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如何能提升目前音響設備音質

阿文39 wrote:
以我目前尚未再購置更...(恕刪)


過硬過重的低音是頻響不夠均衡,以我前一台環擴安橋5008奧德賽XT32的經驗
自動音場跑完,低音與主聲道銜接的不是很理想,用REW+umik-1調整後有改善

但是看演唱會低音剛好,就會覺得電影不夠
後來換成anthem,ARC低音頻響與主聲道銜接的很好
加上x10後的ARC 2可以存四組設定,低頻room gain(<300Hz)可以微調
目前就是+0db 聽人聲(低頻量太多聽起來會蓋掉中低頻率),+1.25db 聽演唱會,+2.75看電影,第四組是+3.75db低頻不夠爽時用

另外就是喇叭的解析力不足也會造成你說的現象,統一品牌或者升級喇叭也是一個方向

錄音品質的好壞不應影響聆聽音樂的心靈感受,聽福特萬格勒的貝九雖然是單聲道錄音,其個人感受是勝過後來的各版本

Monte920 wrote:
我的多聲道系統目前...(恕刪)


想再請教一下 : 1. Anthem AVM50 , 與Anthem AVM60 哪台環擴的效果比較好 !!

2. 後級若是搭配同牌的Anthem MCA-50 或是MARANTZ MM8077 ,哪一台的效果預期會較好 ??

阿文39 wrote:
想再請教一下 : 1...(恕刪)


我不知道有誰真有經驗能夠把你列出來的機器全部都1:1比較過? 至少我沒有.

我自己很好奇的是, AVM20一直到AVM50V都是很貴,看起來是"專業級"的前級(6000多美金), 直到AVM60才價格變得比較合理(仍然還是要近3000美金),變成比較像是要賣給消費者的機器. 但是AVM50V有把年紀了,最新的Atmos或DTS:X都沒有. 所以到底是老"專業機"比較好? 還是新"消費機"比較好? 說真的,我不知道!

至於後級,則比較容易看數據. 因為後級雖然彼此之間有音底的差別,但差別最大的仍然是它們的推力. 在這方面,MCA525無論在8/4/2 ohm的推力都勝過MM8077. 但有一點你要注意,MCA525僅有5聲道,你如果買AVM60(11.2)的話,有好多後級端子都空白沒有用到,真正在使用上受限很大,除非你買兩台(就有10聲道可推了).
Monte920 wrote:
我不知道有誰真有經...(恕刪)


非常感謝您詳細的說明 : 謝謝!!

AVM-60 查網路上價格 新品: NT198000元


小弟因為看中 AVM-50 及MCA-50 的二手環繞及後級,已約好近日將前往試聽!! (兩台二手也要十幾萬)

因為上述的機台都沒接觸過及聽過,無從比較!! ( 即使在聽完 S6500 + AVM-50 + MCA-50 的聲音之後,也沒聽過MM8077 )

因此才想問問先輩們對這些機台的看法和意見!!

阿文39 wrote:
感謝各位先輩提點及意見:因為是主聽BD.,因此未來打算購置,Marantz SR6011 +MM8077,考慮到經費問題,會先購置MM8077,再將AVR-3310CI.慢慢換成SR6011,畢竟Marantz的AV8802+MM8077目前的組合,仍廣受好評並還得獎!會考量用SR6011,主要是價格上便宜很多,且用不到11,7聲道,最多是7,2聲道,且MM8077只有7個後級輸出!也或許將AVR-3310CI換成Anthem MRX-520



我也是音樂愛好者,聽古典音樂近40年了。

除了CD,現在越來越多地聽BD、SACD、Hi-Res FLAC等高格音頻。總的說,覺得它們要比CD好。如BD,其細節、動態、密度、耐聽度等,是其他任何音頻載體望塵莫及的。

近兩年,我的實踐經驗是:播放BD、SACD等多聲道音頻,只有構建一套HIFI多聲道系統,才能獲得相對滿意的音質、音效。否則,很難達到理想的狀態。
yah302 wrote:
我也是音樂愛好者,...(恕刪)


BD 的影像及音頻效果,絕對勝過DVD許多,BD的記憶容量有25G , 50G ; DVD僅有4.5G 或9G. 相差最少2~3倍!!
經過壓縮過內存的影片,除了影像解析較遜之外,音質的細緻度與聲音的細節上也相差很多,就連對低音的撞擊與大鼓聲,
BD也會較為軟厚, DVD 會較硬重容易與地板產生共鳴,產生壓迫感,在整體音量上無法調大,影響其它中高音聆聽的細節!!

同樣的在播放設備上,價位較高的播放機與價位較低的播放機, 其效果略同於上述BD與DVD差異的比較!!

無加裝後級的環擴,除了POWER 瓦特數不足之外,其實與環擴同擠在同一主機內的AMP而言 ,大都屬於處理過的D類放大器,音質方面是無法與加了後級(A 類A+B 類)的擴大機相比!! 多加了後級擴大機的設備,只要不產生嘶聲或哼聲,所獲得的音質效果,一定好過於僅使用環擴的使用者!! 音質效果,除了也略同於上述BD與DVD差異的比較效果之外,還增加了許多聲音的厚度,軟度和深度!!

我想中高階環擴與中低階環擴的差異,也是如此!!

以上種種差異, 對於本身細節較多且注重音樂細節的交響樂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將影響您的聆聽感受,與演奏曲目是否動聽而產生更多的喜愛和共鳴!!

yah302 wrote:



我也是音樂愛好...(恕刪)

若就聽音樂而言,二聲道基本上已足够
SACD的多聲道,如果其原始録音模式不是多聲音模式,那用多聲道播放出来的,基本上應該是經過後製,而非原始的音場!
就小弟的心得,就單純音樂而言,二聲道是基礎,多聲道是景上添花,擺位正確的二聲道足以呈現出應有的音場和空間感,如果是多聲道的録音用多聲道的音響播放,那音場和空間感絶對更上一乘!

AVM60自己從美國買的話約十萬元,其聲底跟日系機種不太一樣,ARC的低頻處理的不錯
後級也建議找歐美品牌較搭
阿文39 wrote:
BD 的影像及音頻...(恕刪)


要想HIFI多聲道系統的播放效果比較理想,達到甚至超過相同價位的HIFI雙聲道系統,我認為其相關部分至少應該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首先,必須以一至兩套能與AV前級對接的HIFI雙聲道後端系統為基礎構建;否則,HIFI根本不可能實現。

其次,該系統的前端是近幾年的(次)旗艦BD機(或相應的播放機)+(次)旗艦AV前級,後端為可與之對接的若干HIFI綜擴(後級)+ HIFI音箱。另外,AV前級、若干HIFI綜擴(後級)最好是同一品牌的同代產品或相同型號,HIFI音箱最好也是一個品牌的,同品牌同系列或同代的則可能更佳。

再次,還要有多年軟、硬體方面積累的各種經驗和閱歷,實際的操作能力,等等。

最後,雖然各家的房間佈局、擺放位置等往往有各種各樣的局限,無法統一要求,但如果房屋缺陷太大,恐難有好聲。
cnn wrote:
AVM60自己從美國...(恕刪)



Anthem vs Marantz

https://www.post76.com/x2/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43773&extra=page%3D2&fromuid=0&mobile=2


前兩天這帖 y5100 vs avm60
https://www.post76.com/x2/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58254&extra=page%3D2&page=3&mobile=2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