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Densen B-130XS or B-150XS for B&W 805 D3


DennisChen2003 wrote:
谷津的這個產品讓小弟想到Dynaudio 的Xeo系列,從頭到尾都是用數位傳播,只是Xeo把擴大機跟喇叭合而為一,且增加了一個無線傳輸hub,一路數位加上無線傳送到音箱內的DAC在用內建的擴大機出聲。


其實剛推出的時候Q系列的「數位直入」,我第一個想到的是NAD的「Direct Digital」.NAD幾年前推出的M51 DAC跟C390也一樣是只有數位輸入,C390如果有類比輸入則是另外要添加模組,然後也是數位音量音量控制器.之後他們家的「Master」系列就通通是這個路線.似乎更早的M2也是這樣.


bloodymirage wrote:
其實剛推出的時候Q系...(恕刪)


DAC做在前級是大多數發燒友比較習慣的用法,日後升級大喇叭需要大功率換後級即可
以前是數位卡或唱頭放大卡要另購,現在數位流的興起,變成類比卡要另購
但至少都是錢(成本)花在刀口上,有需要再掏錢

NAD的做法我覺得其實蠻不錯的,數位前級音控做得好聽其實比
傳統VR好用,級進式音控好聽但音量微調無法很多段且無法遙控
碳膜VR用久容易出現雜音,訊號的良好放大跟VR訊號可以少影響
音質乾淨的的衰減是前級兩個最重要的功能,VR也是AMP使用最
常用到的旋鈕,品質好耐用其實很重要的

我挑前級或綜擴都會先看他的VR部分設計的用不用心,AYRE前級
也是在音量上花了繁複的設計跟成本,有些高價AMP音量隨便一顆
幾百塊的藍殼APLS搞定(頂多加上馬達遙控),這種的都先列入候補

這篇文章中有許多個人經驗,就來野人獻曝一下吧。

首先,E470是台好機器就不用說了。
因為我用過,拿來推ELAC 樂魂CE版都能推的出一定的程度(後來用AQ後級P4200才發現低頻控制能更上一層樓)。
就算是原廠選配的DAC 40 數位升級板,也有一定的表現水準(令我訝異的是,這板子的USB接地或電源的處理似乎比NAD M51還好,但似乎也有可能因為NAD M51 HDMI也有不同的接地準位也造成額外的雜訊干擾。)。
這一整台真的是懶人福音,不用想其他前後級與DAC還有喇叭搭配性的問題。
E470 都推不好的喇叭,這喇叭看來也不是給一般人處理的。


再來是樓主想找的Densen B-130XS or B-150XS
個人看了一下重量與瓦數輸出的規格,我猜這兩台都是如PM 10 的D類擴大機。
因為個人擁有過的P4200 多快一倍的重量,輸出才只有90W。
我相信D類絕對能用很少的能耗提供很大瓦數的推力,且聲音質感還很棒。
但D類電路的模組維修,可能要先確認代理商如何解決。


同為BI WIRE喇叭的用家,不知有無將E470用BI WIRE方式與805D3相連。
個人經驗是會更清晰乾淨。


而數位放大的前級,個人則是有NAD M51 的經驗。
當時有分別用AQ P4200 與 HALCRO MC30 當後級來搭配過。
最後是以P4200 增益-16且BI WIRE 搭配 NAD M51,在大聲聆聽下,NAD M51 音量控制都不會超過-5 db 。


個人的小小經驗,希望能幫上一點小忙。
台灣經濟奇蹟的幕後無名小卒
不知適不適合Nuprime IDA-16 或是 DAC-10h + STA-9*2 (mono, mono)
我也預計805D3,想用上述兩種平價的組合
Accuphase P-4200是台後級,90瓦也許是A類

網路u-audio試聼文章中有提到Densen B-130XS 後級部份AB類晶體放大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