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趁此監聽喇叭相關主題,來分享一些監聽喇叭的實際使用經驗。
我換用過的喇叭不少,從早期DYNACO A25, Celection DITTON 66, ALTEC 大型同軸號角,TANNOY ARDEN, ROGER, KEF, FOCAL, ELAC 215-4, B&W 801 S3, PROAC Response 3.5, 到最後的DYNAUDIO M2監聽喇叭 + GENESIS G900超低音,才找到合用多年不換的喇叭
https://www.dynaudio.com/professional-audio-discontinued/m-series-passive/m2#description
M2外觀全黑也沒有布網的面板,就像演唱會丟在地上的那種喇叭。我是某次到朋友家裡聆聽他的音響,才遇到這個好物。從來沒有聽過小提琴的重播那麼真實,當下就跟朋友說,他如果要換喇叭就請把那對M2讓給我。當時他的聆聽室很大,在大聆聽室的聽感上低頻下潛實在不夠。當下就想如果他出讓給我,就來配超低音。
回家後就對那對M2監聽喇叭開始蒐集資料研究,找到資料低頻平直只到45Hz, 但它的規格居然有失真這個項目。
大約一年後,我朋友要換大型喇叭,終於如願把M2娶回家,也馬上加上G900的超低音。
基本上M2這中型的監聽喇叭算是 midfield 中距離的監聽喇叭,配上原廠的超低音才能成為大型主監聽喇叭
When combined with a pair of Dynaudio Acoustics subwoofers, the system becomes a full 4 way main monitoring system capable of very high SPLs with a full frequency response down to below 35Hz.
他的詳細資料有談到精密配對,還有瞬間承受功率的能力,後來實際使用它真的沒什麼動態壓縮,這點在家用喇叭要非常貴很大型才能匹敵。
這M2對專賣家用音響的廠商也不多見,所以有一次我要換PASS後級擴大機時,提供試聽的廠商來我家安裝試聽時露出非常驚訝的反應,覺得很難想像其貌不揚的這對M2居然這麼傑出。
使用M2初期確實面臨一些困擾。原來舊系統因為不夠凝聚,所以當時投資一些屬於比較凝聚的線材,諸如 Audio Research的李茲線。但這監聽喇叭真的很直接,所以變成過度凝聚不夠寬鬆,後來就花了一些時間與金錢,把線材調整部分為比較寬鬆的屬性,整個就真的很完美了。因為真的很好聽,所以常常越開越大聲,還好當時住的同樓層與樓上樓下的鄰居都很好,沒有被抗議過。
我的心得是好的監聽喇叭,它的優點相對就是精準,承受大功率動態不壓縮,大音量不失真,沒有音染,高中低音的音色一致(這一點最難解釋,但以小提琴的不同弦與不同把位的音色來說,大部分的喇叭音色都會不太一致,也許就是高中低音的銜接吧)。
它的缺點就是外觀也許很醜,聲音直接 (配得好並不會硬也不會不耐聽),不會主動提供甜味。對所有前端的器材與線材就是一面照妖鏡,你前面什麼特質,他會毫不保留詳細的幫你呈現出來,所以心裡要有接受一點挑戰的準備,需要花一點心思去搞定照妖鏡呈現的缺點。只要把那些缺點改善,那好的監聽喇叭算是非常超值的投資,可能會是同水準再生能力的高檔家用喇叭1/4-1/3的花費吧!
PS:當時沒搭配原廠的超低音是因為太貴了,也看到G900調整的項目多,基礎體質不錯,最低頻可以比M2原廠搭配的超低音更低,也相信自己的調整能力。加上它可以遙控切換二組調整參數,這樣可以持續用A,B比較的方式來往正確的方向持續微調。它可以無段調整相位,低頻截止、高頻截止、增益等等。當時調整到滿意的地步時,很多管風琴的超低音聆聽的時候是達到臉會麻的地步。
poppo6656 wrote:
[真實]這詞其實很有爭議,甚麼叫[真實]? 同一個聲音,每個人聽起來的音質音色可能都不同.不過對於專業音樂從業者而言,至少對於[真實]樂器聲音的感受會有接近看法,也就是這喇叭發出的樂器聲音接不接近[真實]樂器聲?
不過雖然大家都說(要當)鑑聽喇叭發出的聲音比較接近真實,但這種說法其實我也存疑.像B&W 800系列的喇叭,很多人都說有[英國味],也就是聲音有染色,但很多錄音室不就是採用這系列的喇叭嗎?這又要怎麼說?
...(恕刪)
poppo6656大大提出來的問題很困難。
就我個人的理解, 音響的聲音可分為: 主音、泛音、音染、特色音、境界音。
1.主音: 就是音源主要的聲音, 很容易理解。
2.泛音: 就是音源主要的聲音之外的第2、3...種聲音, 也是構成音色的主要因素之一。
3.音染: 就是喇叭或其它器材, 額外添加給予原來音源聲音的聲音。
4.特色音: 就是喇叭或其它器材, 的特色聲音, 例如中音渾厚或單薄。
5.境界音: 喇叭或其它器材, 越高階可以發出低階器材沒有的高階聲音; 或低階器材失敗的高階聲音, 在高階器材可發出成功的高階聲音。例如低階喇叭的低音節奏可能會有悶悶的碰碰聲, 較高階的喇叭可以發出Q彈的低音節奏, 並且Q彈的低音節奏還可辨識出音色。
您說的「B&W 800系列的喇叭,很多人都說有[英國味]」, 以特色音(例如中音渾厚)或境界音(例如Q彈有音色的低音節奏)來解釋, 算是高階器材應有的美聲, 不算在應有的美聲之外, 還額外添加音染, 所以算是比較接近真實的喇叭。
事實上, 高階音響器材, 普遍會美化音源的聲音, 要定義真實的聲音, 確實是不容易。
記憶中G900低頻可以到16Hz, 它是雙音圈,有一個音圈扮演類似伺服電路的角色,就是能控制剎車的意思,就是在震幅的折返點能控制剎車,否則15吋紙盆質量不小,超低頻振幅大,沒有恰當的控制震幅能力,一定無法產生正確的超低頻。它有這樣的設計,所以它才敢規格公布到16Hz.
接近20Hz應該都是大部分人聽覺無法聽到,但是能量夠的話,這種真正的超低頻震動會傳到身體未被遮蔽的肌膚上,所以確實會有麻的感覺,但其實麻的感覺非常微弱,但提醒一下所有在場的人都確認有那種微麻的感覺。
我自己也沒查過音樂廳管風琴的最低頻是多少,純粹是系統調整與聆聽經驗的分享。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