聲音心得只有被酸的經驗, 就不三八地分享耳聽聲音心得了!

有興趣的發燒友, 可以對影片研究。

沒有興趣的發燒友, 請去聽實體音響吧!
bond_007 wrote:
我已經辛勞地PO文和...(恕刪)


既然如此就不勉強了,謝謝樓主辛勞地為大家收集影片。
感謝大大的不吝分享~
在下倒是覺得挺有趣的~
雖然家底淺薄~
但是能聽見有小價位到高價位音響變化~倒是挺有玩味的~至少還是樓主精心安排的~

以前去亞瑟聽那對小喇叭~在視聽室真的是驚為天人~
聲音竟然可以做到如此程度~
雖然跟空間佈置太多東西有關了~實際知道買回家當然是無法表現出這種層次的~

不管如何還是感謝樓主分享~滿足了部分的我的探聽欲~因為也沒什麼機會可以聽到~

foxwalk wrote:
感謝大大的不吝分享~
在下倒是覺得挺有趣的~
雖然家底淺薄~
但是能聽見有小價位到高價位音響變化~倒是挺有玩味的~至少還是樓主精心安排的~含情

以前去亞瑟聽那對小喇叭~在視聽室真的是驚為天人~
聲音竟然可以做到如此程度~
雖然跟空間佈置太多東西有關了~實際知道買回家當然是無法表現出這種層次的~

不管如何還是感謝樓主分享~滿足了部分的我的探聽欲~因為也沒什麼機會可以聽到~茶


foxwalk大大, 很感謝您的認同! 五分奉上, 請查收!

這些影片, 是我聽出差別後挑選出來的, 相信只要發燒友們聽的器材不要太低階, 不難聽出差別。
我以前買耳機和音響喇叭, 都是已經先找到要的聲音特點, 才去買, 買了以後因符合自己的偏好聲音和需求, 所以蠻滿意的。

很開心遇到同好!
1000萬那一組可能是法國FOCAL的旗艦
https://www.focal.com/en/home-audio/high-fidelity-speakers/utopia-iii/floorstanding-speakers/grande-utopia-em

最後的2000萬那組是德國MBL的旗艦,我朋友有次旗艦,台灣次旗艦比較多
http://www.mbl-northamerica.com/mbl-101-x-treme/
http://www.mbl-northamerica.com/mbl-101-e-mk-ii/

喇叭本身沒那麼貴,是連其他的器材相加,還有那個803配的擴大機太陽春(以發燒友的觀點)

佩服樓主的研究精神,但有些東西無法以這種方式來練功。比較有效的方式要有熱心的真正發燒友下去帶,實際去聆聽不同價位組合的音響。建議先從相同價位,不同特質的組合去了解差異。接下去再從同樣特質不同價位,去了解其中的差異。

幾個問題點:

1. 比較要用同樣曲目才比較有意義

2. 1000萬聽蔡琴應該有點讓超跑去跑0-100,然後跟他說你跑10秒就好。 1000萬聽蔡琴應該是比試完後的喝茶時間放鬆氣氛,或說比試完後的幕後花絮用的曲目。

3. 拍片上傳的手機,如果頻率響應只有100Hz-12KHz, 那你拍錄那些可以再生20-20Khz(實際音樂內容如果沒有管風琴,可能只有35-17Hhz),就無法比較出低頻的能力。另外手機可以錄製的動態範圍,可能已經把那些頂級音響的動態壓縮到相當差的程度。

題外的問題:

1. 大部分的音響無法全面性。一對400萬的大型喇叭重播大編制的交響樂大贏10幾萬的小喇叭,但換成撥放小提琴的奏鳴曲,反而那對10幾萬優質的小喇叭比400萬的大喇叭更生動更迷人更能引起共鳴。

2. 再高檔的系統,到最後如果讓你不斷豎直耳朵想去抓住它那優秀的重播細節,那就是失敗的系統。真正調到最好的系統,會讓你在第2-3首曲目後就完全能放鬆融入音樂去享受音樂,不會想豎直耳朵去聽音響了。這就是我上次在監聽喇叭回文說的,系統升級卻寢食難安,就是缺點與優點一起被放大,你還沒有處理好馴服缺點的方法。

3. 要鑑別系統,要先準備一套照妖鏡的媒體,我是用錄音過度強調解析的一些CD, 有尖銳的女高音與小提琴,動態誇張的鋼琴獨奏與歌劇女高音詠嘆調。利用這些過度極限的錄音來過濾系統的缺點。過關了後,再用會讓人很感動,就是發燒友說的會聽出耳油的作品,系統讓你感動的程度很高,就真的是調整很好的系統了,感動有些時候是頭皮會發麻,甚至於有些能觸動你感情的曲目,會讓你幾乎掉下感動的淚水。

4. 要去聽現場的音樂會,或者任何小型演奏會都好。你才能分辨音響重播接近真實樂器的程度。

有機會再來實際分享上述的經驗與照妖鏡CD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